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文“双价值”,,,,学语习文承传统

有关革命题材或革命人物的文章,在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占了相当篇目,笔者以为,革命传统教育只能在实现语文课程价值过程中加以渗透,也就是说,要立足语文课程的言语性,从言语形式切入,在理解内容、领悟表达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而不能脱离了学语习文的过程,用简单说教,或生搬硬套政治化的方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那样会事与愿违。教学时,可以采用“三结合”的方法,感知形象,还原情境,学习表达,将渗透思想教育与学习表达有机融合起来。

一、了解与理解相结合,初知形象

历史和现实其实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凝聚而成的,革命传统主要体现在一个个具体形象的人物身上,优良的革命传统在战争年代体现得最为突出,因此,教材中描写战争年代人物的课文数量最多,如《王二小》《吃水不忘挖井人》《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等。这类课文契合了儿童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爱;但人物形象所处的年代距今较远,而且各不相同,历史事件所发生的背景不一,生活在和平发展年代的当今儿童,对此普遍感到陌生。喜欢并不等于理解,为消解生本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背景,增加新知以缩小与课文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并将初步的感知作为学习起点,与读文理解结合起来,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可以让学生围绕“李大钊的生平、事迹、成就、影响、后人评价”等搜集资料,课始组织学生交流资料,让学生用一两个词评价一下资料中的李大钊;接着,自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女儿李星华心中的父亲李大钊;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结构图,借此,在把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李大钊给你留下怎样印象。从开始搜集、交流资料,初步了解李大钊,到初读课文,理解女儿心中的李大钊,再到默读课文,借助主要事件,促进学生建构心目中的李大钊,这样聚焦“李大钊”,变换视角,感知人物形象,不同视界里李大钊形象反复叠加,诠释了什么是平凡而深沉的父爱、什么是伟大而崇高的革命情怀,以形象和情感触动学生心灵,从而让学生获取向上的力量。

二、想象与体验相结合,还原情境

通过课文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能靠告诉,不能靠嫁接,应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悄然渗透。教学实践证明,设法将作者心中的或课文里的情境,转化为学生视界里的情境,再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接新情境,用体验去体验,建构内视情境,这种内视的情境所激发起的情感体验,才是真体验,受到的感染才是真感染。主要教学策略,是通过联想与想象,转化语言,还原语境。教学时,应把握好“三点”,即语言点、切入点、情感共鸣点,促进转化与还原。下面是《桥》一文的教学片断:

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老汉对待小伙子的句子,接着,抓住“冲”“揪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老汉是怎么冲上前去”“怎么揪出小伙子的”,体会老汉的着急、气愤之情;再引导学生想象:“此时,桥已变成什么样了”“老汉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再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想象“如果,是你的父亲,他会怎么做”,通过想象、对比,体会当时危险的处境和老汉的思想境界,让学生入境体验,受到情感冲击。教学时,教师抓住情意相生、意象相随的语言点,以体会人物形象、体验情感为切入点,通过联想与想象,还原当时情境,建构学生心中的老汉形象,并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所震撼,与作者、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老汉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是走在大国复兴之路的当代中国,依然需要的精神。这样教,通过想象与体验,如雪泥鸿爪般地让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革命传统教育。

三、品读与领悟相结合,学习表达

语文课程致力于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为学习表达服务,是革命传统教育文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学时,从品读语言入手,目标指向领悟表达,其间经历了品读言语、体会思想情感这一过程,学生籍此再一次受到情感感染与熏陶。“人文就在语文中”,教师还要创设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表达所体会的情感。在品读悟情之际,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体会的感情,写一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还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抒发学生内心感受,这样的说读写活动对于理解文意是必要的,但这仅是在代课文表达情感,或代作者抒发感情。学习表达如果停留在这一层面,表达只是为了体会感情服务的。追问:如何将品读与领悟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如,教学《詹天佑》一文,通过品读詹天佑“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的细节描写,体会詹天佑爱国情怀,让学生说一说,你最敬佩詹天佑什么?写一句评价詹天佑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你的评价语,表达对詹天佑的敬佩、怀念之情,这是一个层面的言语表达训练;再结合课文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所特有的写法,引导学生品悟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表达詹天佑的爱国之情”,理解创作者的言语表达智能,如是教学:一是找到直接表现詹天佑爱国之情的课文内容,再让学生想一想:能不能将“勘测线路”与“开凿隧道”对换顺序来写,能不能将“设计线路”这一部分删去不写;二是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它们在人物传记写法中的作用;三是写发言稿,创设情境,让学生为“詹天佑修建成功京张铁路103周年”纪念活动,撰写一篇发言稿;四是对照所写的发言稿与课文写法,评价一下:课文人物传记和发言稿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进一步领悟、掌握人物传记文的表达方法,这是另一层面的言语表达训练,是更高层次的言语表达发展训练。

(责任编辑:左小文)

推荐访问:课文 传统 价值 关注 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