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湿地现状及保护措施探析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区域,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卫生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是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的发源地,并从南到北贯穿原州区全境,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具有湿地生态的典型性和湿地资源的优势,原州区共有湿地面积2.1万亩,其中人工湿地1.94万亩、天然湿地0.16万亩。因此,做好原州区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原州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善城市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需要。

一、原州区湿地特点

1、按照《湿地公约》中湿地类型的划分,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天然湿地主要由清水河流湿地淡水湖西海子湿地等组成;人工湿地主要由胡大堡水库及沈河水库、输水渠和池塘以及城市内河湖组成,面积小、类型多,十分珍贵。

2、分布区域生态比较脆弱

原州区植被在水平带上属于温带草原带,具有由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特点。六盘山主脉一带为森林草原和落叶阔叶林,向北逐渐变化为森林草原,灌丛草原和干旱草原。由于长期破坏,森林严重退化,草原成为区内植被主体,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区,且退化严重。区内森林主要是人工林,占全区森林总面积的70%。六盘山外围土石质山区为水源涵养林区,属森林草原植被类型,主要建群树种为山杨、桦树、辽东栎、华山松、落叶松、油松等针叶树,粮食作物为冬麦、胡麻等;东部黄土丘陵区为水土保持林区,属灌丛、草甸植被类型,主要建群灌草种为山杏、柠条、扁核木、沙棘、山桃、荀子、芦草、中尾蒿、铁杆蒿、苔草等,粮食作物为春麦、糜子、胡麻、豌豆等;北部清水河流域丘陵沟壑区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区,属干旱草原植被类型区,主要灌草种为柠条、枸杞、针茅、早熟禾等,粮食作物为春麦、胡麻、豌豆等。

3、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

由于原州区的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土壤同样具有多样性特点,原州区湿地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其中湿地高等植物共有626种。高等陆栖动物有2300余种,其中哺乳动物394种、鸟类1795种、两栖动物265种、爬行动物380种,还有大量的昆虫。

二、原州区湿地存在的问题

1、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不足

目前,湿地生态功能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已逐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但公众对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认识参差不齐,对湿地保护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滞后:湿地保护的资金缺口很大,缺少保护专项资金:湿地分布分散,权属复杂,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全区湿地保护综合协调管理的机制尚不完善。

2、湿地生态形势仍很严峻

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湿地保护的艰巨性,目前我区湿地生态形势仍很严峻,一是自然气候等带来的湿地水资源平衡、植被恢复难度大等因素,湿地生态退化的状况没有得到完全遏制;二是解决湿地生态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持湿地的水资源平稳是原州区湿地恢复与保护的一个关键问题;三是全区湿地分布差异和生境差异较大,同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发展等也给湿地保护带来新的压力。

3、湿地科研监测与保护管理能力薄弱

原州区湿地所需基本生态水的保障、水资源优化配置、湿地植被恢复技术和方式的试验、水禽栖息的修复、防治湖泊湿地富营养化及净化水质等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技术应用十分缺乏,专业人员奇缺:湿地动态监测刚刚开展,湿地监测指标体系还未建立:人员培训、宣传教育、信息管理、保护管护能力不高。

三、湿地管理的主要措施

1、通过各项林业工程推进植被快速恢复

加强森林培育经营,力争到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实施森林资源管护面积142.1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0.6%。生态状况从逐步好转进一步向明显改善转变,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森林生态功能明显增强。

2、制定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实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提出切实加强自然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对遭受破坏的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最大限度地恢复湿地的自然状态;强化对自然湿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湿地保护的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等五项措施。

3、划建湿地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得到基本保护

通过划建保护区和重要湿地,实施保护措施,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恢复自然地植被景观,湿地的生境得到改善。

4、落实湿地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措施,湿地水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多年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水源涵养林等重点林业工程,使主要水源区的生态建设、水土流失得到缓解,湿地得以保护。在水源区,严格控制企业“三废”排放,减轻农药和化肥对水源的危害:在河流上游,实施了污染源控制和防治、大力推广现代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建设项目,使湿地水源环境得到初步治理。

5、开展湿地科研和宣教工作,公众湿地保护意识逐步高

利用每年的“爱鸟周”、“世界湿地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开展湿地基本知识、湿地资源保护等科普宣传活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对湿地的重要生态地位有了新认识,保护意识逐步提高。

原州区湿地是中国西北及东亚——澳大利亚地区鸟类的重要迁徙路线和栖息地,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及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多种,每年跨境迁徙的鸟群在此停留。因此,原州区湿地的保护与恢复,特别是栖息地恢复与保护,对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有重要特殊意义。原州区湿地的恢复与保护,使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平原灌区的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生产条件将有较大的改善,增加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发展以湿地为主的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也为原州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推荐访问:探析 湿地 保护措施 现状及 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