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金字塔”吐蕃古墓揭开神秘面纱

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端的青海都兰县,历史上曾是吐谷浑古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考古学家上世纪80年代考察发现,整个都兰县境内,从夏日哈到巴隆之间长达200多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000多座吐蕃(吐谷浑)古墓葬,仅热水沟内不到1公里长的地方就分布着大小200多座古墓。古墓中发掘出的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350多件珍贵的丝绸物品证明了这个地区曾经的繁荣。

这一墓葬群的发掘,对研究吐蕃文明史、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对藏族族源的探讨均有重要价值。国家文物局曾经两次把“青海都兰吐蕃墓葬的发掘”列为全国重大考古发现,1996年,都兰吐蕃墓葬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热水血渭一号大墓是吐蕃古墓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属唐代早期吐蕃墓葬,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青海省有关部门正在极力保护的前提下,将它开发成为旅游景点,供游客参观。

这座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的大墓,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大墓背后的两条山脉从东西绵延过来,如同两条巨龙,大墓则像一颗宝珠,构成“二龙戏珠”之势。墓堆下有三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共有九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当地农牧民群众因此也称它为“九层妖楼”。据计算,修这样的大墓需1万人修建一年以上。

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一、二层,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陪葬的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及金饰、木碟、木鸟兽、粮食和大量丝绸。考古人员还在墓葬前发现了5条葬马沟和13个环形牛、狗等动物陪葬坑,出土了87匹马的完整骨架及大量其他动物骨骸。此外,大墓周围还分布有数十座小型墓葬。

墓葬的这种构筑形式和风格,在我国考古发现中绝无仅有。墓葬中出土的丝绸质地良好,图案清晰,色泽鲜明,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而粮食陪葬品也只有显贵墓中才有发现。因此,考古人员推测这座墓葬应为吐蕃王公墓,具有极高的科研、观赏价值。

吐蕃古墓群距离109国道——青藏公路仅有几公里之遥,处于佛教圣地塔尔寺、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青海湖和戈壁新城格尔木之间,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专家认为,在这一地区建立吐谷浑邦国展馆和古墓群旅游基地,无疑将为千里青藏线再添一道美丽的风景,弥补青海湖和格尔木这几百里距离间的旅游景点空白,实现西宁至拉萨沿线旅游景点有机和完美的链接,为青藏旅游品牌增加新的亮点。

相关链接:

青藏铁路沿线风景:高原三大古文物遗址

青藏线之旅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古文物遗址之旅,尤其是在青藏高原,来自远古的彩陶墓地、喇家灾难遗址和古丝绸之路上的吐蕃古墓群给游客带来强烈震撼的同时,也让人惊讶于偏僻的三江之源居然流淌着古老文明的血液和精髓。

在青海省乐都县一个名为“柳湾”的小山村,有一处我国黄河上游最大的氏族社会公共墓地——柳湾墓地。这里保存着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墓葬2000多座,到目前已出土文物近4万件,其中彩陶文物多达2万件,故有“远古彩陶故乡”之美誉。

2004年5月,我国第一个以彩陶文物系列为主的专题博物馆在这里正式向游客开放,从而让绚丽多姿、造型各异的彩陶带着远古的遗韵展现给世人。置身其中,远古先民的非凡才智和艺术品位令人惊叹不已。

有着“东方庞贝古城”之称的人类史前灾难遗址——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遗址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处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存诉说着在当年洪水泛滥和强烈地震的联合作用下,远古先民遭受灾难的悲惨瞬间。在纷乱杂陈的尸骸中,一位母亲在灾难来临时以身护子的造型使人深深感受到母爱之伟大和坚强。

地处柴达木盆地边缘的青海都兰吐蕃古墓群被评为199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戈壁深处的吐蕃古墓群绵延200多公里,拥有2000多座墓葬,规模宏大。近年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的丝绸等文物,证明了古时青藏高原就开辟出了另一条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

柳湾墓地的重要看点为墓地挖掘区、四种文化类型精品彩陶、远古墓葬。门票价格25元。从西宁出发,行程约1小时。

喇家遗址的重要看点为灾难遗址展馆,目前尚未开放。从西宁出发,行程约两个半小时。

吐蕃古墓群的重要看点为热水血渭一号大墓、吐蕃吐谷浑文化保护中心展馆。门票价格未定。

(本刊编辑部整理)

推荐访问:吐蕃 古墓 面纱 金字塔 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