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术后两种引流管固定方法对肋间神经刺激的研究

段淑敏 梁冉 闫莎莎

1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护理部,河南 开封 475000;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胸外科,河南 开封475000

胸外科手术目前普遍采用胸腔镜,术后会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下简称为胸管),其主要目的是排出胸腔内残留气体及液体,恢复胸腔内的负压状态,同时还可以观察术后胸腔内有无漏气及活动性出血等[1],可保证术后治疗效果。但目前临床普遍存在因留置胸管而发生如疼痛感加剧、肺功能下降和活动能力降低、管道堵塞、非计划拔管等问题,尤其是多数患者因惧怕留置胸管引起的疼痛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术后康复活动,如呼吸功能锻炼、主动咳嗽及咳痰、早期下床等,进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进程,甚至造成肺部感染、肺不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3]。目前,根据临床经验可以初步推断留置胸管引起疼痛的一部分原因是患者身体活动时,处于悬空状态的胸管左右摇晃或小幅度移动对肋间神经的压迫和摩擦。基于此,根据肋间神经的解剖位置,本研究尝试在患者术后通过改变留置胸管与胸壁的角度关系,以减轻胸管对肋间神经的摩擦刺激,从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1.1 临床资料与分组

采用随机抽样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与术前评估均需要进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均无明显禁忌症。患者一般资料与疾病情况见表1。实验中,对照组有一例患者因使用导管固定装置并发皮肤相关性皮疹而退出研究。实际纳入本研究79人。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后需留置胸管;胸管直径为16 F;由同一施术者进行手术;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认知、运动功能障碍者;中转开胸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者。

1.3 方法

患者或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实施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手术结束后经进镜孔放置胸管(型号:唯郎S8A),放管后调整置管深度约5 cm,使胸管最后一个侧孔距离壁层胸膜1~2 cm,并尽量远离最近一根肋骨下缘,最后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后将体表皮肤与胸管缝合防止脱落,术后返回病房时再由责任护士使用导管固定装置(厂家及型号:欣瑞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1型号)将胸管固定于患者胸壁。

患者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由责任护士与麻醉医生进行交接患者术中一般情况。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一般生命体征,向患者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待安置好患者后再固定留置的胸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将胸管留出一段可供缓冲的长度后使用导管固定装置将胸管固定于患者侧胸壁。观察组在对照组固定方法基础上注意调整胸管与患者胸壁的角度,保持约90°角,并向患者讲解留置胸管的注意事项,在患者拔除胸管前如果角度发生变化或当导管固定装置因汗液或分泌物脱落时及时告知,由护士或医师进行调整角度或更换导管固定装置。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术后疼痛评分,当胸腔闭式引流瓶内引流量减少为100 mL/d,无出现漏气、出血等并发症,且胸部CT 提示肺复张良好时医师给予拔除胸管。对于观察组的患者,护士团队应班班交接,及时观察和调整角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性别、年龄、病种及拔管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

续表1

本研究通过改变胸管与患者胸壁的角度,降低了患者在置管24、48、72 h后的疼痛评分,减轻了患者因留置胸管产生的疼痛感,方法简单易操作,有利于临床开展。有研究[4]指出,置管时间长、管口上抬高出液面、积液内含纤维素膜及血块、封管方法各异等因素会导致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延迟拔管时间。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5]的研究倾向于普胸疾病术后采取细管化甚至无管化的方式,虽然此类研究结果已不同程度地证明不留置胸管以及留置细直径的胸管与留置常规胸管对于患者术后胸腔内积液可以获得近似的引流效果[6-10],但目前在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中,大多数医务人员因考虑到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对不留置胸管以及留置胸管细管化仍持观望态度,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部分患者宁愿忍受疼痛,也不愿接受新的治疗方式。有研究[11]报道,可通过在置管前、置管后、拔管前3个时间段给予患者疼痛评估,视情况给予止痛药物应用。也可通过调整引流管进管方向与长度改善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疼痛感[12]。本研究中,经与医师沟通后,使其在缝皮时尽量选择患者原留置胸管位置靠上方处,最大限度地避开肋间神经的解剖位置,防止对其产生摩擦。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导管固定装置因其固定管路防滑脱作用良好,经济成本患者可接受等优点而长期在科室内应用,但存在固定效力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的问题。此外,本研究发现患者因下床活动时体位的改变以及患者衣物压迫对设置管路角度变化的影响,因此,需要责任护士频繁观察和调整。本研究仅探讨了患者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与体表的不同角度对其肋间神经的刺激程度,未纳入其他因素对患者疼痛的影响程度,也具有一定局限性。

猜你喜欢 胸管固定装置肋间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骨科(2022年3期)2022-06-10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保健与生活(2021年17期)2021-09-17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2期)2021-07-21自制胸管固定带在肺癌术后患者胸管管理中的应用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20年12期)2020-06-04肺上叶切除手术单根胸管引流与两根胸管引流对比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年8期)2020-03-28肺癌患者胸管注入化疗药物的观察及护理干预昆明医科大学报(2019年2期)2019-09-10肺楔形切除术后不留置胸管患者快速康复护理策略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1期)2019-06-27旋转滑动式全程监控摄像机固定装置中国交通信息化(2017年10期)2017-06-06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中国医学装备(2015年10期)2015-12-29大型客车座椅固定装置强度的有限元分析汽车文摘(2015年11期)2015-12-14

推荐访问:引流 两种 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