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资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摘 要]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遗存、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红色资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包括以下方面:将红色资源直接转化为红色文化产品;对红色资源的间接转化,即把红色资源既作形态的变化、转换,又作内容功能上的变化、转换;将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红色资源的情景模拟、亲身体验、直接感悟;开展以红色资源为主题的群体性活动、组织广大群众进行“群体感化”;利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打造一批经典红色资源网站等。

[关键词] 红色资源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路径选择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实践中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和应用。对此,邓小平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1]p382只有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才能使科学理论产生威力,而红色资源恰恰是马克思主义走进大众的现实桥梁和纽带。

红色资源内涵丰富,其中蕴涵着很多朴实的哲理,对人民群众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红色革命根据地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号召,调动了亿万劳苦大众投身到土地革命的洪流;“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鼓舞着百万雄师摧枯拉朽的士气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巨大支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传唱,揭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序幕,涌现出上甘岭战役的壮举;“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掀起了神州大地学习雷锋精神的一浪又一浪高潮;“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涌动着华夏大地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激发起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理想的极大热情;一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实现了文明古国奥运崛起的梦想,也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国门。这些深刻简洁的口号,既是红色资源的内容,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

红色资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和路径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大众教育资源的过程,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接受红色资源熏陶的同时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红色资源直接转化为红色文化产品,开发红色旅游为主的各种产业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与体验,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为目的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可以说,红色旅游是由传统的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成功转化的成果,是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良性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打造中国特色旅游品牌、繁荣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还是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途径。

以井冈山为例,这里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峰峦、山石、悬崖、瀑布、溪流、云海、溶洞、温泉、珍稀动植物、高山田园风光等,更有7000公顷的原始森林,是国家5A级旅游区;同时,这里的红色资源也非常浓郁,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小井红军医院、毛泽东旧居、黄洋界、八角楼、会师广场、三湾改编旧址等,据统计,迄今保存完好的井冈山斗争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其中21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开发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不仅会大力推动井冈山革命老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而且还是对游客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实现以红色资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和路径。

在传统革命老区,除了红色旅游产业获得较快的发展以外,其他以红色资源为标志的产业经济也在悄然兴起。如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沂市,开发了以沂蒙山小调、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红日、孟良崮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并正在成为临沂特色经济的代表;具有沂蒙红色风情的“沂蒙小调”系列食品、“六姐妹”系列食品、“沂蒙老区酒”以及“拥军布鞋”、“拥军独轮车”已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其实这些东西本身都很普通,正是红色资源给它们增添了诱人的魅力。而这些产业的开发也使红色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使红色资源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得以普及。

二、把红色资源间接转化,既作形态的变化、转换,又作内容功能上的变化、转换

尽管在红色资源的直接转化过程中造成的直观效果和震撼力都较强烈,但毕竟覆盖面、普及性不如间接转化广泛。因此,要结合时代特征,深入挖掘和提炼红色资源中蕴涵的精神特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歌曲、舞蹈、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编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反映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的报刊杂志、普及读物、学术著作、教学用书和电子出版物,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编排出更多更精彩的展示中国革命恢弘气势的舞台节目,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带有革命故事情节的动画作品、电子游戏等。以上这些形式都是广泛和深入传播红色资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

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组调查显示,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改编的“红色经典”影视创作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该课题组曾对遍布全国各地的429名高中以上、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年轻人进行调查,发现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革命传统与社会主义教育、人物传记这三类影片是当年他们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最喜欢的题材。[2]p82

又如,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大型情景歌舞剧《井冈山》于2007年6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中国剧院演出,其中光辉的历史、经典的歌谣深深地感动了京城观众,现场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全剧分为《序》《三湾来了毛委员》《八角楼的灯光》《黄洋界保卫战》《重上井冈山》等12个章节,全景式地展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是一部震撼人心的舞台史诗。该剧表现手法多样,融合了歌唱、舞蹈、戏剧、朗诵、情景表演甚至雕塑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全剧更用《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八月桂花遍地开》《十送红军》等18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作为主线,把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连缀起来,使整部作品既章节分明又连贯流畅。以上事例说明只要对红色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精心的制作,就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巨大的效应。

三、将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

红色资源中蕴涵着丰富的大学生教育教学资源,其内容包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创新、创造精神和求实、求是精神,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观(荣辱观)等,这些都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好素材,可以把这些内容通过多条途径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具体而言,就是将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三元对接的教学模式,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其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相对接,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井冈山道路、延安整风与大生产运动、改革开放等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人民群众观、共产主义崇高信仰等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

其二是利用寒暑假、节假日让大学生到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实习等各项社会活动,比如到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地开展红色采风活动,到安徽凤阳小岗村、江苏江阴华西村、深圳特区等地进行改革开放调研活动,到贫困革命老区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教育方面的下乡支农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红色资源蕴涵的宝贵精神和优良传统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和头脑中。

其三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红色资源绽放出无穷的魅力,比如组织红色文化研究会,开辟红色文化论坛,举办红色文化演讲、红色歌会、红色晚会,参观红色文化展览,开展红色文学艺术创作比赛,观看红色经典电影,开通校园广播、电视的红色文化频道,在校报中开办红色文化专栏等。这些形式对于加强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将会起到强大的作用。

四、对红色资源的情景模拟、亲身体验、直接感悟

在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都留下了革命先辈和开拓者的深深印记。沿着他们当年的足迹,模拟当时的生活、战斗、工作场景,就会唤起人们对革命先烈和先进代表的深切怀念。以井冈山为例,可设计以下路线进行现场模拟和体验:(1)红军上井冈山路线:三湾→古城→茅坪→水口→大汾→大井,此路线可进行徒步行军体验;(2)重走4.8公里长的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此路线可进行负重上山体验;(3)在红军战斗遗址模拟战斗过程进行强行军、抢占阵地等体验,例如奔袭五斗江、抢占七溪岭、奇袭新城等;(4)模拟红军缺衣少食的生存环境,在红军洞、密林中进行数天生存体验;(5)模拟红军通讯员送信(定向越野)、攀岩、溯溪、漂流等体验。通过以上情景回放、现场感受、亲身体验,人们就会真切地感悟到当年井冈山根据地军民艰苦奋斗、众志成城、共同御敌的革命热情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普通士兵、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就会油然而生一股崇敬之情,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武汉大学就曾组织大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的实践育人活动,在革命老区开展社会调研,深入老区体验红色教育,分别前往江西井冈山、湖南刘家坪、贵州遵义、陕西延安等地开展实践活动,重走红军长征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开展“穿一身红军服、吃一顿红军餐、访一个红军寨、走一段红军路、学一首红军歌、感受一段红军深情、重温一遍红军誓词、追忆一位红军将领、寻访一片红军战场、参观一个红军纪念馆”的“十个一”系列活动,通过以上近距离亲身感悟,他们深入领会了长征精神,感受到了红军的战斗精神和军民的鱼水深情。

又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当年部队开发新疆的光辉历史融入体验式党性教育中,让学员穿上军垦战士的服装,徒步拉犁,体验“磨豆腐”、打农具、住地窝子、人挑肩扛等当年部队开发建设边疆的艰辛历程。

五、开展以红色资源为主题的群体性活动、组织广大群众进行“群体感化”

首先,可利用“七一”、“八一”、“十一”等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纪念日,组织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参观瞻仰爱国主义基地、历史纪念馆、革命博物馆、展览观、烈士陵园、纪念堂、纪念碑等,开展党、团组织活动。这些红色资源的物质载体由于直观、形象、生动,在观众心中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因而受到的教益也较大。

其次,建议国家设立“革命烈士节”,建立公祭人民英烈的制度。在这一节日,由国家领导人带头,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以多种形式集体祭奠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牺牲的革命烈士。

再次,开发和创新适合各类人群心理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的多样化教育形式。对党政干部可以开展先进性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对下岗失业人员可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对成年人可以开展到革命圣地的红色旅游活动。对青少年可以利用升国旗、唱国歌以及举办讲座、演讲会、报告会、知识竞赛、文艺汇演、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以上多种形式的“群体感化”,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六、利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打造一批经典红色资源网站

为了使红色资源成为大众教育、大众普及的资源,各红色资源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远程教育新模式,使红色资源借助网络形成“燎原之势”,让更多的人通过远程的方式受到红色资源的熏陶。

鉴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红色资源在全国红色教育资源中的崇高地位,建议由中央宣传部门指导,由江西、陕西、河北等省的宣传部门牵头,由当地高校、干部学院、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单位合作建立“红色井冈山网”“红色延安网”“红色西柏坡网”等,打造远程自我教育平台。各红色网站除了及时发布与当地红色资源有关的新闻和消息之外,还可利用网络的优势,将革命圣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发布到网页上,供人们浏览下载,进行自我学习和教育。还可以提供《十送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南泥湾》和《解放区的天》等经典红色革命歌曲,供人们下载传唱。

另外,为了解决红色资源著名景点接待人数有限的矛盾,还可以利用全维模拟技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网上全维虚拟游览系统,将目前现有的所有展馆或雕塑制作成数字全维模型数据库,链接到红色资源网,上网者只需要配备简单的专业设备就可以通过点击鼠标进入网上虚拟展览馆,从而使观众远隔千里就能达到对红色资源的“近距离接触”,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杨少伟.简论红色旅游开发与红色经典影视制作关系[J].电影评介,2007(3).

责任编辑 冷 波

推荐访问: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 路径 推动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