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高职院校“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李薏坤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999)

美国著名学者斯派迪(W i ll iam G.Sp a dy)于1981年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中提出了OBE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他将OBE理念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取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1]。OBE理念是以产出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也称为能力导向、需求导向或目标导向的教育理念。聚焦学习产出的,以能力或目标驱动课程活动和学生学习成果的OBE模式,颠覆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OBE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学习成果预期、反向课程设计、灵活的教学过程和精确的学习成果评估等理念。在OBE教育模式中,教育者需要基于产业企业需求决定学生培养目标,要对毕业生的能力及水平有明确清晰的规划及构想,从而得出学生必须取得的学习成果。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教学任务、课程标准的设计及实施,配合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使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实现自我或进行合作式的学习,从而达到预期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教师将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结果反馈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一)缺乏符合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倾向于解决确定的、线性的、静止的和封闭的问题,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知识体系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备性,教学模式不完善,忽视了社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2],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内容与产业企业人才需求脱节

目前“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偏向讲授该学科的系统性理论知识,缺乏行业企业需求的实操技能培养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需求。课程内容及选用的教材理论化程度较高、篇幅较长且英文内容难度较大,不符合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际学情,大量的知识点学生难以记忆或是无法理解。此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时,主要是使用英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沟通,而现行教材与课程偏重学生文本阅读能力、背诵及写作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目前行业需求的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

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目标没有针对产业企业需求进行细分,教学内容存在较强局限性。例如,现有课程所涉及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多为英、美两国,或是以“西方”一词指代众多国家和地区,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同时,由于缺乏对行业企业的需求进行细分,教学案例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接收到正确且实用的知识和能力,有些毕业生甚至因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而产生较严重的工作失误。

(二)缺少科学的教学实施方式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拓展性极强、内容极为丰富的课程。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思维逻辑、历史、习俗、禁忌、价值观、世界观等内容十分繁杂。仅仅依靠短暂的课堂学习时间,对学生的眼界及文化视域的拓展有限,学生无法较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项知识、能力。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更新,然而许多课程因为各种原因依旧采用以老师讲述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极大程度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学生学习成果的质量更难以保证。

(三)缺少跨文化交际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要想提升跨文化交际职业素养,需要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两个部分相辅相成。然而,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缺乏交际技能实践内容的设置。

1.课程内容缺乏技能实训环节

“跨文化交际”课程普遍课时较短,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课堂实践或实训部分课时严重不足。同时,部分院校的授课老师缺少跨文化交际实战经验,并不具备出国访学、留学甚至境外旅游等真实跨文化交际经历,难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流环境,无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技能实训。

2.学生缺乏课后语言训练环境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语言环境,校内留学生或外籍教师较少,学生较难在校内体验到真实的跨文化沟通交流环境,同学之间也极少结伴运用跨文化知识进行外语对话训练。此外,近几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较难有机会外出参与各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导致学生课后缺少对于跨文化知识及外语能力的练习与运用。语言交流需要依托大量实操练习才能进步,掌握一门语言的最快方法就是在相应实际环境中勤加练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则更需要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况的场景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及语言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活学活用,提升跨文化口语交流水平。由于该课程缺乏技能实操环节,相关专业学生在行业企业的面试中很难取得较好的语言口语成绩,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也难以快速适应语言环境。

(四)缺少科学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方式单一,考核结果主要从教师视角出发,以教师个人的评判标准、专业经验等对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评价。考核方式也较为单一,通常在期中、期末以考试或考查的形式考评学生学习成效,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片面。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最终结果的考核,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日常学习成果的考核,导致部分学生只在课程最终考核时才肯花费时间精力去学习,这种考核机制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查缺失,这样的考评方式也不符合目前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

采取OBE理念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实现的挑战,再将成果反馈到教学中,不断改进原有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OBE理念与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应用性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完美契合,将以往“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新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根据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确立课程培养目标

OBE理念强调行业企业需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对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行业企业需求、学校和学生自身需要。

1.基于行业调研,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定期与行业企业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实地考察调研,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并对在岗在位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充分了解真实工作环境中的技能需求,梳理出学生从事的目标岗位所需要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与能力。然后,基于对行业企业需求调研和沟通、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学习成果及总体目标。符合行业需求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应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英语听说、逻辑思维、反应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使学生拥有较为流利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储备等。

2.重构课程内容,进行差异化教学

教师通过学习成果的预期,结合学生学情,进行反向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应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比重,秉持理论够用为主的理念,注重学生的跨文化英语听、说、逻辑思维、反应能力等实操能力的培养。理论内容应着重不同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背景、文化差异、社会经济概况、风俗习惯、社会生活等方面,还应增添真实工作场景中可能面临的对话或实境展示,增强课程的职业导向性与专业性。同时,将课程教学内容按行业企业需求进行细分,增加课程的针对性与适用性。该课程相关专业学生通常在大二上学期期末与大二下学期参与企业招募面试,学校可根据学生面试情况,酌情重新分班。根据不同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企业产品类型与面向用户、目标客户群体等,对学生分班授课,进行差异化教学。例如,某班级学生面试成功企业为A国公司,该公司目标客户主要为B地区民众,则可在某班的课程内容中配置A国与B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情况、风俗禁忌、生活习惯等内容,再结合其岗位要求技能,进行差异化授课。学校将课程内容进行区分与增减,从而达到理想的行业细分的培养目标,不同班级间的差异内容则作为补充知识进行学生自学。高职院校通过区分不同需求面向进行差异化目标培养,使学生可以通过针对性学习与练习,成为社会需求型的人才。

(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OBE理念重视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教学,该模式所倡导的反向课程设计,能够弥补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生参与度。OBE理念重视教学工作的引导性,要求每位学生都可以达成预期结果,因此,教师通过课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拓展和探究学习是重中之重。学生良好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升他们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能力,达成课程的培养目标。

此外,该模式将线上线下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相结合,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同时,引导学生分阶段达成培养成果。首先,教师将课程进行项目化分割,根据行业企业细分进行不同跨文化交际模块及任务设置,设计可以让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环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开展,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逐步达成课程培养目标。教师则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课后回顾等环节,督促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操能力的拓展,教师只在课堂上进行重点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降低在课堂中讲授基础知识所占的比重。其次,教师通过发布大量符合学情的线上资源辅助教学,拓展学生跨文化知识面。课程资源除了较为枯燥的文本之外,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渠道,寻找与课程任务相同主题,来自不同民族、地区和国家的视频影像资料,如纪录片、视频网络日志、访谈、文化综艺节目等,经过筛选后加以运用。教师通过分享真实有趣的跨文化情境与资料,传授正确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拓展技能实践机会

1.小班化教学,增加学生课堂实操机会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成果展示。学校若仅从最终成果判断课程目标实现情况,则容易出现偏重学习成果而忽视实践过程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展示成果的准备过程与实践过程进行把控与监督,督促他们进行技能的实操。而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使教师有精力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状况,实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监督。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纯英文的文化分享汇报、跨文化情景对话、跨文化场景模拟等,增加学生课堂跨文化交际实操机会,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初步培养学生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2.依托真实情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真实情境中进行碰撞,学校应多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练习与运用。比如,组织学生与其他专业或院校的留学生或外教进行线下或线上交流互动,促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进行跨文化交际,将课内外所学跨文化知识、技能进行使用。学生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逐渐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水平。学校还应多举办跨文化英语交流活动,例如英语文化节、英语情景剧等活动,促进学生跨文化知识的运用与口语能力的磨炼,提升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对话的频次,锻炼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去外籍人士到访较多的餐厅、酒店或校企合作企业等地点工作,切身感受实际工作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使用频率、需求等,促使学生不断学习、运用及锻炼技能,培养学生符合行业需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建立“五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OBE理念中对于学生专业学习的成果导向具有明确的划分,即基于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等进行学习成果的标准制定[3]。OBE理念在跨文化交际教学工作的实际应用之中,不仅看最终学习结果,而且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评,即建立并采用“五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考评。“五位一体”评价体系可分为理论考试、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五个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评价主要考核小组协作情况和小组作业成果等;
企业评价主要是邀请企业导师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和项目成果评价;
小组互评是组内成员互评工作贡献度、工作成果与团队精神情况;
学生自评是自我知识的掌握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多方评价体系可以建成一个有效的学习质量把控机制,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消化知识点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测评结果及时进行课后的精准答疑。

基于OBE理念,笔者提出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有效解决“跨文化交际”课程培养目标无法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策略,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确立课程培养目标;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拓展学生技能实践机会,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建立“五位一体”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OBE理念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还需要在大量实践教学中继续摸索,寻找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学情与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与模式。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成果 验收成果小读者之友(2020年8期)2020-09-01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5期)2019-11-11工大成果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2期)2019-07-08“健康照明”成果聚焦照明工程学报(2017年6期)2018-01-10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推荐访问:交际 跨文化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