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片果真要继往开来

这个时候功夫片项目不断涌现,大抵说明了是市场的需要,当然,任何事物一旦走到某个饱和程度时,会糟粕与精华混杂,届时还是由市场说了算。

《叶问2》之后,又有一连串国产功夫影片的消息,先是有《咏春功夫》杀青,继而有《蔡李佛拳》宣布开拍,然后是《蔡李佛》也要开机了,而“洪拳”也不甘后人,又将会有一部《洪拳》开机……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李小龙而在港台掀起的一阵功夫片热潮,难不成真要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再兴新浪?

跟风,一直是类型片的特点。什么类型热卖了,准会有类似题材接踵而至,直到把该类型拍烂为止。尽管电影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论坛、研讨、座谈中屡屡提出对所谓“跟风”的不满、不屑,但是,这股“风”偏偏欲止不能,有时还会越刮越劲。无它,市场使然,好莱坞如此,中国也不例外。如一部《阿凡达》后,越来越多打着3D旗号的影片就蜂拥而至。

功夫片再起热潮已不可避免。只是,这股“风”为什么仍然是以香港为主?甚至是以南派功夫为主?不知道《新少林寺》究竟如何,按常识猜测,这应该是拍河南嵩山少林寺的题材而非福建莆田的南少林。当年张鑫炎导演的《少林寺》捧出个李连杰,如今余威犹在,《新少林寺》也就难以排除有“疑似”之嫌。观众们很容易会以李连杰版来对应这“新少林”是否“真少林”。

有趣的是,《蔡李佛》开拍在后,该片的制片人却说开拍在先的《蔡李佛拳》是“山寨”版!原因之一可能是有个不懂功夫的王宝强是该片主角之一。

中国功夫素有“南拳北腿”之说,即北派功夫是以腿上功夫见长,而南派功夫则以拳术著称。不论咏春、蔡李佛、洪拳,均为南派功夫,讲究近身攻击或防卫。广东以外的内地观众也是因为《叶问》才知道原来中国功夫当中有咏春这一门功夫。地处边缘的岭南,过去向来难入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主流”法眼,但经济上近二三十年来的陆续领先,某种生活方式或形式因而“介入”,并产生作用,甚至变成了主流。例如某些粤语有意无意地进入主流语言当中,俯首可拾。“功夫片”一词,也来自曾被视作“边缘”的香港电影。过去,中国的电影是没有此说的,顶多是说“武侠片”“动作片”。如果将动作片再细分,大凡手持兵器打斗、飞檐走壁的,称为“武侠片”,而仅以拳脚打斗的,则称“功夫片”,然后再发展到后来的警匪动作片。由此观之,类型电影发达的香港,动作片本来就是其电影工业的中流砥柱。

功夫片是香港电影的代表,是香港电影文化的代表,这是毋容置疑的。故而当香港电影人发现,原来功夫片是可以长久不衰的时候,或者说他具有永恒生命力,就将不止是只活着,而且还会很生猛。所以,香港电影作为岭南文化的一部份,在适合的“气候”下能够“北上”发挥影响力。这个时候功夫片项目不断涌现,大抵说明了是市场的需要,当然,任何事物当一旦到某个饱和程度时,会糟粕与精华混杂,届时还是由市场说了算。

推荐访问:功夫片 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