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美丽

悠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一直没有出现如欧洲中世纪那样的漫漫长夜.是因为有一道明媚的阳光不断洞穿那片黑暗的夜空。阳光与黑暗一直相互倾轧.虽说阳光时明时暗,但始终没有让中国社会陷入永夜——这道阳光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刨新精神。

道德的黑夜是可悲的。在社会道德方面,中国历史上有过相当矛盾的改良。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的主张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对社会、对人们的行为作出规范,勾画出美好的道德蓝图。第二次是南宋时期,朱熹等人把儒学发展到了理学的高度,虽说加剧了社会的死板化、僵硬化,但这种对儒学的创新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们的行为,避免了社会的混乱。

道德的创新如在茫茫大海上树起一座灯塔.用经久不灭的光照亮人们扬帆前行的航道。

政治的黑夜是可怕的。自从商鞅变法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以来,中国历朝历代都未曾停止过对封建制度的思索和改革。从秦到唐,新兴的封建制度使国家逐步兴盛,如一轮朝阳灿烂了东方的天空。唐代后期,统治者对渐趋衰落的制度进行了各种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总归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改良。而到了宋代,王安石开始新的改革,用微弱但绵延不绝的创新光芒阻挡着长夜渐近的步伐。这种制度刨新成为中国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不竭动力。

中国封建时代政治的创新犹如一辆破旧的纺车.吱吱呀呀地摇出了千年静谧而又动荡,但却并非暗无天日的时光。

文学的黑夜是阴冷的。在汉代,华而不实的“赋”盛行一时。在这个时候,司马迁用朴素无华、灵活自如、摇曳生姿的语言,如夏日的一缕清风扫去了文学园地的浮华。到了唐代,浮华、铺张的文风又一次兴起,文学的创作跌人格式化的深渊。此时出现了韩愈、柳宗元,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发起“古文运动”,重新唤回朴素的文风。这种古朴的文风由此形成气候。

文学的创新如一株蓬勃蒇蕤的兰花,生动自然,保证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绿意。

正是创新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美丽。一代代的智者们用智慧的创新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这种创新精神,保证了中华民族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种漫漫长夜,保持了中华文化不断发展,代代相传。

创新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美丽!

点评

文章从道德、政治、文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巨大意义,举例贴切,论据充实,论证有力,文笔老练。尤其是将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中世纪进行比较鉴别和因果推定.很有创意,也很见功底。作者的看法未必都很准确,但作为一名中学生能有如此见解,足见其阅读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这一点是很值得嘉许的。

推荐访问:跨越 千年 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