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公共音乐课与音乐教师能力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手段。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是高校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形式。

一、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音乐课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实践证明,在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对大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历年来,在高校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大学生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才,有科学家、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以及政府的各级领导。国外近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波恩、普朗克都是高水平钢琴演奏家,化学家居里夫人也是一位业余钢琴家,俄国的化学家鲍罗丁是一位蜚声于世的“星期天作曲家”。我国当代的科学家中,李四光、梁思成、华罗庚、钱学森等,对音乐都很有研究。他们酷爱音乐,并从音乐中启迪思维,迸发灵感,从而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二、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现状

公共音乐课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其它课程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然而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对音乐课趋之若鹜,有的仅仅是为了学分而来。对一所理工科大学的调查显示,74%的学生觉得公共艺术课没用,但却会选修这门课,因为听听乐曲就可以轻松拿到学分,对大学生很有吸引力。究其原因主要是音乐教育在高校中处于边缘地位,有的高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而选用本校有艺术特长的教师来开课,一些思政专业教师甚至会拉点手风琴的数学教师也承担音乐课教学,这使得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与手段呆板,把音乐艺术教育降格为音乐技术教育。许多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师认为识谱是学习音乐的一把钥匙,不用特别强调对音乐的兴趣;也有的觉得不以识谱和乐理知识为主就不知道该教什么,以至在音乐欣赏课上也是一大堆概念的讲述。许多教师不知道为什么教音乐课,怎样教音乐课,怎样评价学生在音乐方面取得的成绩。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正在鸡肋化。

三、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师的能力

分析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的现状,我们不难明白“开设大学公共音乐课面临首先要解决音乐教师数量和质量问题,需要大量的懂音乐、懂教育的人才”。也就是说要开设高校高质量的公共音乐课,需要一支具有现代音乐教育教学观念、懂得现代教育规律、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音乐教师队伍。

第一,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师应拥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储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层面。首先,专业技能既包括外显的专业技能,如演唱、演奏、舞蹈、指挥等,又包括内在的专业素养,如对作品曲式结构的掌握、对中外音乐史的了解、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等。今天的大学生们有思想有智慧,他们总是在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审视你的业务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大学生在进大学前9%的学生参加过艺术专长的考级)。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师作为大学音乐的普及工作者,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是不大现实的,但如果没有一身过硬的专业基本功,想在高校占有一席之地几乎是不可能的---“精深”是对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师专业储备的直接要求。其次,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教育理论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笔者在对北京、上海近十所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7%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最为缺乏的是“生动的讲课方式”;在评价自己的音乐教师上课的实际效果时,有19%的学生持否定态度。高校公共音乐课教育理论的缺失,使得许多专业突出的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师在课堂语言的表达、教学内容的把握、学生情绪的调动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其三,广博的知识层面是指相对于音乐之外相当多的内涵和外延,即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指出:高校的艺术教育要使学生具有恢弘的艺术胸怀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学会尊重、理解多元文化,善于吸纳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从各民族的艺术中汲取思想和艺术的营养,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所以,普通高校音乐教师培养的并不是音乐家,教给学生的也不仅仅是音乐!跨学科的知识储备会给教师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宽泛的知识面给音乐教育带来更大的空间。

精深的专业知识技能、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知识储备的三大基石。它如同“金字塔”,音乐知识技能(特殊能力类)和教育理论技能(一般能力类)共同构成了宽厚的第一层,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位于第二层并形成塔尖。在这三大项中,前两项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最必要的生存储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渐进的并最终引领辉煌的第三基石。如果说,一个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靠精深的专业知识技能储备来立足,靠扎实的教育理论技能来增色,那么他必须通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来实现“以人为本”的培养目标。

第二,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师应有独特的课堂教学和较强的音乐实践活动组织实施能力。课堂是高校音乐教师最主要的教学阵地,课堂教学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复合能力,它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评价能力和应变能力等。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师要在课堂中,通过音乐的贯穿引领学生感受美、鉴赏美,通过设计和组织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通过自身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些思索。教师要有活用教学法,培养即兴教学的能力,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特征,大胆切入自己的专长,随机应变,以“无招胜有招”,勇创新招,开设一堂具有自身风格的音乐课。

音乐实践活动是由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决定的,它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有力手段,国外高校的音乐教育更多的是以艺术实践的方式展开。组织音乐艺术实践的能力是每个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它需要音乐教师具有深厚专业知识技能的业务功底、较强的实际表达引导能力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中的组织和协调能力。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师应尽可能多的面对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参与艺术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各种艺术实践,在艺术实践中引导他们走近音乐,走近美,引导他们增强自信,勇于创造。音乐实践活动开展的好与坏将成为评判高校音乐教师工作实绩的主要指标。

第三,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改革创新的科研教育精神。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音乐教育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高校音乐教师要时刻了解最新音乐的动态、知道最新媒体设备的使用、关注学生喜欢什么,才能跟上新音乐教育理念改革的步伐。在教学中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但是要作教育的抉择者,即音乐教师有根据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自由选择音乐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的权利,可以重新组织(或补充,或替换)让学生学到更好和更开心的音乐教学内容。

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音乐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音乐教师的创新能力,就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能力。音乐教师需要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创造需要、创造兴趣和创造激情,突破阻碍创造思维的“心理屏障”。把学到的知识变成“源头活水”,不仅对教学内容即音乐作品进行再创造,更重要的是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变成课堂教学可操作行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

第四,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师要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对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从表象上看,人格魅力不是能力,事实上它是能力最大发挥的内在驱动。教师的人格由其理想精神、敬业态度、情感立场、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等共同组成,代表了他为人处世的价值取向,它指导着行为,并决定着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对高校音乐教师而言,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价值观念,过硬的思想素质和诚信的职业道德成为我们的立身之本。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推荐访问:音乐课 浅谈 能力 高校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