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脱去了孔乙己的长衫?”之遐想

在鲁迅先生著名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穿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为什么舍不得脱下又脏又破的长衫?这里面既有他懒惰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长衫不仅是读书人的标志,更是他们经济和政治地位的象征。在经济方面,“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些穿长衫的人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在政治方面,比如像穿长衫的丁举人,可以肆意欺凌下层百姓,甚至可以毒打孔乙己。所以读书、进学、做官便成了所有读书人最大的人生目标,但最令孔乙己感到痛苦的是“他终于没有进学”,所以当别人取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孔乙己脸上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但是,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的性格以及他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痴心妄想使他无法割舍自己那又脏又破的长衫,可以说,长衫成了孔乙己潦倒一生的遮羞布,成了他精神存活的唯一救命稻草。

长衫对于孔乙己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当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在咸亨酒店时,他却没有穿长衫:当“我”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长衫是孔乙己区别于短衣帮的根本标志,是他鄙视短衣帮、见证其人生成就的唯一道具,但在他最后一次出场时却没有穿长衫,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笔者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了猜测。

一、被丁举人强行剥去

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依靠经济、政治和文化特权,对广大的下层百姓进行疯狂的剥削和压迫, 丁举人就是这样一个依靠封建科举制度逐渐爬上去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在《孔乙己》中,尽管丁举人一直没有出场,但其极端凶残、贪婪的本性还是通过两个角度表现得一览无余,一是通过短衣帮叙述孔乙己被打的惨状来表现的:“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当掌柜的说到“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时,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打折了腿了”,“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从“写服辩”到“打了大半夜”,到“打折了腿”,再到“许是死了”,通过喝酒人步步惊悚的叙述,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一个没落的读书人的悲惨遭遇,也看到了封建社会一个当权者的狰狞面目。二是通过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的惨相来表现。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了;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到什么程度呢?前文只是通过喝酒人的叙述来介绍的,而这里通过孔乙己的出场,让人们对丁举人、对封建社会吃人肉、喝人血的本质有了进一步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那么丁举人为什么要剥去孔乙己的长衫呢?这是由封建社专制的本性决定的,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第一,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的专制性。在咸亨酒店,处于社会下层的短衣帮花十文钱买一碗酒,倘或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不难看出,他们的生存需求只是最基本的;在政治上,短衣帮也无任何权利可言,他们喝酒的时候,只能“靠柜外站着”。咸亨酒店的柜台是一堵有形的墙,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分为两个世界。第二,精神统治的专制性。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的所谓合法性,他们自编自导了一套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说教,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什么“三纲五常”等。在《孔乙己》中,孔乙己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下层百姓,他和短衣帮没有任何区别,要摧毁孔乙己的任何反抗意识,首要的就是要击垮孔乙己的精神防线,而要击垮孔乙己的精神防线,没有什么方法比剥去孔乙己的长衫来得更直接、更有效、更致命了,仅从这一点看,丁举人的凶残可见一斑。

二、孔乙己自己脱去长衫

孔乙己自己脱去长衫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第一,从全文来看,孔乙己自己脱去长衫的最简单、最直接的原因是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以后,必须用手走到咸亨酒店去喝酒。而穿着又长又破的长衫肯定不方便“走”路,所以他不得不脱去长衫;第二,尽管孔乙己和短衣帮都处在社会的底层,但他们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从精神层面来看,短衣帮是愚昧麻木的,而孔乙己是一个读过书的人,他对社会的认识肯定要比短衣帮清醒得多、深刻得多,所以,孔乙己对于周围恶劣的社会环境也在进行着反抗,以尽量维护自己的尊严,然而不难看出,孔乙己的反抗是掩耳盗铃式的,但我们还是能从孔乙己的苦苦挣扎中看到他求生的本能。所以可以大胆想象,正是孔乙己这种求生的本能,为孔乙己最后脱去束缚自己的长衫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在咸亨酒店的各色人等中,孔乙己的品行是最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孔乙己讲诚信,“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个月,定然还清……”二是孔乙己的性格中有着善良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两件事上,第一件事是教我茴香豆“茴”的写法,而且态度极为诚恳。第二件事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一人一颗。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层面看,诚信和善良是一个人成事、立人最起码、最根本的要求,而这两点都难能可贵地集中到了孔乙己的身上,这不仅让人们对孔乙己的悲惨命运顿生同情之心,而且更使封建科举制度的噬人本性昭然若揭。所以我们不妨也可以大胆想象,诚信和善良为孔乙己最后自己脱去长衫提供了思想基础。但可惜的是,倘若果真如此,他的觉醒太晚了,等到他醒悟时,他已经走到了人生坟墓的边缘。

推荐访问:长衫 遐想 脱去 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