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历史看待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关键词〕 改革;开放;历史眼光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0(B)—0023—01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历史教师可结合历史教学,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一、用历史的眼光全面认识我国的改革

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其中著名的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这些变法沉重地打击了奴隶制度,大大地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封建制度在变法中逐步确立起来。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改革也在不断进行,并且一次比一次深刻:秦始皇建立起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一了货币、文字和度量衡;汉高祖及其以后的几代皇帝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颁布了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废除了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贤纳谏,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并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玄宗任用熟悉吏制、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相“励精图治”;康熙帝颁布命令停止圈地,奖励垦荒,实行了“更名田”和“地丁银”。这些改革都巩固了新王朝建立的新的统治秩序,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这些史实说明:我国的封建社会是在不断改革中向前发展的,封建制度也是在改革中诞生、发展、成熟和完善的。联系当前,可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抉择。只有坚持改革,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只有不断改革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得以实现。

同样,历史史实还表明:商鞅变法经历了十几年,才使秦国奠定了富强的基础;而其余诸侯国的变法经历了一百多年,才确立了封建制度;西汉“休养生息”政策实施了六七十年,才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打下了基础。这说明,改革需要一定的时间,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我国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宏伟目标。因此,我们不能因点滴成绩而陶醉,更不能因挫折而退缩,要勇于改革,不断进取。

二、用历史的眼光全面认识我国的开放

“对外开放”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各国加快经济现代化的普遍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以古鉴今”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西汉时,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西域和中亚的天马、汉血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及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及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到了西域、中亚、欧洲和北非,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强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作用。东汉时,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沿岸,虽因海上风暴未能继续前行,但为后来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唐都长安是各族人民的交流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如在波斯人的酒店里,有胡姬歌舞表演,吸引了唐朝众多文人,而唐代商人的足迹也遍布亚洲各国市场。这种频繁的贸易不仅使我国的古代文明向四处传播,而且使唐朝出现了强盛局面。此时,朝鲜的牛、马、麻布;波斯的胡椒、枣、药物;印度的医学、天文、制糖技术;中亚、西亚的音乐舞蹈、绘画等传入中原,促进了唐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明朝时,许多外国人来华访问、进行贸易,郑和也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扩大了我国与西亚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并且增进了我国人民与东非人民的友谊。

清朝实行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阻止作用,但是,当时西方国家先后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风却无法进入中国。“闭关锁国”使得清王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加之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又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使得中国科技落后,经济衰退,军力薄弱,在西方人的军舰、大炮面前无能为力,任人宰割,致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个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与时俱进,紧跟人类前进的步伐,汲取世界的精华,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综上所述,结合历史教学,有目的地联系现实,大力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历史教学为现实服务,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将来为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贡献,具有深远的意义。

推荐访问:看待 透过 我国 改革开放政策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