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才高:积跬步之功,蓄创新之力,为城轨交通发展贡献“南京方案”

文:余超婧丨本刊记者

南京地铁结合南京城市特征和战略部署,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地铁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积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南京位于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处,不仅是中国长江流域唯一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也是名副其实的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精神无处不在,也形成了南京地铁的鲜明特色——棋盘枢纽拥长江,郊区城际优先行。这样的线路特征加强了南京长江两岸以及城区、郊区的联通,也为“南京都市圈”的城轨交通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站在行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节点,针对南京地铁如何推进城轨高质量发展、如何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本刊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轮值会长、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佘才高进行了专访。

《城市轨道交通》:在南京地铁人的不懈奋斗下,南京轨道交通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在您看来,南京地铁的发展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不同历史时期都形成了哪些行业特色与突出成果?

佘才高:20多年来,南京地铁始终以建设人民满意的轨道交通为己任,从主城发力,跨长江建设,向郊区延伸,朝都市圈、长三角拓展,运营里程从1线、22公里跃升至12线、449公里,公共交通分担率从零起步到突破60%,在全国以最短时间成为公共交通第一主力军,以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广受好评的人文服务品牌以及独树一帜的资源开发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南京轨道交通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是发力主城,南京正式迈入“地铁时代”。

1999年,南京市地下铁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正式成立,江苏省首条地铁线路、纵贯南京主城南北的地铁1号线工程项目成功获批,南京地铁20余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建设发展史正式扬帆起航。经过6年艰苦奋战,2005年,1号线在南京市民翘首以盼中顺利建成通车,南京成为全国第六个开通地铁的城市,一时成为古都市民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1号线不仅先后荣获优质工程金奖、詹天佑奖等诸多行业重量级奖项,还创造了工程造价全国最低、运营用工人数行业最少等多项记录,为其后多线建设运营积攒了不可多得的丰富经验。

二是跨越长江,以城轨担当助力“天堑变通途”。1号线开通后,南京地铁乘势而上,于2010年同时建成通车2号线、1号线南延和2号线东延,构建起“十字型”运营网络骨架。随后,紧跟南京“跨江发展”战略,将目光瞄向长江北岸开发热土,铆力攻克盾构穿越长江重大技术难题,于2014年成功开通江苏省首条跨江地铁线路——南京地铁10号线,这是全国首条过江单洞双线地铁隧道,也是当时国内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直径最大的过江地铁隧道,穿江盾构隧道工程也荣获詹天佑奖,为业内同类型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建设经验。随着3号线、S3线(宁和线)、S8线(宁天线)相继建成通车,目前服务南京江北地区的地铁线路已增至4条,为南京加速从“隔江相望”到“拥江发展”铺就了发展快车道。其中S3线(宁和线)跨江段以桥梁形式跨越长江,并与大胜关长江大桥高铁并驾齐驱,成为国内罕见的运营实例。

三是遍及远郊,率先实现行政区域轨道交通全覆盖。借助青奥会举办契机,南京首条市域线路——S1线(机场线)于2014年正式开通,这是南京地铁从主城迈向城郊的开端,至2018年S7线(宁溧线)建成运营,南京地铁城区线与市域线均衡发展的格局逐渐成型,南京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所有行政区域轨道交通全覆盖的城市。截至目前,南京地铁已运营市域线路总长247公里,约占全国市域线总运营里程的四分之一,排名全国第一。凭借覆盖面广、互联度高、旅行速度快、区域带动性强等优势,南京地铁市域线路有力促进了主城与郊区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加速流动,为南京全力实现“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上做示范”的发展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国内形成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四是迈出市域,勇当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军”。2021年2月,我国最早启动的跨省域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成功在国家层面获得批复,开创全国先河。同年12月28日,在南京、镇江句容两地居民热切期待下,南京地铁首条服务都市圈的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S6线(宁句线)开通初期运营,通过快慢车运营模式,从句容南站至南京新街口仅需58分钟,都市圈“一小时通达”的美好蓝图变成了生动现实。为妥善解决城轨交通跨市执法主体不同、标准不一、事项有异等行业共性难题,南京与镇江创新开展“小快灵”区域协同立法,出台了《关于跨市域轨道交通运营和执法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为行业类似线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在细致梳理总结都市圈首条线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南京地铁继续高歌猛进,加速推进宁马线、宁扬线、宁滁线三线建设。作为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勤网络的骨干项目、长三角一体化的重点线路,这三线建成后将与宁句线一道,在服务支撑南京都市圈同城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大显“城轨身手”。

在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做好运营服务的同时,南京地铁积极拓展资源开发新赛道,蓄力深耕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地铁商业资源经营,全面探索美丽古都与现代城轨的高度融合,努力奏响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美妙和音。一方面,以“站城融合”理念充分开发利用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和上盖物业资源,形成了“就地开发——拿地开发——造地开发”不同阶段特色开发模式,累计开发上盖物业项目27个、156万平方米,建成商业资源总面积达39万平方米,切实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产业合作,围绕产业链全环节各领域,充分挖潜自身资源禀赋,与大型央企和本土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成立多家合资公司,努力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为更好反哺建设和运营全力拓新路、谋长远。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迈上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新节点,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您有何体会,在集团战略上有何部署?

佘才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曾多次对高质量发展进行阐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主题,确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将发展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为城轨交通行业发展进一步明晰了方向和目标。

结合行业发展历程、“十四五”发展思路以及南京地铁实践,我的体会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城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关注三个方面“并重”:

一是“量力”和“提质”并重。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城轨建设规模、科学把握建设节奏的同时,绿智融合、乘势而上,不断集聚新的发展动能、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二是“充分”和“平衡”并重。即充分释放城轨综合服务效能、充分开发沿线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充分借助政策支持的同时,实现不同系统制式、灵活组织方式下的城轨运输供需平衡,推动交通强国、新型城镇化重大战略下的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协同平衡,助力一体化、同城化下的城乡区域发展平衡。

三是“发展”和“安全”并重。即统筹发展与安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筑牢公共安全屏障的同时,积极把握战略机遇、共同应对风险挑战、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建设城轨强国。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城轨交通行业在今后乃至更长时期,仍需保持战略定力,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应有作为。

在国家大政方针下,在协会关心指导下,南京地铁结合南京城市特征和战略部署,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并重点布局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遵循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义,人民至上、发展为民,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新发展阶段,南京地铁将继续坚定“品质优先”的发展目标,通过应用多元的工程建设模式、精细的现场管理方法、有力的质量管控措施等方式,建成百年精品工程。根植“人文地铁”的发展理念,通过提供便捷化的内外换乘系统、灵活化的运输组织、个性化的乘客服务等方式,践行为民服务初心。秉承“经营地铁就是经营城市”的发展思路,通过“规划+设计”前瞻布局、“站城一体”综合开发、“轨道+物业”深度融合等方式,共创城市宜居生态。

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绿智融合、开拓创新,合力实现转型升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前瞻系统布局“智慧城轨”、“绿色城轨”发展方向以来,南京地铁第一时间响应,以“规划+示范”为双引擎,系统谋划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路径、体制机制等内容,深化行动路线、加强技术支撑、提供要素保障,强化与省内各家轨道交通企业的交流合作,建立优势互补、多点融合的联动机制,驱动智慧与绿色协同发展,引领南京乃至江苏省城轨交通智慧、绿色转型升级。

三是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深耕区域、协调联通,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新发展阶段,区域融合发展将迈向更深层次阶段,南京轨道交通也将抓住此次战略机遇,通过提升功能定位,将辐射空间扩大到都市圈,并与长三角一体化形成同频共振。在南京城市范围内,持续推动核心区域轨道交通线网加密,依托城区快线建设,高效串联各大交通枢纽,构建快速便捷的市内通勤网络;
在南京都市圈范围内,进一步探索跨省跨市协同建设与运营机制,加快推进宁马线、宁扬线、宁滁线等市域线建设,构建都市圈城市间的快速公交化联系;
并统筹考虑城市间多种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探索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发展模式,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四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向发力、保障有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当前,城轨交通发展面临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南京地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紧贴国家、省市及行业发展大局,依托南京优质产业资源、中心区位优势、历史文化底蕴、强劲发展势头、配套政策支持以及南京地铁二十余年发展经验,进一步牢抓业务带动、产业联动,深化技术创新、工艺革新,大力聚贤引才、筑巢引凤,通过创新工作模式、拓宽合作边界、发力多元业务,广开门路、勇闯新路,形成更为良性的循环机制,促进南京地铁健康、稳健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后,南京地铁有哪些响应?您对绿色城轨建设有哪些具体建议?

佘才高:今年8月,协会正式印发《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南京地铁第一时间响应协会倡议,一方面,积极参与协会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精干人员承担“绿色评价”相关内容编制;
另一方面,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快速启动《南京地铁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全面谋划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发展工作框架,目前初稿已完成编制,将于12月底正式发布。同时,为深化省内城轨企业对绿色城轨建设的认识,积极邀请丁树奎副会长在9月份赴南京对协会绿色城轨行动方案进行了专场宣贯解读,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共识。按照《南京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规划的目标任务,南京地铁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一是抢抓机遇,明确路径,全面铺开绿色城轨建设新局。南京地铁绿色行动方案充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初步确定了“1-6-5-1”的总体架构——即1张南京地铁绿色城轨发展蓝图、6大绿色城轨行动、5大绿色发展成果、1套南京地铁绿色城轨发展体系,对南京地铁绿色转型的各个维度、各个层面、各发展阶段作了精心设计,打造了南京地铁绿色发展的坚实底座。其中,6大绿色城轨行动主要包括“绿色规划引领行动”“绿色建造创建行动”“绿色运营提升行动”“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绿色示范应用行动”“全面绿色转型行动”等,以规划为引领,从建造、运营、装备、示范为突破,最终实现绿色转型。5大绿色发展成果分别是“一张绿色行动计划表”“一套绿色评价体系”“一套绿色设计导则”“一批绿色重点项目”和“一批绿色科研课题”,在具体任务、实施方案、技术研究、评价要素等多方面作更具体的布局。

二是立足自身,突出特点,充分利用南京地铁多元样本。截至目前,南京地铁规划1260公里,已开通里程449公里,在建里程超220公里,具有总里程较长、线路类型全面的样本特点,尤其市域快线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代表性。南京地铁根据不同类型线路特点分类施策,运营线路方面,突出强调“绿”“智”融合,依靠智慧运营、智慧行车,指挥调度,从网络运营层面采取车流客流能量流的协同一致,实现全网的节能低碳车辆运行;
在建线路方面,从绿色规划、绿色设计抓起,搭建南京地铁绿色设计标准体系,采取绿色技术、采购绿色装备、应用绿色能源、加强绿色施工管控,为节能降碳运营奠定基础;
此外,进一步细化分类城区干线和市域快线的不同特点,分别从综合策略优化、绿色装备打造、乘客出行占比提升等方面开展路径研究,并努力贯彻到城市轨道规划、建设、运营的全流程、全环节。

三是前瞻布局,规划引领,切实提升节能降耗技术水平。为充分破解能耗难题,在实现城轨节能降耗上展现更大作为,南京地铁着眼长远,以规划引航发展,在线网规划的起始阶段,瞄准牵引能耗、车站能耗、综合能耗等一系列关键指标,将关涉能耗、碳排放的客流、配车数、车辆编组选型、高架站配比等核心因素充分纳入建设计划。同时,以南京地铁绿色行动方案、“设计导则”等纲领性文件、标准体系为指导,研究探索一系列落实举措,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从规划层面穿透至建设、运营等方方面面。目前,南京地铁已经在线网推广或局部采用的绿色城轨相关的关键技术约57项,其中包括轻量化列车、绿色主变电站、油电混合动力工程车等一批先进设备。

在绿色城轨建设方面,我主要有三点建议:

一是协会绿色行动方案发布之后,影响范围和深度超出预期,全国城轨行业尤其是城轨建设运营企业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交流,但仍存在部分要义不明、理解不够深入的难点问题。望协会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宣贯工作,以便行业内各兄弟地铁能够精准把握其内涵,更好指导下一步的建设工作。

二是从当前行业的绿色城轨建设现状来看,相比在建、规划线路,既有运营线路在大修期、设备改造、保护既有投资、资金来源、减振降噪等方面承担更大的压力、具有更多的现实难点,成为当前绿轨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节能低碳运营的策略和绿色运营的方向上,还请协会能够提出更为广泛、具体的指导意见。

三是绿色城轨行动的落实,深化绿轨发展的“软科学”绿色转型,亟需绿色规划与绿色设计的引领,更需要绿色建造技术、绿色装备、绿色能源等“绿色硬件”投入应用。为更好奠定2025年和2030年绿色城轨建设的量化指标基础,需以绿色示范工程(项目)的落地为主要抓手。希望协会能够加强加大示范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引领行业绿轨行动从示范项目落地应用抓起,以点带面、以先率后,助力城市轨道行业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实现转型发展大局。

《城市轨道交通》: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轨示范项目是都市圈第一个示范工程,彰显了南京在都市圈建设先行先试的独特优势,您认为哪些经验可以在业内推广?

佘才高:“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轨示范工程”是在国家发改委基础司指导下,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立项的示范项目,是都市圈第一个示范工程、市域快轨(市域[郊]铁路)第一个示范工程、四网融合第一个示范工程以及跨省域多城市第一个示范工程——即“四个第一”。该项目的成功申报离不开两个时代背景和三大南京特点:

两个时代背景:一是在当前我国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地铁已经悄无声息地走到了近郊,高铁的发展也已经进入市区,两种交通形式逐渐会师,各自建设的方式矛盾依然存在,迫切需要探索新的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体系和思路。二是南京都市圈是国家发改委批复规划的第一个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横跨两省九市,面临都市圈、城市群现代化空间结构要求高效能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的挑战;
面临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求都市圈轨道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挑战;
面临目前尚无跨省、跨市域的都市圈智慧城轨建设的现成案例以及标准支撑的挑战。南京都市圈智慧城轨建设不但通过智慧赋能提升都市圈同城一体化服务水平和协同发展能级,更能够为我国后续其他都市圈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三大南京特点:一是南京都市圈的轨道交通涉及地铁、市域、单轨和有轨电车等多种制式,解决跨省市多制式体制机制和关键技术障碍,可以成为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的典型示范。二是南京都市圈科创实力雄厚,轨道交通产业链完备,具有丰富的高校资源,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已多达120余家,为创新示范提供有力的保障。三是南京地铁拥有丰富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经验,我们较早规划了多层次轨道交通,开展了涵盖车站、线路、线网、都市圈各个层级的智慧化应用探索,初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智慧地铁相关系统,为“轨道上的都市圈”智慧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立足这两个时代背景和三大南京特点,“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轨示范工程”就是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的新思路、新体系、新模式。通过我们的努力,力争能为行业贡献以下几方面经验:

一是坚持理念先行,在建设思路上要准确把握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的新理念。重视资源共享,包括网络化资源共享、行业内资源共享、跨行业的资源共享,把区域一体化作为建设的重点目标;
重视标准先行,将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成果技术标准系列化,做到技术与业务融合、管理体系与智慧系统匹配;
重视兼容开放,在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统筹好同城化和差异性的要求,做好统一性与自由度的辩证,在发挥南京核心城市带头作用的同时,兼顾周边城市的优势,同时注重都市圈轨道交通与智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衔接。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在建设模式上要全面适应都市圈内各城市多元化发展的新需求。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建设基础,采用灵活的建设模式来推进都市圈内跨行政主体的线路建设,具体建议在“三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运营的前提下,因线制宜选择合作共建模式。目前示范工程的四条依托线路(宁马线、宁扬线、宁滁线、宁句线)就在“三统一”的前提下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合作共建模式,充分考虑了不同建设主体的发展需求和建设基础,积极发挥都市圈内各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上的能动性和主观性。

三是坚持实践应用,在建设方案上要充分利用智慧化赋能都市圈轨道交通新场景。融合都市圈轨道交通和“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智慧化技术,从跨区域运营协同、跨区域资源共享、跨区域乘客服务等角度设计都市圈智慧轨道交通新场景,实现都市圈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综合效率和质量安全的整体提升。

四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在建设路径上要深度挖掘轨道交通行业的科研创新和产业化的重要价值。在都市圈轨道交通智慧化探索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开展新应用场景下的科研创新,平衡好技术创新的风险与成本,将创新成果系列化、成套化、产品化和市场化,形成“科创+产业”发展模式,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都市圈轨道交通产业链升级与转型,共同推进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

织线成网,脉动金陵,南京地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守正创新,强根铸魂,不断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动地铁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积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运营里程跃升至12线、449公里,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全覆盖。为南京积极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多元公交网络体系,大力提升城市能级,获评“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作出了有力贡献。未来,南京地铁将践行“量力”和“提质”并重、“充分”和“平衡”并重、“发展”和“安全”并重三大原则,继续走实南京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城轨都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22年3期)2022-08-12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年4期)2022-04-16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车迷(2022年1期)2022-03-29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3期)2020-12-25城轨CBTC系统改进方案的分析探讨铁道通信信号(2020年4期)2020-09-21最新一代CBTC系统助力城轨现代化运营铁道通信信号(2019年12期)2019-05-21城轨跨站开通时软件贯通方案设计铁道通信信号(2019年11期)2019-05-21PPP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穿越水上都市琴童(2017年8期)2017-09-04威尼斯:水上都市时代英语·高一(2016年6期)2017-02-27

推荐访问:跬步 南京 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