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决策模式对中国行政决策制定的现实意义

摘 要:渐进决策模式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批判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渐进决策模式要求在渐进中谋发展,在稳定中求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6周年的实践证明,在经济和政治转轨的路径选择上,中国没有选择激进的改革路线,没有谋求一步到位,而是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决策模式。当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改革的深水期,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循,保证社会稳定,走渐进决策模式便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渐进决策模式;行政决策;现实意义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始终,发挥着规划未来行为、明确目标与方向、提高行政效率等作用。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事关国家行政管理的成败,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事关人民利益的实现与维护。同时,行政决策必须在保证自身正确性的同时,还要保证社会的稳定,因此在我国实行渐进决策模式有其必然性。

一、渐进决策模式的背景与形成过程

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是“渐进决策模式”的创始人,他的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他在理性主义决策模式的实际运用面临种种困难的背景下提出了试图弥补理性决策模式之不足的渐进决策模式。

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有以下内容:一是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他对问题有着近乎完美的认识;二是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各种目标是明确的;三是处理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充分;四是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每一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五是决策者将采用其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他的目标的那一方案。这样的决策从理论上来说是无可挑剔的,但是不符合实际。林德布洛姆对这一传统的全面的决策理论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他认为,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人的知识能力的不足、人性的弱点、社会价值、决策技术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传统决策模式成为不可能,为此他提出了渐进决策模式。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转变,他的渐进决策思想起源于1953年,在其早期著作《政治、经济及福利》一书中已具雏形。1959年,林德布洛姆在《“渐进调适”的科学》一文中,阐述了他的连续有限比较模式即“渐进调适”模式。他于1968年在《决策过程》中正式提出了“渐进决策理论”。1979年他在美国《公共行政学评论》上发表了《尚未达成,仍需调适》一文对渐进决策模式的较系统的表述。

二、渐进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

所谓渐进决策模式,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的一种模式化手段与方式。

关于这种模式的特征,林德布洛姆做了以下概括:一是价值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并不能决然分开,而是紧密地交错在一起;二是因为目标——手段不能决然地分开,因此根据目标而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的分析方法就常常是不恰当的或者是有限的;三是就决策本身而不是就价值标准取得一致意见是检验决策的标准;四是分析被极大地限制了,忽略了一些可能发生的重要后果,忽略了一些可能采取的重要的潜在的备选方案,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有影响的价值;五是进行一系列比较,大大减少或取消对理论的依赖。渐进决策模式就是一个遵循了按部就班、积小成大和稳中求变的决策模式,强调的是对过去政策的修改,而不是充分考虑各种问题后做出新的决策。虽然看起来比较保守,但是却保证了决策的连续性,促进了社会的长远发展。

其实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验、不断反馈和调整的过程。这种一边探索一边前进的特性有利于避免因决策严重失误所产生的持久性结果。把步子迈得小一些,那么发现了问题就能够及时纠正。迈大步往往意味着进行重大的政策变革,这样做一方面可能会引起决策层内部的紧张和冲突,导致权力的改组和社会形势的重大变化,所冒的政治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大的政治变革可能会在制度安排和公众心理方面遇到很大阻力,形成政策执行中的障碍,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很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如果能够把大步变为连续的小步,步幅虽小但频率不慢,那么上述的风险就会大大地缓解。就像林德布洛姆说的那样:“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者安于现状,或许看起来不像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正在同他清醒地认识到对他来说是硕大无朋的宇宙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

三、渐进决策模式在中国的应用

中国政府的决策模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对中国的政治权力架构和运行机制产生重大影响。严格意义上来讲,笔者认为,渐进决策模式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有了比较长的时间,早在建国时便已有了渐进决策的观点。

建国初,为把我国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稳步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念,运用国家政权力量,“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设定、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推动社会按预定目标发展。

到了1958-1977年,当时由于急于摆脱苏联对中国的控制,中国政府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左倾思想开始蔓延,放弃了渐进式决策模式的,采用了激进式的决策模式,为了促发展,进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快的发展,以及急于求成的决策理念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带来了3年的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其实际上就是左倾思想夸大化的结果。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把采取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这时期中国政府决策思想的核心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必须“走一步看一步”,“摸索前进”,这实际上就是渐进决策模式在中国的应用。邓小平也曾多次强调:“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从另一个意义来说,我们现在要做的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进入了新世纪,我国政府更加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不断完善决策体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中要稳妥推进、有序开展,这些都体现了渐进决策模式的观点。我国社会总体是比较稳定的,人民对于政府的决策是支持的,加上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期,发展速度不宜过猛,需要在满足社会安定团结的大背景下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可见,渐进决策模式在我国还将继续应用。

四、渐进决策模式对我国行政决策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减少因冒险激进带来的损失

渐进决策模式注重的是稳重求变,在原有的政策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修改,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团结,避免了因为决策的大起大落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这点在我国很早就得到了验证,中共八大之后,我国的发展未能按照八大的正确思想指引,而是采取了激进决策模式,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灾难。改革开放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伴随的是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多,给行政决策的制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要采取更加稳步的发展模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改革,渐进决策模式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稳步推进社会改革。

(二)有利于保证决策的连续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我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政策时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实事求是,这些是我国进行行政决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制度前提,任何决策的制定都不能超越,以保证决策的连续性。这就要求必然选择渐进决策模式,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保证了决策的连续性,使我国的决策制定理念得以传承。这样的决策更易于在政策适用范围中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和接受,一方面减少决策失误的风险,降低了决策实施的阻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三)有利于不断积累经验教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失误尤其是决策上的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能够从中不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教训,从而有利于继续探索更加合适的改革路径,这正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精髓。这样才能巩固前期发展成果,否则很有可能使前一阶段的努力付诸东流,进而在众人的质疑声中前功尽弃。

(四)有利于降低制定决策所需要的成本

渐进决策并非对原有决策的全盘否定,这样就减少了对决策问题、决策问题中的难题以及解决方案作全盘重新考虑的必要性和期待,从而使创制新政策和新计划所需的人财物投入最小化,降低了决策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决策立足于原来的决策之上,所以减少决策过程中因政策变更较大和较快以致歧见尖锐而有可能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减少了用于向民众及其相关利益群里的解释成本,从而降低决策所需的成本投入。

总之,一个国家在制定公共决策时所运用的决策模式对政权的巩固,社会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渐进决策模式在我国制定决策时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功效,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社会未出现巨大的波动,在改革进入深水期的现在依然凸显其作用。从而为保持社会稳定条件下可以较好地处理经济发展、政治转型、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和生态平衡的关系,实现平稳的社会转型,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力量。(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理论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60-161

[2]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理论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63

[3] 郑鸿,伍美玉.建国以来中国政府的决策模式探析[J]:广西:理论观察,2011(3)

[4] 张永桃.行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5-166

[5] 肖彦成.渐进决策模型对我国政策制定的现实意义[J].管理与财富,2010(10)

[6] 蔡涓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路径选择研究[J].福建:现代商贸工业,2010

推荐访问:决策 渐进 中国 现实意义 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