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摘 要】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构建职业院校教學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了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科学内涵,构建教学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以及符合院校实际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供同行研究时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诊改机制;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0-0030-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0.012

Study on teaching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index syste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ZHENG Jin-kun WANG Dian-an

(wuxi traffic branch, jiangsu join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uxi 214151, jiangsu)

【Abstract】to establish diagnosi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job of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body, diagnosis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index system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is to keep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chnical skills training,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improve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teaching, constructing teaching diagnosis and improv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dex system, and conform to the index system of diagnosis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search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olleague.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Indicator system; Consultation and reform mechanism; Build; Research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教育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已经完成了“做大”阶段,向着“做优”、“做强”的目标前进。要实现“做优”、“ 做强”目标,必须强化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符合院校实际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及运行机制。因此,建立职业院校教学诊改指标体系和运行机制刻不容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科学内涵

要构建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首先要对一系列核心概念进行科学界定。

(1)诊断。诊断本是医学术语,从医学角度对人们的精神和体质状态作出的判断。对正常人的健康状态、劳动能力和某一特定的生理过程的判断。用来认识疾病的诊断最广泛,是治疗、预后、预防的前提。最早将诊断原理运用于社会科学作为内部管理重要手段的是企业,并形成了企业诊断理论。主要指经营主体对生产经营情况、销售状况、财务状况、收益状况,以及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预判。

(2)教学诊断。本世纪前后诊断作为一个重要理念,逐渐引入教育领域,成为一种新型的应用教育技术,在引领学校建构反思意识,强化发展动力、开拓发展新路、提高学校效能,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整体来说,诊断以其独特的认知视角、办法经验和技术手段,对处于不良状态、力求走出困境的学校,或发展平庸、希望创建特色和个性的学校,或发展良好、期望突破“高原状态”学校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所谓教学诊断,是指由教育专家或学校内部,为使学校能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对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所能达到的必需的基础(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的评定。通过诊断,设计出一种改进教师的“教”和排除学生“学”障碍的教学方案。

(3)教学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是由诊断项目、诊断要素、主要观测点等因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完整统一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划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还可以建立四级指标。一级指标也称为诊断项目,具有宏观引领作用;二级指标也称为诊断要素,是对一级指标的细分;三级指标也称为主要观测点,是更加具体的操作指标和诊断对象。一级指标的外延,完全包含了二、三级指标的外延,各级指标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4)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教学诊改机制,指诊断项目、诊断要素、诊断点之间,诊断程序、方式、方法、路径之间,诊断机构、组织、人员、信息、基础平台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构成的有机整体及其运行方式。旨在通过对职业院校现有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调研,发现其所存在的不足,对不足之处加以弥补,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使得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重点在于,通过调研发现优势和存在不足,并制定相应制度或标准作业流程对优势进行固化,对不足加以杜绝。

2 构建教学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构建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是顺利开展教学诊改工作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应该具有内在有机联系,而不应该是碎片化和毫不相干的,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办学主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成效,同一级指标和不同指标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2)先进性原则。职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有益经验,对标国际和国内职业教育先进水平,使其构建的教学诊改指标,不论是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都应该体现先进水平。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高瞻遠瞩。

(3)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就是要符合教育教学质量生成的规律性,符合专业人才成长的规律性,符合教学过程运行的规律性。指标的外延边界要清晰,内涵界定要明确,不能是是而非、模棱两可,所构建的指标必须具有科学指向性和目标针对性。

(4)适用性原则。教学诊改与教学评估的区别之一,就是评价指标有所不同。教学评估的指标是自上而下下达的,具有指令性特征,办学主体只能被动接受不能调整。教学诊改是为了对标找差改进工作,因此可以对上级部门制定的参考性指标结合自身办学条件、资源禀赋,办学目标、办学定位等进行主动调整。调整后的指标应该具有适用性,做到量身打造、量体裁衣。

(5)综合性原则。教学诊改的指标不应是单一的,而应该是综合性的。只有运用综合指标才能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不同视域观察教学运行,找出偏差,找准病根,从而实现对症下药。因此,教学诊改指标应该是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价值判断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建立数据平台,更多地用数据说话。

(6)可操作性原则。教学诊改指标是一把尺子、是听诊器、是诊断工具,不必追求外表光鲜亮丽,关键在于实用和可操作,用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实现最大程度的可操作性,是科学制定教学诊改指标体系的灵魂。

3 教学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的建设

基于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重要意义,在遵循系统性、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指标,并对指标的科学内涵加以界定。

3.1 学校发展能力

3.1.1 发展理念

发展教育要理念先行。学校发展理念应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时代发展背景,打造学校品牌形象和办学特色;发展理念应顺应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加强内涵建设,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应推进产学研交流合作,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1.2 发展定位

发展定位应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发展与区域产业水平相适应。发展定位应以提升学校竞争力为核心,制定未来发展计划,将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作为标志性成果。

3.1.3 发展环境

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平台,积极承担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培训及重大公益活动,重视“三全”育人,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统一,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3.2 基础保障能力

3.2.1 基础建设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硬件设施的保障。美丽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干净的宿舍、配套的运动设施、健全的卫生防疫为学生的身心成长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高水平的科研设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又为师生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3.2.2 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落实的主体,提素质、优结构、重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学校要努力打造一支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懂得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双师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

3.2.3 资源建设

建设布局合理,与现代企业生产车间相仿的,便于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软件;注重图书馆建设及电子图书资源建设;建设能保证教学运转的校园网络,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数字化机房和多媒体设备。

3.3 教学运行能力

3.3.1 人才培养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应定期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滚动修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创业工作机制,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将创新创业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3.3.2 德育工作

开设德育课程,编写德育教材,调整德育教师结构,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组织体系,完善德育工作职能部门和工作职责;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尤其是操作技能安全;组织多种形式的群团组织,丰富课余生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3.3.3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要立足与国家未来发展纲要,以国家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为核心培养高素质人才;课程建设应注重结合行业实践,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推进校企合作,开发共享教学资源,积极鼓励特色教材开发工作,争取做到每个专业都能开发校本特色教材,依据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做好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课程管理工作。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大力提高教学的网络辅助功能,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4 质量管理能力

3.4.1 制度保障

制度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运行管理的保障,要完善学校规范性文件,修订相关章程,调整内设机构,以期互相監督、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实行校、系二级管理,政务公开,建立问责制。

3.4.2 教学保障

学校保障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包括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实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及学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设备等)、校内外实训基地投入、日常教学经费投入和教学信息化投入及教育科学研究投入。

3.4.3 管理保障

健全学校教学组织体系,及时更新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资料、档案齐全并归类建档;制定全方位的学生工作网络体系,完善后勤服务机构,规范招生流程,提高就业质量,重视日常安全管理,严格财务管理制度,提升科研水平,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夯实管理基础。

3.4.4 质控保障

学校建构全员参与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师生质量理念认可度高,校园质量文化氛围浓;设置科学合理、责权分明的质量监控专职机构,建立系统性、可操作的考核制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构建基础数据平台。

3.4.5 文化保障

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时代风尚的文化活动;加强文化环境建设,既要保障设施齐全又要体现文化沉淀;引入行业企业文化,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

3.5 社会服务能力

3.5.1 社会适应度

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毕业生就业率高,企业满意度好,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3.5.2 教学显示度

拥有教学能手、职教领军人才组成的教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省级或地区荣誉,具有承办行业技能竞赛的能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3.5.3 社会融合度

对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服务企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开放免费数字化教育资源,提供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承办各类教育活动和技能竞赛,开展对口援教,服务地方经济。

3.6 特色创新能力

3.6.1 办学特色。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具有个性特色,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6.2 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改革,大胆创新,取得具有原创性意义的范式和经验,在同类学校中产生重大影响。

以上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200多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可根据实际需要详细列出)构成了职业院校教学诊改的完整指标体系。需要说明的是课题组给出的只是参考性指标,各个职业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修改完善,借以指导本学校教学诊改实践,促进教学诊改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艳.建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诊改机制的思考[J].新职教,2016年第9期38—39.

[2]卢艳华,宋书彬.高职院校诊改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10月第41期250—251.

[3]王石磊,刘志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诊改工作机制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年第10期30—34.

[4]万德年.高职院校专业诊断与改进的建构与实施[J].九江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1—4.

[5]赵彤,谢骏.基于诊断与改进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年9月第30卷第3期26—30.

[6]陈向平,袁洪志.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24期27—35.

推荐访问:体系建设 诊断 改进 指标 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