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研析

钟贞山, 王希金

(南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3页。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看,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35页。,为科技自立自强打下坚实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效能驱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在科研院所、企业、高校考察调研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财经、农村、人才等各类工作会议和专题学习中,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国家安全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视角近百次谈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关键核心技术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如何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高瞻远瞩、内涵丰富,及时回应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于2013、2018年指出,要“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38页。,“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支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新时代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意见〉》,《人民日报》2018年4月24日,第1版。。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时代价值、方法路径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理论任务。近年来,学界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战略布局、路径方法、组织管理等不同维度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论述进行了阐释和解读,深化了对关键核心技术内涵本质的认识、探讨了构建什么样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机制、提出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管理模型范式(5)参见张占斌、杜庆昊:《关于核心技术突破,总书记如何布局》,《人民论坛》2018年第13期;
张媛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如何实现》,《人民论坛》2020年第16期;
余江、管开轩、李哲等:《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8期;
张杰:《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特征、阻碍和突破》,《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路风、何鹏宇:《举国体制与重大突破——以特殊机构执行和完成重大任务的历史经验及启示》,《管理世界》2021第7期;
任继球:《澄清认识加快构建“卡脖子”技术攻关长效机制》,《宏观经济管理》2021年第4期;
谢富胜、王松:《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主体、社会条件与主攻方向》,《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8期;
曾宪奎:《我国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陈劲、阳镇:《融通创新视角下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这些成果从不同学科侧面研究阐释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我们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学界从理论层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进行整体性研究成果还不多,因此,本文尝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的生发逻辑、核心要义和实践指向,为全面整体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要求,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在突破“卡脖子”瓶颈的呼唤中出场,其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其实践依据是独立自主科技攻关的成功经验。梳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重要论述的生发逻辑和内在规律,有利于全面、系统、准确、辩证、开放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和机制建设。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的出场逻辑

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是推动逻辑主线向前运动的原点,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性并贯穿实践始终。当前,“以‘工业四基’为代表的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存在大量的‘卡脖子’技术,技术体系中相当多的关键核心技术依赖于国外”(6)黄群慧:《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与政策体系——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经济研究》2021年第4期。,特别是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制裁和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断供”使得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突破了“卡脖子”瓶颈,打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企业才能生存,产业才能发展,经济才能高质量增长,现代化强国建设才能得到保障。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的逻辑主线。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就是在科学技术上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要达到高质量、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自主可控程度上要达到高水平。此外,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的重要原则,也是一种基本的实现进路。一方面,突出表明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另一方面,强调走自主研发之路,积极掌握竞争主动权是习近平总书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的总体性方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的逻辑终点。“所谓逻辑终点,是指由逻辑起点通过中介逐层、逐步展开最终所达到的目标。这个中介就是逻辑主线,如果中介找错了,则难以达至逻辑终点”(7)王宝珠、马艳:《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主线研究》,《人文杂志》2021年第12期。。打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的逻辑链条。这一逻辑链条的思维终点,源于对社会主义必然趋势的总结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觉选择,它既是对逻辑起点与中介的必然回应,亦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决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时代使命,决定了这一重要论述突出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原则,还决定了这一重要论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发展主动权、坚持系统观念的方法论特质。

(二)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奠定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中写道:“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8页。由于所处时代背景所限,马克思没有直接提出关键核心技术的概念,但他对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所作出的高度评价,其实就是高瞻远瞩地看到了关键核心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要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观点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践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他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68页。这一思想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把握产业革命的大趋势、经受全产业链上下游及市场的检验产生了深刻影响。列宁将重要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进一步发展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强调了关键标志性科学技术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著名的“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10)《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64页。的公式。毛泽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攻关,提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11)《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51页。的重要论断,并亲自部署组织了尖端技术的攻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积累了宝贵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经验。1988年,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12)《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5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在对当时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大势作出敏锐判断后得出的重要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重大理论创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经济建设脱节的现象大为改观,改变了以前片面注重国防和重工业的现象,开始注重与国计民生相结合,注重农业、轻工业等方面的科技突破。江泽民进一步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指出“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13)《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92页。,并提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路子”(14)《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93页。,为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胡锦涛指出要“下大气力解决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重点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着力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推动产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抢占未来发展先机”(15)《胡锦涛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03页。,初步阐明了关键核心技术这一概念,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领导人对于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学说,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提供了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等方面的理论准备。

(三)独立自主科技攻关的成功经验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提供实践依据

中国共产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意识到关键核心技术对于中国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高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独立攻关。红军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中缴获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台,俘虏改造了技术人员,从中培养出了解放军的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奠基人才。此外,中央苏区、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解放区还围绕革命战争需要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兵工厂,维修仿造枪械、弹药、手榴弹等武器装备,诞生了以黄崖洞兵工厂和吴运铎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把实现工业化当作党的中心工作来抓。毛泽东指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16)《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41页。特别强调科技攻关的独立自主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1956年党召开了知识分子大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在8月形成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从13个领域提出了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一五”计划相辅相成,基本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路线、基本方法,勾勒了未来科技发展的蓝图,对我国科技攻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弹一星”、“牛胰岛素”等重大成果的问世验证了走独立自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道路的正确性。20世纪50年代,苏联曾派出大量专家援助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建设,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中国开始对国防尖端领域重大项目进行攻关。但是随着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对华援助专家。面对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慑,中国人民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进行核武器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才能打破大国的核威胁,保护国家安全,赢得国际关系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我国的科研人员排除万难,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于1964年成功试爆原子弹,1967年成功试爆氢弹,1965年成功合成牛胰岛素,1970年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震惊了全世界,使新中国在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迈向了世界先进行列,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同时也积累了依靠举国体制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烽火科技集团考察时曾强调:“过去在外部封锁下,我们自力更生,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创造了‘两弹一星’,这是因为我们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下一步,科技攻关也要这样做,要摒弃幻想、靠自己。”(17)《习近平强调,科技攻关要摒弃幻想靠自己》,2018年4月26日,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8/04-26/8500975.shtml,2022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习科技攻关的经验。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科技攻关的主要矛盾、主要目标、主要任务有所侧重,但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掌握世界一流技术的决心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人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实践,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提供了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规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其核心要义如下。

(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内涵特性论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着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内涵范畴和特性结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语境,分析、探索、把握其中的特殊矛盾运动结构。2013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初步从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视角阐明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内涵范畴,指出:“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术尤其是国防科技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第36页。;
“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第78页。;
“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第101页。。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特别强调了关键核心技术的专项领域:“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核电站、新药创制等关键核心技术……从更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第101-102页。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什么是核心技术?我看,可以从3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22)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6日,第2版。近年来,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2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1版。这说明党中央对关键核心技术内涵范畴的认识实现了从科学技术论到科技产业论的深化。

通用性、战略性、颠覆性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特性。首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底层逻辑是要解决技术的通用性。基础技术是“是支持整个产业界研发、生产和商业运作的技术,基础技术作为产业发展过程的基础性平台,在整个产业技术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4)朱方伟、张锦兰、王鹏:《企业基础技术外部获取中的知识转化研究》,《管理现代化》2016年第5期。。通用技术又称一般通用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简称GPT),“是一种能够带来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渐进创新不同,通用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技术改进的内在潜力、创新的互补性,并能带来普遍的生产率增长”(25)Timothy F.Bresnahan,Mamuel Trajtenberg,“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Engines of Growth’?”,Journal of Econometrics,Vol.65,No.1,1995.。基础技术和通用技术共同构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起点和前提,基础技术是科技大厦的底层地基,通用技术则是原理技术向工程技术转化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决定产业链发育程度和生产效率的关键指标。其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战略性要求我们具备一招制敌的独门杀手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科技总体上与发达国家比有差距,要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功夫……发展独有的‘杀手锏’,确保不被敌实施技术突袭。”(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第41、49-50页。“杀手锏”技术是“非对称”技术的支撑,为其赢得底气和发展空间,相应地,“非对称”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也为“杀手锏”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更为宽泛的条件。“非对称”技术和“杀手锏”技术为我国在追赶过程中提供战略威慑和关键局部竞争优势,即“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2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第2版。,以保障国际竞争中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最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颠覆性在于要实现主导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颠覆原有技术规则和行业生态的最终目标。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未来制高点,属于导向技术层面,对未来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变革起着革命性的推动作用,这种颠覆性体现在对传统的产业结构、经济赛道、生产方式有着深刻的颠覆作用。

(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短板论

补短板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工作方法,体现了其运用统筹兼顾的协调发展观,抓主要矛盾的矛盾分析法和通过补齐短板促进事物原有劣势向优势转化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思维。“然而,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戴上短板这顶‘帽子’。补短板,不是不加区分,更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有那些事关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根本性,以往又做得不够的工作,才能归入‘补短板’的范畴”(28)柴俊勇:《“补短板”需要大智慧》,《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日,第5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短板论述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研究、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供应链、高端制造业、人才工作等领域。

一是基础研究短板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一大桎梏。一方面表现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29)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求是》2021年第6期。。这是因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的源头供给,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通过二战后以国家力量投入基础研究,形成了在前沿科技领域和产业联盟的垄断地位和先发优势,并建立起技术壁垒,使得中国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依靠自身力量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来实现源头创新,“事实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通过‘五眼联盟’和新版的《瓦森纳》协议,已经形成了针对中国的西方整体阵线的技术封锁同盟体系”(30)张杰、吴书凤:《“十四五”时期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障碍与突破路径分析》,《人文杂志》2021年第1期。。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中长期形成的科研成果评价和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也很难对基础研究人才培养起到正向激励作用,研究者往往追求短平快的项目和成果,一些基础研究领域成为“冷门短板”,缺少足够多的高质量的人才立志长期耕耘。

二是高端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短板掣肘自主可控。近年来,美国的逆经济全球化战略日益明显,出现了制造业回流的现象,美国对中国卡脖子的技术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高端制造领域成为中美两国经济博弈的主战场。我国制造业虽然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发展质量仍然和美国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的上游关键原器件受制于人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可以说,高端制造业是中国经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向现代化经济强国和科技强国的核心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补齐短板,就是要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31)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求是》2020年第21期。

三是人才队伍结构短板制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切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都是靠人做出来的,人才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顶尖人才和团队比较缺乏。”(32)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近年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33)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5月29日,第2版。。一方面,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还不足,甚至存在高端人才流失的现象,使得在某些关键领域攻关缺乏领军人才;
另一方面,科研成果评价和激励制度上的弊端使得青年科研人才缺乏扎根基础研究、坐冷板凳的志愿,导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青年主力军队伍和优秀科研团队建设根基不牢;
同时,科技人才资源分散,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协同创新合力;
此外,固化的科技管理体制还束缚了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量精力被用于应付繁复的事务性工作。

(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论

服务“四个面向”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战略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34)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这是对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总号召和总动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科技事业的核心环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正确方向、“面向经济主战场”的中心主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国家战略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价值导向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坚持前瞻性部署。前瞻性部署引导科技事业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35)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首先,前瞻性要求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取得一批原创性的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对于未来科技发展具有方向性意义,为未来科技事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其次,前瞻性要求坚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这是在世界科技竞争中避免受制于人的根本保障;
最后,前瞻性还要求要加强对外交流,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前沿领域,也要聚天下科技英才为我所用,“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36)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12日,第2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前沿领域作前瞻部署,是对我国经济科技发展作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科学谋划,体现了一个政治家、战略家担当未来的气魄。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服务经济主战场。关键核心技术的生产力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本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要坚持产业化导向,加强行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力支撑。”(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第97页。这要求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要突出“最后一公里”的经济效益转化:首先,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问题导向来说,就必须从经济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入手,对关键零配件和原材料供应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生产的短板作重点突破;
其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必须解决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面向经济主战场”既要求科研机构面向企业增强研究的应用性,也要求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积极投入参与科研攻关,提升自己的产品研发能力,形成产学研用的良性互动;
最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根本评判标准在于我国是否成功攻克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从内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并掌握主导权,或者另辟赛道,形成自身主导的产业链、创新链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三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38)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首先要在种子安全、关键元器件制造、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加强攻关,解决国家现实安全和稳定的问题。其次要整合国家科技攻关各方面资源,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方面,改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各自为战,研究问题不聚焦的分散局面,集中突破一批国家关切的重大问题;
另一方面,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科技平台作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阵地,抢占国家科技战略制高点。最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还要突出超越引领性,在颠覆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就意味着赢得了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先手棋,对打破欧美技术垄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坚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初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根本价值立场,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国内外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39)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因此,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必须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作为评价标准。其一要加快突破卫生健康领域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使科技在抗击疫情,提升人民生存质量、生活质量,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其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遵循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以促进人类共同繁荣为导向,尊重自然和生命,控制防范科技风险,防止科技发展导致工具理性对人的异化;
其三科研人员要弘扬科学家精神,恪守科研伦理,热爱祖国和人民,担负起时代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为人民服务。

(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体论

主体是实践活动的建构者,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存在的“九龙治水”格局和“孤岛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40)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一是明确企业作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造者、应用者和修订者,市场是检验关键核心技术的根本性标准。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德国、美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大都是依靠企业完成,诞生了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主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霸主,掌握了整个创新链和产业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41)《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日报》2014年5月11日,第1版。进一步明确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其一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42)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其二要让企业成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之间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技术研发的最终结果,不应只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而应是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4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三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44)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二是强化高校院所作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主体支撑力量。“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45)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人民日报》2021年4月20日,第1版。。高水平研究型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主体需要担负起基础研究策源地和一流人才培养基地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实验室要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适应我国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使命任务……国家科研机构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46)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国家科研机构和国家实验室要更侧重知识主体的战略导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源头供给和一流人才培养,又要加强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跟踪、识别、甄选,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键核心技术重要论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

三是发挥政府作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主体作用。“以转变职能为目标,做好‘三个分工’和‘一个加强’”(4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第66页。是政府作为关键核心攻关的政策主体的改革方向。“要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形成推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大合力”(48)《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光明日报》2018年7月14日,第1版。。其一要理顺政府和市场分工,政府作为政策主体通过发挥引导协调作用,制定政策引导各类资源向特定的目标集中,提供更好的“共性”公共服务,为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动扫除障碍,最大程度激发创新主体企业的活力,使市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二要理顺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要结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特殊性,“发挥政府在国家战略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从国家层面形成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资源统筹配置机制,整体谋划、统筹布局国家实验室等各类科研机构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49)刘戒骄、方莹莹等:《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实践逻辑与关键要义》,《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统筹国家战略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和龙头领军企业,使其在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产业链推广上各有侧重。其三要理顺中央和地方分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发展大家都要抓,但具体到各种关键核心技术,不是家家都能干的,要看条件和可能,同时要看全国科技创新发展布局,从自己的优势领域着力,不能盲目上项目。”(50)习近平:《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求是》2022年第16期。中央政府要从顶层设计上做好政策规划和指导,地方政府则要结合自身实际来补齐短板弱项,落实政府作为政策主体的职责。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2页。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归根结底是一个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的实践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包含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引领实践,坚持党中央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基础研究,优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协同机制,激发人才活力,扎实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走在前列。

(一)建立权威决策:坚持党中央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党中央在应对风险挑战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作出的重要政治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建立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5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人民日报》2022年9月7日,第1版。其一,党中央对什么是、哪些是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了识别,并把它们纳入国家战略。“两弹一星”项目的成功攻关离不开党中央把发展核技术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和平发展环境利器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对核武器研制给予高度关切,周恩来牵头挂帅成立中央专委部署、指挥、协调原子弹研制攻关,“中央专委实际上是党中央在‘两弹’上的‘全权代表’”(53)路风、何鹏宇:《举国体制与重大突破——以特殊机构执行和完成重大任务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当前,我国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产业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挑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集中动员和规划部署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其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能协调各方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仅是科学家的工作,更关系到整个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整体联动。特别是集成电路产业,不仅需要理论突破,更需要通过不断市场试错积累技术经验,这其中需要花费巨额经费,靠某个部门或者单纯依靠企业自发市场调节很难支撑突破,这也是为何集成电路产业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的原因之一。只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造条件。其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外交和国家意志的坚强后盾。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背后是国家间利益的博弈和意识形态的激烈交锋,一些国家借“知识产权”和“国家安全”为借口,对一些中国企业实施制裁,对重点企业家、科学家进行调查甚至限制自由,只有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提供最安全的外部环境保障。

(二)发挥制度优势: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面对‘两个大局’,我们拥有很多的优势,制度优势是其中最显著的优势”(54)齐卫平:《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百年实践历史纵论》,《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指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55)《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一方面,“举国体制是一种任务体制”,其优势既能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的僵化死板的行政束缚,又能超越单纯依靠市场自发机制形成的松散盲目和过度内耗竞争。另一方面,新型举国体制是新时代条件下的举国体制,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一要传承原有举国体制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领导指挥及时得当、责任落实响应迅速、资源整合高效、部门协同齐心、人民参与积极的宝贵经验;
二要利用好市场这个资源配置的力量,新时代条件下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多是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链状攻关,有着更为复杂的市场经济规律,因此,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成果向市场转化,逐渐占据整个行业产业的上游;
三要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合作,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要更好地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国际间科技学术交流合作,兼收并包,各取所长。

(三)加强基础研究:持续供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知识源头

基础研究事关原始创新,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知识源头。“民族的振兴就是一个民族知识生产能力的振兴,唯有知识生产保持活力,民族的振兴才能有不竭的动力”(56)韩震:《知识形态演进的历史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因此,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动力开关在于夯实基础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生产。当前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性、引领性、变革性成果还不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研究一方面要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鼓励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辩论;
另一方面要通过重大科技问题带动,在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论问题,进而探索科学规律,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57)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加强基础研究,要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校和企业进行基础研究提供经费保障,创造相对自由宽松的科研经费使用环境;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基础科学良性激励评价机制,破“五唯”,扭转注重“短平快”的急功近利科研导向,宽容科研探索中出现的挫折,为基础科学研究人员进行“思想原创性冒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要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应用研究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市场杠杆和宏观调控来引导企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持续提高经费投入,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天才少年计划”和“华为战略研究院”旨在创造更多的原创性技术成果,使基础研究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创新发展,为企业抢占产业链龙头提供强大支撑力。

(四)推动融通创新:优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主体协同机制

要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畅的问题,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市场、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优化各攻关主体利益共享、融合互补的协同长效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58)《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第1版。融通创新是一种“聚焦于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融通动力机制、各类创新要素的共享机制、创新成果转化以及成果共益机制以及风险共担机制”(59)陈劲、阳镇:《融通创新视角下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的创新范式,有利于促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主体、知识主体、政策主体打破各部门封闭分散、各自为阵的旧格局,避免技术攻关中的“孤岛现象”。一方面要求政府在政策层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形成各主体共同的价值场域,制定政策加大资金的倾斜,开放攻关项目的申请限制,组织高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企业协同聚集,增强各主体间共享动力,融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带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内的知识主体间的融通,围绕重大攻关专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高校和领军科技企业要在战略识别、任务部署、知识供给、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上提升整体效能,同时还要注意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上的灵活性优势,鼓励中小民营企业与公有制经济形成产业互补,分工协作的格局,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反哺重大专项攻关。

(五)激发人才活力: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人才培育使用机制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功与否,关键在人。抢占人才高地、释放人才活力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根本保证。一方面,我国科技人才队伍数量跃居世界首位,整体水平和效能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另一方面,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还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不足、顶级人才和团队比较缺乏、人才的评价激励管理机制体制僵化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制定实施专项行动计划,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调集领军人才,组建攻坚团队”(60)习近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求是》2021年第24期。。这要求我们运用创新思维,打破陈规,打开新思路:一是创新环境为人才“松绑”,挥动人才评价体系“指挥棒”向攻关一线倾斜,挖掘科研人才潜力,培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团队,把科研攻关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沉心静气专心致志搞攻关;
改变“重设备轻人员”的科研经费使用机制,关心科研攻关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生活;
扭转科研攻关成果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风气,重奖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突出科研成果对社会贡献的实效。二是创新人才选拔使用机制,不拘一格用人才,以干事创业,解决问题为根本目标,荟聚天下英才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所用。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项目制度打破选人用人的种种藩篱,以竞争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加大开发人才双向流动的渠道,在积极引进一批世界顶尖科技人才为我所用的同时,鼓励国内科研人员走出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加强对人才项目的统筹,使之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解决最紧迫的关键问题;
形成宽容的用人氛围,信任爱护人才,让他们名利双收,心情舒畅;
在全社会倡导崇尚科技创新,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人才环境。

历史地看,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潮流趋势。虽然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各有不同,但均有着“利用不断增长的知识、技能改造自然和社会,并促使人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过程”(61)李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发逻辑、实践特征及成功经验》,《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这一普遍性特征,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往往成为决定现代化能否实现的重要砝码。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同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体现了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与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同向同行、相互促进”(62)钟贞山、周品秀:《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实践遵循与现实路径》,《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现实地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新时代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产力自我革命。革命的实践呼唤革命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论述扎根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奋发图强、追赶创新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对于指导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是新时代中国科技攻关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跨越的根本遵循,为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守正创新做出了原创性贡献。着眼未来,深刻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的精髓实质,既要看到我们正在走入世界前沿科技舞台中央的积极趋势,又要辩证地看到当前面临的结构性困难和外部风险挑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要树立底线思维,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发散创新思维,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中国特色科技追赶之路;
要运用战略思维,前瞻布局,用“杀手锏”制衡,靠“颠覆性”取胜;
要坚持系统思维,“登高必自”,从基础源头创新做起,打通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优势和产业优势。

猜你喜欢核心技术关键总书记烧结矿低硅均质慢烧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3年4期)2023-03-14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高考考好是关键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1年6期)2021-07-28提升变电站一次检修核心技术的研究通信电源技术(2018年3期)2018-06-26习总书记“下团组”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黄河之声(2018年6期)2018-05-18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6期)2017-06-21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汽车零部件(2017年1期)2017-02-22总书记的告诚公民与法治(2016年15期)2016-05-17欣锐特:掌控新能源核心技术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推荐访问:研析 总书记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