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调查与分析——基于河南省39,679名在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

王海燕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8%[1]。如今的在校大学生以“00”后的互联网“原住民”为主,他们不但是网民中学历层次较高的群体,也是网民中相对比较活跃的群体之一。目前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课、阅读、聊天、购物、娱乐、点餐、订票等都离不开互联网。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总结大学生网络行为习惯和特征,可以为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改善大学生网络行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为高等院校进行大学生网络素养和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提供经验借鉴。

目前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研究主要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定性研究相对较多,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引导策略分析;
二是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某一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定量研究在2015年以后呈逐渐增多趋势,研究通常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得到基础数据和第一手资料,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现状、特点、问题,同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定量研究主题也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全面调查,此类研究一般以某所高校或某个地区的高校为例,样本量通常从几百到几千不等,仅有个别研究样本量是上万的;
二是针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某一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此类研究样本量通常都在1000以下,但是调查的问题相对详细和复杂,对各种变量的分析比较深入。

通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可以发现,现有研究中还没有针对河南省在校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全面调查,有关河南省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相关研究只有两篇,一是李凤娟等[2]进行的2013年河南省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况调查,二是张占东等[3]以河南省8所高校为例进行的中西部高校大学生过度消费行为与动机研究。鉴于此,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考察河南省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分析其行为特征和原因,并提出规范和引导其行为的建议,以更好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

1.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时间

本研究采用在线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南省内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的在校大学生,包括少量研究生,涉及河南省十几所大专院校。共发放问卷44 719份,回收有效问卷39 679份,深入访谈在校大学生18名。研究时间为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2.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从回收到的有效问卷的性别构成来看,男性18 435名,占比46.46%;
女性21 244名,占比53.54%。从研究对象的专业类别来看,文史类学生22 513名,占比56.74%;
理工类学生17 166,占比43.26%。文史类学生占比较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文史类专业女生占比普遍较高;
二是文史类专业大学生参与问卷调查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从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的学历层次来看,专科学历23 108人,占比58.24%;
本科及以上学历16 571人,占比41.76%。调查对象中专科学生比例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约16个百分点,这也基本符合目前河南省在校大学生学历层次的人数比例。

1.社交媒体偏好

从大学生常用社交媒体选择来看,腾讯系应用占比最高,微信占比92.55%,QQ占比83.14%;
其次是抖音和微博,分别占比56.8%和42.59%;
B站占比27.33%,知乎占比19.94%,今日头条占比8.40%,其他应用占比8.16%。在其他类社交应用中,幽默搞笑类应用“最右”是大学生使用较高的APP之一,快手、豆瓣、小红书等也有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体。

2.网络使用时长

在网络使用时长选项中,每天上网3~5小时的用户占比最大,达到37.43%;
其次为1~3小时,占比30.46%;
再者为5小时以上,占比 24.61%。每天上网1~3小时和3~5小时的大学生网民数量占比达到67.89%,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的每天上网时长处于正常的区间水平。在深入访谈中了解大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时,大部分学生表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多采取网络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线学习和上网时长明显增长,但是恢复线下教学以后,进行网络在线学习的时间相对减少,目前网络在线学习主要用于学生自己购买的考研或者英语课程,以及部分老师布置的慕课学习任务。

3.网络游戏使用频次

在对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频次的调查中,仅有17.82%的大学生表示经常上网玩游戏,从来不玩游戏的大学生占比为21.87%,偶尔玩网络游戏的占比为60.31%。对于大学生来讲,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偶尔玩游戏可以缓解学习压力,但是过度沉迷游戏不但对身心健康不利,也容易荒废学业。由此可见,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者较少。通过访谈可知,大部分受访者选择网络游戏的原因就是消磨时间。

4.常用的视频应用

在网络视频平台的选择上,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74.18%、58.74%、32.37%。B站、芒果TV和韩剧社也有较高的用户量,其他选项中搜狐视频、西瓜视频等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用户群体。腾讯、爱奇艺与优酷平台的视频资源相对丰富,如《庆余年》《大明风华》《赘婿》等热门电视剧均以独播或联合点播的形式进行播出;
且其自制的综艺节目,如《拜托了冰箱》《明日之子》《吐槽大会》等综艺或选秀节目也能较好地迎合大学生群体的偏好。

5.常用的网络购物应用

在大学生的网络购物平台选择上,淘宝一家独大,占比93.54%;
拼多多占比51.38%,位居第二;
京东占比35.18%,位列第三。淘宝、京东作为传统网购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一直有较高的用户使用率。拼多多作为近年来快速崛起的、以价格优势吸引用户的移动购物平台,其下沉用户策略正好迎合了大学生消费群体。在其余平台中,微信、抖音、唯品会、快手的使用比例也都超过10%,尤其是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直播带货平台,这两年发展势头迅猛。

6.网购月度消费金额

在大学生网购月度消费金额选项中,56.84%的大学生选择月度消费金额为100~500元,占比最高;
27.99%的大学生选择月度消费金额为100元以下;
10.93%的大学生选择月度消费金额为500~1000 元;
仅有 4.25%的大学生选择月度消费金额超过1000元。从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来看,除吃饭是在学校食堂或饭店消费外,日常生活用品大部分都是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的。

7.移动阅读数量

通常情况下,大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图书阅读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时期,大部分大学生都通过微信读书、QQ阅读、掌阅等移动阅读客户端进行数字阅读,但是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年度网络阅读图书的数量不容乐观。每年在网络平台阅读3本以内图书的占比40.56%,阅读3~5本的占比29.79%,阅读5~10本的占比15.79%,阅读10本以上的占比13.86%。通过访谈可知,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平台主要集中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等社交媒体,以新闻资讯等碎片化阅读为主,整本数字图书的阅读量不高。

8.参与网络互动的状况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网民在跟帖、评论、弹幕等网络互动方面比较谨慎。36.41%的大学生表示从不跟帖、评论或发送弹幕;
在上网过程中偶尔进行跟帖、评论与弹幕发送的占比最多,为59.15%;
而经常跟帖、评论与弹幕发送的大学生占比仅为 4.44%。

9.对网络传播内容的满意度

在对目前网络传播内容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中,18.1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满意”,认为目前网络传播内容健康丰富、积极向上;
35.19%的大学生表示“比较满意”,认为网络传播内容以积极健康为主,但也夹杂一些虚假有害信息;
25.96%的大学生表示“基本满意”,认为内容较为丰富,但是信息良莠不齐,需要加强网络内容管理;
20.70%的大学生表示“不满意”,认为虚假、垃圾和有害信息较多,需要加大力度进行互联网传播内容的整顿治理。

10.网络发言状况

由上面的调查数据可知,大学生参与跟帖、评论、弹幕等网络互动行为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发表偏激或不当言论的概率就更小。通过调查可知,仅0.95%的受访对象表示经常发表偏激或不当言论,偶尔发表偏激或不当言论的占比5.19%,完全没有发表过偏激或不当言论的占比77.55%,很少发表偏激或不当言论的占比16.30%。因此,对大学生网民加强网络素养和法规教育,引导其理性表达观点非常有必要。

1.社交聊天是其主要网络行为,重度网络游戏用户占比较少

即时通信一直是互联网重要的基础功能之一,也是用户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应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QQ等在线聊天工具已成为大学生网民使用最频繁的社交应用。中国青年网记者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时,83.93%的学生主要是在社交聊天,其次是查阅资料和听歌,分别占62.46%和58.61%[4]。此次调查结果与中国青年网的调查数据基本一致。通过访谈可知,早期大学生主要的聊天工具是QQ,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多和功能的强大,家人、亲戚、同学、老乡等都在使用微信,学校、班级和社团发通知都通过微信群,同时微信也具备在线支付、新闻阅读、视频通话、网络购物和休闲娱乐等功能,更能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因此,目前微信的使用频率略高于QQ,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应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小时,较2020年12月提升2.3小时[5]。也就是说,我国网民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长大约是4.07小时。从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在校大学生网民的每天上网时长与全国网民基本持平,互联网重度使用者比例并不太高,尤其是沉迷网络游戏的用户占比较少。通过访谈可知,大学生除每天的课程和作业外,还有各种考试和社团活动,因此,上网主要集中在每天的碎片化时间。这些也是在校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频次并不高、沉迷网络游戏的只是极少数的原因。

2.网络购物消费比较理性,热播网剧的收视率较高

网络购物目前已经成为广大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大学生也是各个电商平台的常客,这从各个大学校园内外林林总总、生意兴隆的快递网点可以略见一斑。大学生作为网络新生事物的较早接受者,除使用淘宝、京东、当当、拼多多、唯品会等传统网购平台外,还经常使用小红书、闲鱼、网易严选、得物、抖音盒子等新兴网购应用平台。通过访谈可知,衣物、食品、化妆品、图书、电子产品是大学生网购的主要物品,女生的网购频次要高于男生。虽说大学生网购的用户数量比较庞大,但是由于经济收入所限,大学生网购物品的单价通常不高,月消费金额平均保持在500元以下。张禹石等[6]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频繁发生,网络消费费用相对较高,有47.08%的大学生出现过过度网络消费的现象。与此次调查结果相比,河南省在校大学生网络购物平均消费水平整体不高,网购消费行为相对比较理性,过度网络消费现象较为少见。

目前网络视频平台达到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2020年以后,网络视频节目内容品质迅速提升,各平台商业模式逐渐成熟,长短视频平台业务呈融合发展趋势。近年来,追看热播网剧也是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由于受环境条件制约,大学生收看网剧主要通过腾讯视频、爱奇艺、B站、芒果TV等手机APP观看。大学生偏好的剧作基本上都是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如《赘婿》《庆余年》《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等。根据访谈可知,一个宿舍通常会购买一两个VIP会员账号,用于追看热播网剧或综艺节目。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已知或已取得成功的 IP 作品,网络评分和同学推荐是大学生选择网剧的重要参考标准,同时当红明星的参与也是大学生选择网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3.网络阅读总体数量偏低,参与网络互动的积极性不高

2022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0本,有8.7%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7]。从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七成在校大学生年度网络阅读数量在5本以内,也就是说,河南省在校大学生的电子图书阅读量与我国成年国民的平均水平相当。由此可见,大学生作为成年国民中学历层次较高的群体,电子图书的年度阅读量并不高。从对部分大学生的深入访谈可知,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高校都有图书馆、资料室等较为便捷的免费借阅纸质书的便利条件;
二是大学生阅读的专业类图书,网络阅读平台的资源并不丰富,网络平台以小说和畅销书为主,因此纸质图书阅读还是大学生的首选。

社交媒体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即时互动性,跟帖、点赞、评论、发弹幕等成为年轻网民的主要网络行为。但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参与网络互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尤其是在微博、抖音、B站等开放性社交媒体平台上,大学生用户参与发帖、转发和评论的比例较低。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到,在一些热门网络舆情事件中,大部分学生表示会跟进和关注,会浏览网友评论,但是很少参与跟帖评论,不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除非是自己很感兴趣、感到十分赞同或反对的观点会偶尔进行跟帖评论。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络平台中情绪性和偏激性观点较多,而大学生相对比较理性和谨慎,不愿卷入偏激的谩骂、侮辱和人身攻击中。

4.网络言论相对比较理性,网络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由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相对较高,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认识比较客观理性,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网络安全和文明上网的宣传力度加大,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不断提高,因此在重大网络舆情事件中,他们的网络发言相对比较理性。当面对一些社会问题在网络上引发激烈讨论并形成多种观点时,大学生也会参与讨论、保持关注,大部分大学生能理性对待,认真进行思考和辨析,而不是随波逐流或被他人观点左右[8]。即便如此,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互联网对大学生“三观”的塑造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规范管理和正确引导。除普及、宣传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外,还要不断开展提升大学生网民的道德自律意识的活动,如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举办网络素养教育大讲堂、签署文明上网倡议书等。

互联网给大学生的生活、社交、娱乐和学习等都带来巨大便利,丰富的网络信息满足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需要。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社交聊天、新闻资讯、观看视频、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休闲娱乐行为是大学生网络使用的主要目的,而网络课程、在线学习、移动阅读、查阅资料等学习功能还没有被大学生用户充分利用。通过访谈可知,除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学校组织的密集在线网课外,大学生平时自主参与网络课程的频次较低。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在线学习的习惯,网络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实际上,目前在线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例如视频课程有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学堂在线、超星尔雅等多个在线学习平台;
学术论文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网易、Elsevier、Springer、Wiley等多个国内外学术资源服务平台。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各种线上学习资源和平台,提高网络自主学习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9]。作为网民中学历层次较高的群体,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在众多网络舆情事件中,其“准社会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行为特点和相关需求,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思想政治引领和网络舆论引导。

首先,应根据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对大学生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网络素养包括网络信息获取能力,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网络信息批判能力和解读能力,以及网络信息生产能力和网络学习能力[10]。从目前在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一是提高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和自律能力。由调查可知,目前少数大学生还存在因沉迷网络游戏、参与网络赌博和过度收看网剧而荒废学业的现象,这就需要教育大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互联网的“双刃剑”作用,对网络信息具有批判意识。二是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辨别分析能力。近年来,大学校园中网贷骗局、网恋欺诈事件频繁出现,凸显出部分大学生信息识别能力不强、网络安全意识淡薄、风险防范知识缺乏等网络素养短板。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普法宣传和案例教学的方式,提升在校大学生对网络虚假诈骗信息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三是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由调查可知,目前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为社交聊天、娱乐休闲和网络购物等,电子书阅读和在线学习的使用频率较低。因此,今后应以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各种移动阅读平台为依托,逐步培养大学生在线学习习惯,提高其网络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应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形式。近年来,网络思政教育形式日臻丰富,如以“青年大学习”“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课”等为代表的网络思政课程都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目前的网络思政教育课程形式还过于单一,“填鸭式”灌输教育仍然存在。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相关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其只是在学校的强制要求下被迫学习,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大学生更喜欢创意性较强、表现方式多样、内容个性化且有互动参与感的网络思政教育形式,如《人民日报》的H5创意军装照、央视《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和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等。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率非常高,微信、QQ、微博、抖音、知乎、B 站等社交媒体是其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把思政教育的优质内容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分众化传播,以覆盖更多的受众细分群体,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当前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日益多样,网络思政教育不是简单地完成从三尺讲台到网络平台的场景转换,而是应推动传统思政教育与网络平台交互融合,真正使网络思政教育入眼、入脑和入心。

再次,应结合国内外热点事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论引导。作为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大学生群体易受到各种网络舆论的影响和干扰。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向,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和重大网络舆情发生期间,实时对在校大学生的相关网络言论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网络舆情,并进行准确研判、客观分析、快速处置和正确引导。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场,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牢牢掌握舆论话语主动权,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个别境外自媒体发布信息质疑中国国产疫苗质量和“动态清零”政策,部分大学生由于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认识不清,容易被不良信息干扰和迷惑。对此,相关部门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舆论关切,以防不良信息误导青年大学生。同时应加大对谣言、流言和不实信息的整治力度。

猜你喜欢 社交思政大学生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好日子(2021年8期)2021-11-04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社交距离第一财经(2020年4期)2020-04-14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推荐访问:大学生 河南省 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