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动植物遗存展示与保护——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为例

石蕴慈(南越王博物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考古出土的动植物遗存是人类在历史时期生存发展状况的重要参照物,也是动物学与植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研究人类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变迁有一定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出土动植物遗存数量较其他种类遗存少且不易保存,动植物遗存展示在历史博物馆整体展示中作用并不突出。其次,出土动植物遗存多为残损的动物骨骼和植物种实,不能直观地反映动植物的原貌。与之相比,自然博物馆的动植物标本展示则多为整副动物骨骼和具有枝叶的植物标本,历史博物馆的展示难度大、经验较少。尽管目前考古学界对动植物遗存已有比较详尽的科学分析和保存方法研究,但对其陈列展示及其在展示过程中的保存问题却少有关注。因此,如何将出土动植物遗存的保存技术巧妙地运用到陈列展示中,又让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得到充分表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在工作中的反思,尝试探讨这一问题。

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是以南越国宫殿与御苑遗迹为核心的、叠压着自秦汉至民国12个历史时期遗迹的考古遗址,有多项重要考古发现。在12个历史时期的遗迹中,又以南越国宫殿与御苑、南汉国宫殿遗址最为重要,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出土有大量动植物遗存,种类繁多,反映了历代岭南动植物生存与培植情况。

(一)出土动物遗存情况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动物遗存数量丰富,其中南越宫苑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共有4 563件,包括贝类、鱼类、龟、鳖、鳄、鸟类、豪猪、鼠、狗、熊、虎、亚洲象、马、猪、鹿、羊、牛等,至少代表30个种,散布在10个历史时期。

(二)出土植物遗存情况

遗址浮选的一批古代植物遗存,以炭化木屑为主,还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子。在17份浮选样品中共发现各种植物种子4 697粒,包括谷物种子与鲜果类植物种子,大多出土于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和南汉国宫池两个遗迹中。其主要可分为15类,有稻谷、粟、小麦、大豆、杨梅、荔枝、橄榄、桃、李、梅、南酸枣、海南榄仁、山鸡椒、构树、商陆等①,散布在7个历史时期。

(三)出土动植物遗存特点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动植物遗存,动物骨骸大部分呈细碎状态,无法拼合成动物全貌,且动物体型基本较小。植物遗存多为植物种实,罕见有长成枝叶状态的植物。经多年的掩埋,谷物类遗存已基本炭化,色彩较为单一。

据目前南越王博物院基本陈列展示情况,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主要展示9种,植物遗存主要展示27种。因南越国与南汉国遗迹是南越国宫署遗址历代遗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遗址为两代王宫所在,具有历史代表性,故集中选取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动植物遗存,突出反映此时期岭南地区的渔牧养殖与作物种植情况,并展示具有岭南特色的动物种群与地域作物。展出的动植物遗存大多装在透明玻璃或塑料材质容器中,部分密封保存。

据笔者工作观察,出土动植物遗存在陈列展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遗存展示相关规定尚未完善

现行的《文物保护法》尚未明确作出对动物、植物和矿物标本等可移动类自然遗产的相关规定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博物馆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文件亦未见相关规定,只有《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涉及自然遗存的采集方法③。笔者认为,只有作出明确规范,才能有助于进一步制定保护方案,实行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展示形式。

(二)展陈经验较少

据笔者调查和搜集资料发现,尽管出土动植物遗存数量丰富,但展出机会较少,在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中大多处于从属地位,部分采取就地保存展示形式,如汉景帝阳陵博物院④。历史类动植物遗存专题展览近年虽偶有举办,但展示的动植物遗存占展品总数比例不大,且展示形式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三)缺乏专业的展具

动植物遗存大部分属于有机物,展示时的保存、维护要求不低,现时措施较为薄弱,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缺乏专业展示工具。尽管在考古整理过程中它们或已经过清理、脱水等一系列保护处理,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被挑选展出后,没有专业的展具,还是难以应对展厅环境变化的影响。

(四)历史信息难以充分表达

此外,动植物遗存研究需综合多学科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除了要对遗存进行仔细检测外,还要代入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若对其研究不够深入,只靠只言片语介绍,就容易造成历史信息不能充分表达的结果。

(一)动植物遗存的呈现难度较大

出土动植物遗存经长时间的掩埋,一般只剩下骨骸和种实,种实还可能有炭化的情况,只能看到基本形状,更失去原来的色彩。如何将这些细碎、单一、视觉效果不佳的展品呈现出来,具有一定难度。

(二)历史博物馆与自然博物馆展示思路上的差异

一般而言,动植物遗存展示重点多在自然博物馆,体量也较大。历史博物馆动植物遗存展出比例较少,且常常不是重点,两类博物馆在展示思路上存在很大差异。笔者认为,历史博物馆一方面要借鉴自然博物馆动植物遗存的展示与保护经验,另一方面要找出与自然博物馆展示的区别,针对展览的主题侧重点,寻求适宜的展览手法,兼顾实用与美观性。

(一)制定完备的展示与保存方案

目前,国内对博物馆藏品分类方法有很多,国内博物馆大多采用综合分类的方法⑤。动植物遗存在历史博物馆中一般被归为动物遗存(或动物有机质、标本)和植物遗存(或植物有机质、产品遗存)两类。而动植物标本适宜保存环境温度应为(20±2)℃,相对湿度为40%~60%。适宜照度动物标本为≤150 lux,植物标本为≤50 lux⑥。

笔者认为,应根据相关保存标准,挑选适宜展出的动植物遗存,从完整性、可观赏性及历史意义等角度考虑,制定完备的展示与保存方案,落实不同种类动植物遗存的保护方法并统一其展示风格,建立良好的微环境与数据监测体系。

(二)开发专业的动植物遗存展示与保存器具

笔者认为,动植物遗存的专业展具应尽量满足两个要求:密封性与可观性。密封性即保持遗存在适宜的微环境中,减少外界环境影响,避免发生霉变、封尘、风化等情况。可观性是能让观众可清晰辨认出遗存的形状轮廓、表面质感、纹路肌理等,且能达到整体美观的效果。常见的培养皿、磨砂玻璃瓶等展具尽管是专业装载器具,但缺乏美感,较适用于库房日常保存。

据笔者走访及收集的资料所示,目前自然博物馆常见的植物展示形式有腊叶标本、浸泡标本、琥珀标本、仿真标本和塑化标本等几种⑦,还有一些自身比较稳定、可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植物,采取直接展示。中草药材还可采取直接展示、定期更换的方式。

对于考古出土的遗存而言,上述展示方式不全然适用,首先,因考古遗存不可再生,应确保其本体不受损坏,尽量使用可逆的展示手段。其次,植物遗存失水后脆弱、易碎,若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应采取适当的防霉、防菌、防尘手段,如选取玻璃、亚克力或其他透明且稳定的材料作密封保存,并配合展柜内微环境,使其符合展出条件。

(三)尝试多种展示形式

据上述分析,考古出土的动植物遗存呈现难度较大,使用不同的展示手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改进手段。笔者认为可尝试的形式有以下几个:

1.原貌展示

原貌展示是最直接的展示方式,即展示遗存生存或生长状态的图片或辅助展品,让观众直观辨识到其原貌,率先留下原始印象。如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的“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展览展示了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植物实体,植物的气味也贯穿整个展厅,让观众多感官立体感受展览呈现的文化主题⑧。

2.对比展示

出土动植物遗存属于历史时期出现的物种,经过多年进化演变,可能已经与现代同种类物种有所差别。如南越国时期稻米的长宽比值在粳稻数值内,而南汉国时期和宋代稻米的长宽比值比南越国时期的更偏向现代粳稻。又如良渚博物院有介绍野猪驯化成家猪的体型变化绘画,说明驯化猪体格的转变。因此,动植物遗存可通过同种类生物的对比展示,揭示古今生物变迁,使得展览内容更丰富完善。

3.罗列展示

自然博物馆因其标本种类丰富,常使用排架或装框的形式罗列展示,信息量大,清晰明了,又具有科学美感,动植物遗存种类丰富的历史博物馆可作参考。“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展览还引入犀牛、狮子、孔雀、鸵鸟等众多动物标本,陈设在充满古代风情的场景中,介绍西汉上林苑珍禽异兽、奇花嘉木满园的风貌⑨。

4.其他辅助展示

此外,还可融入其他辅助手法,如多种展品结合、多媒体技术、检测分析场景展示等。南越王博物院与闽越王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闽风越韵—南越国与闽越国历史文物联展”,结合南越国宫署遗址与闽越王城遗址出土动植物遗存、铁农具、铁工具及木简复制品等多类型的文物展品,讲述秦汉时期南越国和闽越国引进中原技术,大力发展农业,使南方地区经济腾飞的历史;
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则通过出土稻谷的植硅体细胞大图,说明上山文化发现的水稻已出现明显的粳稻驯化特征,充分展现遗存的历史文化内涵。

注释

①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越宫苑遗址:1995、1997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201-202,211,213页。

②吴文婉、张继华:考古出土植物遗存的遗产属性及相关问题,《南方文物》,2010年12月。

③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18页。

④李库:《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出土动物骨骸的保存与展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2011年5月。

⑤吕军:《博物馆藏品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20年,第179-180页。

⑥北京博物馆学会:《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指引》,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第135、140页。

⑦李薇,吴志辉,刘明骞,等:《博物馆植物的展示形式》,《生物学通报》,2020年10月。

⑧甘肃博物馆:《最新大展:丝绸之路上的动物和植物》,2021年6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3334598763342286&wfr=spider&for=pc。

⑨搜狐新闻:《展览—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2021年7月,https://www.sohu.com/a/476512833_121119376。

猜你喜欢 南越国遗存动植物 新时代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新格局的思考农村科学实验(2022年14期)2022-11-23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济南张马屯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东方考古(2021年0期)2021-07-22动植物为何能够预测天气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1年4期)2021-07-21南越国出土漆器初探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10期)2020-08-17成败之转,譬若纠墨神州·下旬刊(2020年4期)2020-05-09吃货改变历史爱你(2017年11期)2017-11-15骆越国与南越国关系探析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5期)2017-02-06锋视觉数码摄影(2016年8期)2016-10-25至臻至美的动植物印花开启春季自然美好的清新时尚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推荐访问:南越 遗存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