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的哲学思想

【摘 要】本文依据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以艾思奇的哲学活动为线索,以探讨艾思奇的哲学理论贡献为主要内容,对艾思奇哲学发展之路展开了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考察。艾思奇的哲学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和北京时期。每个时期,艾思奇的哲学活动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一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发展与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艾思奇;哲学活动;理论贡献;启示

在新世纪的桥头,回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程,我们可发觉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理,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所作出的种种艰辛的探索、巨大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先进的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艾思奇可说是其中代表性的人物。艾思奇是国内外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党的优秀理论工作者。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研究艾思奇走过的哲学道路,对于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大众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上海时期的哲学活动和理论贡献

(一)在泉漳中学任教和《申报》工作时期的哲学活动

1932年艾思奇到上海,先是为上海日本问题研究所翻译文章。同年8月,经人介绍,到上海福建华侨办的泉漳中学任理化教员。泉漳中学当时是一所进步的学校,当时已有中共党组织,并经常开展革命活动。由于国民党在理论界和文化界“文化围剿”的加强,泉漳中学被查封了。之后,艾思奇生活发生了困难。1933年,艾思奇经人介绍加入到“社联”,分配在研究所工作,后又转入《申报》流通图书馆读书指导部工作,从此他走上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路。1934年,《申报》创办“量才业余学校”,李公朴任校长,艾思奇是教员。此时,艾思奇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通俗化的探索和实践。他精心备课并广泛听取学员意见,后将讲课稿修改成24篇,这便是《哲学讲话》。

(二)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宣传

《思想方法论》于1936年10月在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他在书中进一步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联系中国具体的实践,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思想方法论》一书的主要思想和重要贡献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阐明了辩证法和思想方法论的关系。艾思奇首先阐明了重视“改造世界的方法”是人类的特色。第二,阐述了唯物论与思想方法论的关系。他看重的是求真务实、辩证分析的科学思想方法的。第三,深刻地阐明了认识论和思想方法论的关系。第四,阐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阐述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法则。辩证法是比形而上学更为高级的方法,形而上学只是辩证法的一个发展阶梯。

二、延安时期的哲学活动和理论贡献

(一)从事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和理论活动

1937年10月,艾思奇从上海到达延安。毛泽东听到后很高兴,说道:“噢!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毛泽东为艾思奇等人的到来还举行了欢迎会。艾思奇到延安后的革命工作,首先就是从教学工作开始的,他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理论研究。这一时期,艾思奇也深入研究了中国哲学史、自然辩证法、文艺等问题,他积极投身于整风运动中,同形形色色的反动哲学思潮进行了斗争。此外,延安时期,为了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哲学的需要,艾思奇还积极编写哲学资料。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应毛泽东的提议负责编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方法论》的学习材料,这本书成为整风运动的重要学习资料之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

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艾思奇在延安时期的哲学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即从原来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上升到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在延安时期,艾思奇最大的理论贡献就是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的命题是艾思奇在1938年4月的《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中提出的。此后,他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工作。

艾思奇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阐述。主要观点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艾思奇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的继续和深入,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中国化并不等同于通俗化。第二,艾思奇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不是少数人的书斋式的运动,不是濫用公式的运动,而是一种所有对哲学感兴趣的人士都应共同努力完成的全国性的、进步的运动。第三,艾思奇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核心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丢掉这个中心,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三、北京时期的哲学活动和理论贡献

(一)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宣传与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艾思奇加大了对毛泽东思想及其哲学的宣传、研究和普及力度,他对毛泽东思想及其哲学的宣传与研究,其实早在延安时期就开始了。延安时期,艾思奇参与了整风运动,对“实事求是”思想,对毛泽东所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进行了宣传和阐释,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建国以后,在《实践论》、《矛盾论》公开发表后,艾思奇陆续又写了许多文章进行宣传。除了文章外,艾思奇做的更多的是讲课和作报告,讲如何掌握毛泽东哲学思想,讲《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等。

(二)教材的理论贡献

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可说是我国哲学工作者在建国后写出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它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该书体系比较完整,内容丰富,为探索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体系作出了尝试。第二,书中突出说明和反映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第三,书中强调了哲学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四,书中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这些基本原理。在书中,艾思奇一方面对经典作家的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准确的概括,另一方面也关注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吸收其积极成果。

四、艾思奇哲学道路的启示

艾思奇从一名年轻的理论工作者成长为一名党内的优秀理论家,国内外知名哲学家,他走过的哲学道路不可谓不辉煌,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发展所作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反思和考察在中国现代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艾思奇所走过的哲学道路时,它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和思考。

关于艾思奇的哲学道路,总体上讲,艾思奇在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和北京时期的哲学活动,有一个共同的风格和特点,即他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思想政治战线上的战士;既是一个哲学理论工作者、哲学家,也是一个革命者。革命者的精神和意志,使他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科学性、尖锐性和深刻性,并赋予时代的色彩;哲学的思想和逻辑,又使他革命者的立场更加坚定、充实和鲜明,更富于理性。对于艾思奇来说,可说是学者中的战士,战士中的学者。艾思奇哲学道路的重要启示就是哲学与时代紧密相联,哲学家与时代共命运。哲学必须与民众相结合,哲学要大众化。人民大众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需要人民大众。处理好这些关系,从而在新世纪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

推荐访问:哲学思想 艾思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