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

陈美娇

(闽清县云龙卫生院,闽清,350803)

据调查,截至2019年底,国内超过60岁的老年群体占人口总数的18.1%,65岁以上人群占比12.6%,可见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时期[1]。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长,特别是在老年群体中更为明显。因糖尿病的病程较长,且并发症较多,全身器官均会受到影响,需要长期接受治疗,一些老年患者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加,产生明显的身心应激反应,对睡眠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如若长期处于睡眠障碍状态,将会影响机体的应激反应及糖代谢水平,使血糖指标波动加剧,增加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而影响疾病的康复进程。因此,需要采用科学优质的护理方式,从身体、心理、外在因素等方面着手,帮助缓解患者的睡眠问题,进而改善睡眠质量。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闽清县云龙卫生院内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56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0例;
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7.52±3.45)岁;
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0.34±0.28)年。观察组中男17例,女11例;
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68.25±3.21)岁;
病程2~20年,平均病程(11.34±0.43)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1)与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
2)年龄超过60岁;
3)合并睡眠障碍。

1.3 排除标准 1)患有恶性肿瘤;
2)无语言和认知能力;
3)因脑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继发性睡眠障碍。

1.4 干预方法

1.4.1 问卷调查 针对入选的老年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寻找睡眠障碍的成因,在患者允许下开展。调查内容包括病史、失眠情况、持续时间等,采用睡眠质量自评表进行结果评估。本次调查采用灵活原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调查内容,要求调查人员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不可随意打断,全程录音,并做好笔录;
访问时细心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细节,最后将调查结果整合起来,总结睡眠障碍的主要成因。

1.4.2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提供药物指导、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服务,指导患者能够按时休息,适量运动,保持作息规律,达到快速入睡,改善睡眠的效果。

1.4.3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因素,通过机体治疗和心理调节等方式,帮助缓解睡眠问题,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阐述睡眠障碍的成因,告知其日常保养方式,使其意识到糖尿病治疗效果与心态有直接关系,缓解不良情绪,建议适度运动,掌握血糖仪的正确用法,能够随时进行血糖测试。向患者介绍降糖药的用法和注意事项,教会如何注射胰岛素,帮助病情康复。2)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睡前不要喝浓茶,白天尽量减少睡眠,养成固定的起床和午休时间,每日适度运动,通过散步、肢体伸展等方式,促进机体糖代谢、内分泌等功能调节,加强夜间的疲倦感和困意;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将房间温湿度调节到最佳范围,降低噪声干扰,关闭非必要的灯光,还可播放轻音乐增加患者睡意,夏季做好蚊虫防护工作,以免外界因素影响睡眠;
还要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三餐规律,晚饭不可过晚,进食八分饱即可,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在饱食胀滞状态下难以入睡。3)心理促眠:优先选用非药物疗法克服睡眠障碍,虽然与药物疗法相比作用较慢,但长期效果更好,且无不良反应,如认知行为疗法、渐进性放松训练法等,护理人员可经常与患者交流,适当进行睡眠限制,通过心理暗示、渐进性放松训练、认知行为法等,改善患者对待自己、他人和外界事物的认知,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尽快进入睡眠状态。

1.5 观察指标 1)睡眠障碍成因: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入选患者的睡眠障碍成因进行调查,表中包括心理、身体、环境、饮食和运动等多个维度,患者主观认为有某种因素,则在该因素后面化“√”,否则为“×”。2)护理质量:针对2组血糖指标、睡眠障碍评分进行比较,其中血糖指标包括空腹和餐后2 h 2项,睡眠障碍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催眠药物、日常功能等方面,每项目分值0~3分,总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3)护理效果:根据肢体运动评分表进行判断,根据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分成3个登记,即好、较好、差。

2.1 2组患者睡眠障碍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成因包括身体、心理、环境和饮食4个方面,主要为尿多、肢体麻木、运动量少;
害怕疾病、担心医疗费用;
睡眠环境嘈杂、作息不规律;
晚餐过早、食用量过多等。见表1。

表1 2组患者睡眠障碍成因调查结果

2.2 2组患者血糖与睡眠障碍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更接近标准值,且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糖与睡眠障碍评分比较

2.3 2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例(%)]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因精神压力大、身体不适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引发睡眠障碍的发生,不但会降低患者生命质量,还会使血糖值波动增加,病情稳定性受到影响。为了改善睡眠质量,只有了解问题成因才可以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从身体、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出发,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与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睡眠时间,通过非药物疗法、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方式,使患者对糖尿病、睡眠障碍等有更加充足的认知,并能够正确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检测、正确注射胰岛素等,使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改善。

周燕和黄洁微[2]研究表明,睡眠对人体生命活动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睡眠质量对人的精力、体力恢复具有直接影响,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将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降低,进而引发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使睡眠障碍加剧,并产生恶性循环,增加心血管疾病、食欲降低、溃疡类病症的发生率。王江宁和杨磊[3]报道指出,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睡眠障碍,有些是因生活习惯、外界环境等因素引发,有些是自身心理因素所致。在缺乏睡眠的状态下,人体内分泌、代谢功能受损,会加速人体衰老,一些慢性疾病也会逐渐恶化,特别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本身功能有所下降,加上睡眠紊乱,极易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各类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睡眠障碍与血糖指标稳定间具有直接联系,二者属于良性循环,若能够克服睡眠障碍,便可帮助患者稳定血糖指标,而指标稳定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因老年群体年龄较大,机体代谢缓慢,血管与神经等身体功能逐渐降低,免疫力随之下降,容易发生睡眠障碍,加上受疾病影响,常常出现肢体麻木、尿多等情况,夜间醒来后便很难再次入睡。部分患者因对病房环境不熟悉,或因缺少家人陪伴,感到孤独寂寞,有时也因室内灯光过亮、噪声等因素,导致睡眠受到影响。据调查,此类患者的占比在70%左右。

袁毅[4]指出,睡眠障碍会加强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力,即便服用药物仍然难以控制血糖指标稳定,致使临床效果不佳,加重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受负面情绪影响,睡眠障碍越发严重。对此,护理人员通过一系列干预疗法,以非药物方式进行疏导,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获得充足的睡眠,从而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维护血糖稳定。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在血糖指标方面,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与对照组比较较低,且更接近标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说明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在护理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这是因为患者在优质护理下,睡眠情况好转,对胰岛素的抵抗能力较低,并在药物控制下使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

在睡眠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的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说明优质护理针对患者睡眠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延长睡眠时间,在促进睡眠方面效果较为显著。究其原因,主要通过非用药疗法、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等方式,使患者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接受规范化治疗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促进疾病康复。这与李庆菊[5]的研究结果相似,在他的研究中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问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超强的责任心、专业技能,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主动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睡眠健康教育活动,引导患者自觉调整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与日常行为,全面树立健康意识,调节睡眠状态,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在护理效率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优质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情绪,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放松身心,改善失眠症状,以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功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糖尿病作为代谢类疾病,其致病因素包括遗传性、致病性2种,其临床表现为饮水量增加、多尿、体质量降低等,可根据病因分类,1型和2型糖尿病是最主要的类型。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可通过科学用药和规律生活等方式,使病情进展放慢,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针对疾病引发的睡眠障碍问题,可通过优质护理的应用,从身体、心理、环境等方面着手优化,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适当增加运动,睡前少食等,增加疲倦感和睡意,并通过护患间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释放负面情绪,快速进入睡眠状态,以良好的睡眠质量加速疾病恢复。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糖尿病群体来说,常常因身体、心理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增加睡眠障碍,进而不利于血糖稳定和疾病控制。通过优质护理的应用,可针对睡眠障碍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帮助患者减轻身体疼痛,释放心理压力,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障碍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糖尿病知识问答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家庭科学·新健康(2022年3期)2022-05-10糖尿病知识问答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糖尿病知识问答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08-22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跟踪导练(四)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1期)2019-03-13跨越障碍军营文化天地(2017年4期)2017-06-15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推荐访问:干预 糖尿病患者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