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孤独症学生情绪问题的个案干预

张居上

在孤独症康复训练过程中,部分社交意愿与社交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存在明显的情绪问题。情绪问题的存在,使教学进程难以推进,为干预效果带来负面影响。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的原理,笔者以个案分析的方式,通过巧用学生偏好、改变固定游戏模式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帮助学生走出情绪困境。

心心(化名),女,2017年6月出生(干预时为5岁1个月),2020年初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2020年8月入园干预。经过23个月的干预,各项能力均衡发展,皆处于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及安置计划(Verbal Behavior Milestones Assessment and Placement Program,VB-MAPP)第三个发展阶段(30—48个月),评估分数大约150分。在干预的过程中,心心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主动性较弱,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低,虽不拒绝教学、配合度尚可,但她的学习兴趣明显不高,总是被教师推着学习,学习效果欠佳,干预进度缓慢。

当学生在课堂中产生情绪问题时,教师首先需核实学生的生理状况。在排除生理因素的影响后,教师再思考是否是教学难度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是否是辅助不够、是否是新旧教学内容比例不合适、是否是奖励选择不合理等其他教学安排方面的原因。为能准确地对心心的情绪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笔者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收集深入分析她情绪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导致她情绪问题的根源。

一是询问心心身体状况。根据笔者了解,心心最近没有任何由内因或外因导致的身体不适,也不存在过敏史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绪低落的疾病史;
二是询问奖励的使用情况。薯片、旺旺雪饼等食物被个训教师作为长期奖励的物品,近期心心对这些食物的兴趣明显下降,也没有其他特别喜欢的食物、玩具或游戏活动;
三是询问教学安排。个训教师为提高心心的反应速率和准确率,安排她做一些简单的汉字学习搭配个位数加法的训练,整体教学内容难度不高;
四是查验行为记录。笔者发现每日行为记录表上的精熟项目与新教学内容的比例处于合适范围(精熟项目:新项目≥8:2),挑战度不高;
五是教学观察。笔者根据实操观察,个训教师选用的辅助方式符合当前训练状态并辅助及时、准确;
心心在选择奖励时会放弃零食选择玩具,但对小汽车和塑料小梳子等玩具没有太大兴趣,都是摆弄两下就放在一边了。综上所述,导致心心产生情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奖励选择没有投其所好;
课堂模式较为单一,灵活度不够;
活动的趣味度不够;
教师的正向情绪影响不足等这几个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笔者选择名词“奖励”代替“强化物”或“偏好物”,其理由有两点。其一,即使是为了强化正确行为而使用的物品或活动,只要未经过严格的强化物评估,就无法真正确定其强化属性,故基于用词严谨性和准确度考量,笔者不使用“强化物”一词;
其二,笔者选择的物品或活动是满足学生个人偏好的,为了同时体现学生与物品或活动的偏好属性和教师与物品或活动的奖励属性,故将所有在学生正确反应后给予的物品或活动统一称为“奖励”。

(一)关注个体发展特点,巧用个案偏好设计活动

作为奖励所给予的物品或活动应与学生的能力发展相对应,如声光电动玩具“发光鸭子”,适合发展年龄在3岁之内的幼儿;
游戏“谁是木头人”,适合发展年龄在6岁左右的孩子。根据VB-MAPP评估,心心的发展年龄在4岁左右,个训教师在为心心提供奖励时选择了符合她当前发展年龄的物品或活动。

此外,教师在设计干预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喜好。在建立关系的初期或在对学生偏好信息掌握较少的情况之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别进行偏好物的探测。大多数情况下,男孩会更喜欢小汽车、模型飞机等玩具,女孩则会被洋娃娃、厨房玩具等吸引。根据前述偏好物的询问,笔者发现个训教师所掌握的偏好物信息已经过时,需进行新的偏好物评估,更新心心的偏好物信息表。个训教师在笔者的建议下从储物柜里翻出了一些适合心心发展年龄但又不曾展示过给她的玩具,如俄罗斯套娃、骑三轮车的小猴、塑料娃娃、玩具浴缸等,逐个向心心展示。心心对塑料娃娃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主动从个训教师手中接过塑料娃娃进行摆弄。

(二)示范新玩法,改变个案固定的游戏模式

孤独症学生行为模式相对刻板,吃特定的食物,用特定的方式摆放或玩弄特定的物品,按照特定的流程参与特定的活动,排斥接触陌生的事物,难以发展新的技能。教师需寻找恰当的时机向学生展示新的刺激,引导学生尝试新的事物,用全新的方式摆弄物品,按照全新的流程参与不同的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确定心心喜欢的物品或活动后,笔者示范与引导心心模仿学习新玩法,改变心心固有的游戏方式,在提升活动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心心的模仿能力、假想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等。教学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玩具浴缸的引入。笔者在捕捉到心心对塑料娃娃感兴趣的信号之后,尝试向心心展示给塑料娃娃洗澡的新玩法。笔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心心接受玩具浴缸的加入,改变她固有的游戏方式,也增加了她对游戏的专注时间。

第二步是抽纸的引入。笔者带领心心“冲洗”了塑料娃娃的身体部位,在“擦身体”这个环节中,笔者环顾四周说:“洗完啦,怎么没有毛巾啊,娃娃会感冒的。”以此提示心心将抽纸作为毛巾。心心在笔者语言提示下抽出抽纸说:“毛巾来啦!”并在笔者的引导下为塑料娃娃擦了头发。“擦身体”的环节之后,笔者举起塑料娃娃假装闻了一下说:“好香啊!你闻闻看。”心心也闻了闻娃娃说:“哇,很香。”整个过程中心心完成了至少五个对话回合,在笔者的辅助下将抽纸假想为毛巾,提高了其假想能力。

第三步是梳子的引入。笔者看到桌上的塑料小梳子便对心心说:“娃娃的发型乱了,怎么办呢?”心心思考了一会儿说:“梳梳头吧。”随即,她拿起梳子假装给塑料娃娃梳头。在这个过程中心心完成了两个对话回合,同时又引入了一个新的游戏道具,学会了玩塑料娃娃的新玩法。

(三)结合教学情境,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孤独症学生在结构化教学环境中可以进行高效学习,但教师会因为追求仪态常规和回合频率而忽略了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应勇于打破固定教学模式,实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才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心心单独游戏时,个训教师在旁边观察并提供适时的语言刺激。旁白式的描述和说明增加了心心的语言输入,教师还可以适时地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心心完成对话、命名等教学回合的同时提高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在给塑料娃娃“冲洗”腿部时提问心心:“我们现在在洗什么部位呀?”心心回答:“腿呀。”;
笔者接着提问:“还有哪里没洗?”心心回答:“还有脚。”;
笔者随即“冲洗”塑料娃娃的脚并提问:“娃娃的脚上有几个脚趾啊,心心可以数一数吗?”心心开始点数:“1、2、3、4、5,一共有5个脚趾。”笔者继续提问:“对啦,那两只脚加起来有几个脚趾呢?”心心在“5+5”的计算上遇到了困难,笔者及时辅助,引导心心进行点数,最终心心回答:“一共有10个。”笔者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在非结构性教学中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教学完成率也相应提升。游戏期间心心共完成了一个命名回合和三个对话回合,包括两次点数和一次计算。

(四)采用共同游戏,增强个案社会互动意识

共同游戏是提高活动趣味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在进行游戏观察的同时,可以寻找恰当的切入点进入学生的单人游戏,由单人游戏变为双人游戏,在用玩具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例如,笔者结合实际天气情况,展开“今天好热呀,我们给娃娃洗澡吧!”的话题,自然地将心心带入游戏中,将单人游戏变为两人的共同游戏。笔者在引导心心给塑料娃娃洗澡时,适时地提出:“老师也想给娃娃洗澡,可以把淋浴花洒给老师吗?”在得到心心的回应后,笔者取得淋浴花洒的使用权,心心在完成一个对话回合和一个听者反应指令的同时,还进行了轮流游戏,提高了她的社交能力。

孤独症学生情绪问题干预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需在干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活用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达到良好的干预效果。

安昌古镇史平平(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育才学校)指导老师:叶 庆

猜你喜欢心心娃娃塑料心心向农青年歌声(2019年12期)2019-12-17小怪兽心心作文大王·中高年级(2017年3期)2017-03-22塑料也高级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三个娃娃一台戏小学生导刊(低年级)(2016年8期)2016-09-24简易娃娃床学苑创造·A版(2016年6期)2016-06-20塑料的自白书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3期)2015-07-07塑料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3期)2015-07-07心心岛红蕾·故事宝库(2009年11期)2009-11-16心心岛红蕾·故事宝库(2009年5期)2009-05-21

推荐访问:孤独症 个案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