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省共建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研究

周国华 申燕萍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于2019年9月制定了《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计划》,面向高职院校开启申报工作。同年11月,最终确定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立项项目36个、培育项目14个,共计50个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2020年9月,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同启动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开启打造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的新征程。

江苏省教育厅鼓励高职院校建设产教融合集成平台,以创新集成平台建设运行机制、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为特色,不同于以往的各类实训基地、培训基地等模式,该平台是在国家相关职教政策的指引下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发挥创新精神的举措之一。

(一)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党和国家近年来为促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反复强调并一贯坚持的原则和制度安排,可以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产教融合被国家摆在特别突出的战略地位,并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时代内涵[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把产教融合定性为“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2019年伊始,国务院发布《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此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性纲领。文件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提出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可见,政府已不再把产教融合仅仅视为高职院校或企业的常规工作,而是要作为引领整个职业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变革的重大国家战略和改革举措。在产教融合中,企业是连接高职院校、园区、政府、科研院所等主体的重要渠道,也是孕育共生思维、打造价值共同体的一线阵地。

(二)校企合作“苏州模式”的实践经验

苏州市为积极推动当地企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苏州市政府支持所辖县级市——太仓市政府结合当地招商引资需要、产业特点与规模及德资企业相对集中等特点,在规划产业发展之初就大力探索高职层面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依托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部分政府投入、部分企业出资(设备无偿提供给学校或企业按照学徒数给予学校现金补贴)等多元出资的中德培训中心(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性质),实施提前单独招生(面向中职及高中生源,由企业和学校联合到中职或高中生源基地实施招生宣传,意向学生通过企业面试及遴选后持企业考核合格证明及与企业及学校签订的三方协议到学校报名,通过学校自主组织的招生考试后录取),学生按入校前签署的校、企、生三方联合培养协议实施定向就业和退出后赔偿机制(中途退出的完全由学生本人承担企业成本赔偿费用;
毕业时退出的,如果学生在太仓本地企业就业可申请政府部分赔偿补贴,如果学生不在太仓本地企业就业学生本人承担全部赔偿费用)。目前,经过十年的发展,太仓市当地德资企业由最初的数十家激增为300余家,2019年GDP总量1325亿元,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第9位,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地域分布情况

50个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分布在全省11个地市之中,其中以苏州为最多,共有10个,其次是南京和常州,分别有8个和6个,泰州、盐城和扬州排在最后,均只有2个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因此,从整体来看,苏锡常都市圈拥有21个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数量上超过全省的五分之二,这与高职院校地域分布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表明苏锡常都市圈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代表着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3]。

(二)平台建设内容

省级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的建设内容有7项,其中前6项为必选项,第7项为自选项。按照要求,每个立项的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资金总投入不得低于3000万元,其中合作企业投入不少于三分之一,聚焦区域重点行业或产业(链)领域,以服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目标,以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培养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化实践案例和课程资源、打造产学研用技术创新高地、打造区域共享社会培训高地、创新集成平台建设运行机制、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为重点,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建设改革经验和模式,支撑江苏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三)与专业群对接情况

江苏省2019年获得国家“双高计划”立项的学校有20所,其中7所是“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立项单位,其余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项单位。从公布的专业名单可以看出,20所“双高计划”学校所获得立项的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均以高水平专业群为支撑,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园林园艺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就是以入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的两个专业现代农业技术、园林技术为支撑的。经统计比对,其他高职院校也都是选择本校特色专业群作为建设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的基础。

(四)常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进展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产教园”集成平台面向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教园”产教融合大平台。主要发展方向是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健全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对现有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推进国家和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依托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专业集群建设开放共享、产学研一体的产学研服务平台和产业应用技术研发创新平台。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工业中心”建设,汇聚共享工厂、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智造产业研究院等产教融合平台[4]。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建一流检测检验专业机构,建设一流产教融合平台,培育一流质量领域人才”的理念,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学校联合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等发起成立江苏省绿色品质智能检测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该平台利用行业龙头企业的标准、技术、人才、信息和资本,打造“职教集团+实训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相结合、“培育培训、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产业培育”相融合的“四结合、四融合”产教融合载体和模式,建成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高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检验检测现代服务业孵化基地和技术技能积累中心,成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的标杆和样板[5]。

从2019年立项到现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已经经历3个年头。通过常州市高职院校发布的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和学校官网相关报道,发现各高职院校在建设中进度不一,存在着各类问题。

(一)平台建设与专业建设相脱离

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是服务于专业建设,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主要途径。但是当前在常州市高职院校中,个别院校将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与专业建设相剥离,并未建立有效的建设机制和工作协调原则。在实际建设进程中,部分学校教务处、科技处、发展规划处、二级学院各自为政,二级学院认为集成平台建设应归属于校企合作办或者产教融合中心的工作,应由职能部门牵头负责;
而相关职能部门则由于缺少专业教师只能提供基础服务工作或教学管理,因此职能部门认为集成平台建设则应当归属教学部门,由此造成集成平台建设推进难,与专业建设相脱离的情况。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面向云制造的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创综合平台”进行了分层架构,分为高端装备生产性实训平台、智能物联创新平台、工业网络与安全创新服务平台、云制造创新服务平台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常州服装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了平台章程,但其他学校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架构不清晰,缺乏章程规范各主体作用与职责,导致平台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不明。

(二)平台建设资源使用效益不高

常州市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探索具有重要贡献,开创性地建立了“职教小镇”,为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范式。产教融合集成平台以“功能集成、资源集优、服务集聚、管理集约”为建设理念,目的就是要建成为大型企业的培训基地、研发基地、实训基地,成为所依托专业所面向的行业企业的技术中心以及当地的创新创业中心,从而节约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率。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辐射示范效应有限,在服务专业课程建设中,集成平台未能围绕开发平台技术体系,以及所覆盖专业及业务进行分析,缺少整体谋划共通类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等,相关项目实训课程也较少。在承办各类技能竞赛方面,产教融合集成平台也未能结合学校专业需要和双高建设要求,承接的国赛、省赛数量有限。

(三)平台建设合作主体形式单一

通过查看“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项目申报公示名单”,可见常州市6所高职院校都与3个以上单位合作共建集成平台。从合作共建单位主体属性来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和合作共建单位绝大部分为相关领域企业,6所高职院校合作共建的23家单位中仅有个别为非企业单位,如常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也仅仅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作;
在合作形式上6所高职院校一般采用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合作企业多以资金、实训设备投入合作为主。因此从总体来说,6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的合作共建主体来源单一,未能吸引不同主体参与其中,未能搭建起“政校企协”的合作通道;
合作形式单一,未能探索其他合作形式、模式。

《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20〕75号)指出要共建共享联合产业学院和优质实训基地,对接江苏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计划,推动苏锡常都市圈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型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支持苏锡常都市圈集成平台建设优秀项目申报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在此背景下,常州高职院校建设产教融合集成平台需要主动发力、主动作为。

(一)以平台为载体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必须服务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和办学的需要,建设集成平台项目,对于院校聚焦区域重点行业或产业(链)领域,整合校内外相关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源、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因此,在推进苏锡常部省共建职教高地进程中,常州市高职院校需要将平台建设过程转化为产教融合改革深化的过程,与专业建设深化改革过程,各项目责任学校要紧密围绕“产教深度融合、功能有机集成,设施设备先进、资源集聚集优、团队结构优化、管理集约高效”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健全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建立部门联动共建共享新机制,明确各方责任权利,共同推进平台项目的建设;
围绕平台建设主线,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打造国内领先的专业人才培养高地、行业领先的技术服务高地,形成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技术创新、社会培训、机制创新、国际合作的内涵建设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改革经验和模式,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

(二)平台建设要主动回应行业产业需求

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需要行业企业参与,行业企业的需求是平台建设的基础和出发点,服务育人是平台建设的关键。常州市形成了以机械、纺织、化工、冶金和电子等产业为支柱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常州市将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输变电设备、新能源与新材料、软件业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五大产业,与之相关的行业企业有众多的产教融合需求。职业教育需要高质量,高职院校就要从行业企业的需求出发,找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契合点。因此,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吸纳当地龙头行业企业进入共建主体,成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模式;
二是要建立架构清晰的平台章程,保障建设主体责任、权利与义务;
三是院校应直面当地企业发展困难,针对区域企业难题,联合行业企业,建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服务平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四是将平台建设与高校学生工作室及相关学生社团相结合,形成师生社会服务共同体,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构建新型的育人载体。

(三)平台建设要增强区域辐射示范效应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项目遴选办法》指出平台建设需要取得的预期成效,就明确了平台不仅是实训功能,更有育人、科研、创业、社会服务与培训等功能。常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要以特色专业群、优势特色专业为载体,依托“育训赛研创服”培训基地,主动争办国家级、省级赛事,并承办行业企业各类培训,从而扩大学校知名度,并通过产教园建设研创用创新集聚平台,积极引进智慧企业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室、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和创业中心,进一步引进先进工艺、先进装备、先进管理理念,深化校企合作;
要以建设现代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形成资源清查档案,加快环境整治,扩大资源使用效益。

猜你喜欢 产教实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1期)2021-04-13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0年8期)2020-08-28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12期)2020-05-22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推荐访问:共建 融合 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