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剧的新突破

据相关收视率统计数据显示,50集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在央视一套播放到第16集时,收视率达到了近年来最高峰值12.94%,创下央视自2000年《大宅门》以来的最高收视率,成为8年来央视电视剧收视率的冠军。在唯收视率马首是瞻的今天,该剧无疑是一部“叫座”的成功之作。在中国电视艺委会专门为此剧召开的艺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也普遍对该剧所具备的文化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传出一片“叫好”之声。历来的影视剧,总是难以兼得普通观众的“叫座”与专家们的“叫好”,尤其是一般的通俗剧。该剧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想必肯定有其成功之处。

《李小龙传奇》:一部充满

民族意识的电视剧

任何文艺作品,要想感动人,引起受众的共鸣,必须诉诸于“情”。该剧正是一部充满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的佳作,它通过挖掘角色人物的内心情感来契合观众的审美心理。以个人之情表现民族之情,以个人生命尊严捍卫民族尊严,以个人的不懈奋斗彰显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因此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人们对功夫明星的偶像崇拜,更是人们对整个民族精神的集体朝拜。

强烈的民族情感。剧中的李小龙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人。该剧叙事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的。在英国开办的贵族学校读书时,他曾获得全港恰恰舞比赛的冠军,但因此受到布莱尔等人的侮辱与殴打,因为在外国人看来他是“东亚病夫”,不配拿冠军。为了让“鬼佬们”服气,他立志要学好功夫教训他们,并要在拳击比赛中打败他们拿冠军。此时处于中学阶段的李小龙思想还不够成熟,但他这种想法已经不仅仅是纯粹地站在个人立场上的复仇报复了,而是在为一个民族的尊严而战。在美国读书时,面对校园内日本空手道教练所鼓吹的“大和文化”“大日本国术”,李小龙毫不掩饰他“听着就生气”的鄙夷之情。他说,要看武术就得看中国功夫,因为“武术的老祖宗是中国!China!”所以,当他在打败日本空手道高手木村时,还要让木村对人们喊“中国人了不起!”而在获得全美空手道大赛冠军时,他的这种民族情绪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在赛场上,他激动得流着泪高喊“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笔者认为,此时电视机旁边每一位华人观众的民族情绪和自豪感无不被那响彻全场的高呼声调动起来,为李小龙的举动而肃然起敬。

该剧不厌其烦地表现李小龙的这一情感,但观众并没有对这种夹杂着“意识形态”性质的民族情感的抒发而反感,相反,观众的情绪随时被他调动着。长期以来,很多人似乎都在“逃避崇高”,对民族国家等宏大主题的东西总是敬而远之,该剧却充分调动起了观众的民族情绪,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该剧将民族情感、国家意识等崇高的主题浑然天成地融入到剧情中去,无任何斧凿痕迹,更无正面说教的嫌疑。二是这与该剧播出的恰逢其时也有很大的关系。2008年对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春节期间的南方雪灾,5·12四川汶川发生的史上罕见的8.0级大地震,以及后来成功举办的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让每一位中国人甚至海外华人都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与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而藏独事件和国外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中国国家和民族形象的歪曲报道更激起了人们压抑已久的民族情绪。自然灾害和外来压力在考验着每一位中国人的情感和神经,此时此刻个人的力量似乎显得微不足道,而民族身份的彰显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必须。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她是一个自强不息,用厚德来包蕴世间万事万物的民族。在《李小龙传奇》中,李小龙整个奋斗过程都能够看出我们民族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他个人身上的显现。如他在香港时向叶大师勤奋地学习咏春拳,在美国时与各类武术高手比武以提高自己的武术技能,将目标定位于“一生的价值就是为了创立新的拳术”,以中国传统武术为基础,吸纳其它武术的长处,建立新的武学体系“截拳道”,将中国功夫推向世界等等,这些看似有点超功利性的崇高追求正是李小龙不断进取向上、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的不竭动力,也无不凸显出他那种永不言败、自强不息的人生品格。李小龙在咏春拳的基础上,吸收了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柔道、菲律宾拳和泰拳等多种武术的长处,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武学体系“截拳道”,这不仅需要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地付出努力,而且更需要他放弃门户之见,吐故纳新,废弃“武术不外传”等行规,打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发展武术,甚至冒武术界之大不韪。在这个过程中,他总是以真诚示人,将自己的绝招毫不保留地告诉给对手作为交换的条件,一些人刚开始或许对他有所保留,但最终被他的真诚和武德所征服,对他也报之以真诚。假如没有如此“厚德”来包容吸纳他者,他根本无法吸收到其他拳种的精华来建立新的武学。这种精神不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广阔胸襟与气魄吗?

《李小龙传奇》:一部蕴含

哲学思想的电视剧

与以往的功夫片或武侠剧不同,《李小龙传奇》突破了浅薄的爱恨情仇或打打杀杀等通俗武打戏的叙事瓶颈,它以情感为依托,以功夫为看点,在叙事主线,即李小龙对武术的执著追求中加入了许多哲学思考,使得该剧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引来高端受众群体的关注与赞扬。如影视评论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仲呈祥评论该剧时曾说:“我非常欣赏电视剧里专门写了李小龙对哲学的兴趣和感悟,这是我过去在武侠片里闻所未闻的,这点尤其令我兴奋。”文艺批评家孟繁树也认为“一个武侠片写一个武人,能写出这么多文化来,写出这么多哲理来,这是过去没有的。……不但把武戏做绝了,而且赋予了深刻的内涵。”①

李小龙在咏春拳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武学体系“截拳道”,在剧中,李小龙多次从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哲学的思维出发来阐述他的拳术理论,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几对哲学辩证。

繁简辩证——“易简”的哲学思想。针对其它拳术繁杂的套路和难学的招式使武术越来越偏离了其本质的弊病,李小龙一直都在强调,“截拳道”就是要将武术还原到它的本质上去,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抛弃一切华而不实的东西,“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剪掉枝蔓,立主脑”,最终将武术归结为“攻击”和“防守”,将繁杂的套路变为直截了当的格斗技术,这就是“截拳道”——就像他所说的“不是一种套路,而是习武的一种思想”。这种习武思想来自于“易简”的哲学思想,而“易简”是中国传统哲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阴阳辩证——阴阳相生相克的思想。李小龙用太极图来阐释其“攻击”和“防守”的武学理论。他认为“攻”和“防”是太极中的“阴”和“阳”两方面,在太极图里面,阴尽阳来阳尽阴出,阴阳一体,相对于武术的攻击和防守来说就是攻击的时候不要忘记防守,而防守的同时还要发起攻击,攻击和防守似断实连、是为一体。阴阳是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所以不能将“攻击”和“防守”简单地对立起来。

有无辩证——以“无”为“有”、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除了阴阳的辩证外,李小龙还将“有”和“无”这对哲学辩证概念引入到他的武学体系中。他提出“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说拳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法”“无形”,所谓无形就是说拳路的变化无规矩可循,以无形的变化来求得有形的打击,习武时要善于把握无形和有形之间的转换。他还引用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来说明他的“有”和“无”,他说“无”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顺其自然,遵从自然方可达到“以无法为有法”的武术最高境界。李小龙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真谛开拓性地运用到自己的实战和武学理论中去,对我们转化运用传统文化资源有着一定的启迪作用。

《李小龙传奇》:一部具有

传播学意义的电视剧

《李小龙传奇》出品方——中视影视的总经理张华曾告诉记者,《李小龙传奇》除了在国内受关注,在国外也非常受欢迎,“这部电视剧在国外没有任何一个洽购盲点,除东南亚地区以外,日韩、欧美,甚至非洲中东地区都有电视台来洽购。”日韩以及美国的购片商出价最高,以往国内电视剧在日韩只能卖到1.5万到2万美元一集,而《李小龙传奇》却卖到3万美元一集,而美国方面也卖到2万美元一集,非洲地区的电视台则出价2000美元一集,据他统计,目前该剧的所有海外版权已经卖到约10万美元一集。②在西方强势媒体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下,《李小龙传奇》能够在国外引起如此大的影响,取得这样的成绩,令人感到欢欣鼓舞。它的广泛传播,不仅为制作方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较高的商业价值,而且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对内传承和对外传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将我国的文化输送出去,“对传播者而言,最便利最有效的工具是通过天空直接传播的媒介,即广播和电视。”③由国内收视率数据和海外电视台对《李小龙传奇》前来洽购的情况来看,该剧无疑是一部在商业价值和文化传播上都取得一定成就和突破的电视剧。结合本文前面的分析,现将该剧在影视传播学上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归纳如下:

首先,作为情感剧,该剧没有将叙事焦点放在李小龙与几个女性的情感纠葛上面,以挖掘明星隐私来满足一般观众的窥视心理。该剧中编剧对个人情感的把握非常到位,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民族情感中去,表现得不温不火,所以情节虽不离奇曲折却能感动人吸引人。在表达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时,本剧处理得也是十分得体,没有将民族主义阐释成民粹主义、排他主义或民族中心主义,而是从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出发(如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来表现的,这样就让国外观众在收看该剧时同样能够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不会因该剧有强烈的民族性而让他们有一种受排斥的感觉。

其次,作为通俗剧,“主要是给广大观众提供消遣、娱乐的功能,不需要承担过于沉重的思想内涵、文化意蕴。……可以说,它是相对于‘主旋律’电视剧和高雅电视剧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通俗性、易懂性。”④而该剧将民族意识等意识形态性的东西和哲学思考等形而上的理性探索无形地渗透到剧作中去,实现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大融合。这一点,是该剧对以往通俗剧功能相对单一的超越之处。这也是解释为什么该剧能在中国主流媒体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并同时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和普通大众青睐的最根本的原因。

再次,《李小龙传奇》没有以所谓的东方奇观来满足西方观众的窥视欲和猎奇心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影视剧在国外走红主要集中在两个题材领域:一类是根据古典名著而改编的剧作,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其影响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日韩等与我国有相近文化渊源的国家和地区。另一类是展现所谓的“东方奇观”的作品,这类作品是以张艺谋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为代表的所谓“新民俗电影”,他们将旧中国的一夫多妻、乱伦等所谓的东方文化以奇观的形式展现在西方观众面前。这类作品曾在国际上连连获奖,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小众传播,对西方普通大众影响不大。《李小龙传奇》的价值和深度当然不能与经典名著相比,但与同样是通俗题材、表现中国文化的“新民俗电影”相比,该剧已经不再是从西方这个他者的视角来窥视中国人的情感与文化了,而是以一种内视角来自我呈现的,这种视角也充分显示出了制作者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极度自信。

最后,《李小龙传奇》成功地实现了商业价值与文化品位的完美融合。目前,打开国内市场或许容易些,而对于开拓国际市场,通常的状况是“中国电视与国际市场大面积接轨还需要相当时日,多数电视从业人员还缺乏对国际电视节目市场的了解,还不习惯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制作节目……”⑤而《李小龙传奇》的制作则是首先建立在对国内国际市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并且进行了较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其一,制片方考虑到,李小龙是享誉世界的奇才,“Kungfu”一词因他载入英文字典,他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堪称20世纪的文化奇观,所以关于李小龙的影视题材在海外都受到热烈追捧。⑥其二,剧中好莱坞明星参演之多,创下国内影视纪录之最,有30多个国家的演员在剧中扮演角色,剧组就如同一个小联合国,其中包括10位好莱坞明星,这些国外演员和好莱坞明星的加入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三,摄制组在拍摄期间沿着李小龙的足迹,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及泰国实地取景,是目前国内电视剧取景涉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部电视剧。所以,观众在欣赏李小龙功夫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各国迥异且极具特色的风光民俗,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审美感受。主创人员有着明确的市场定位,敢于采用小题材进行大制作,使电视剧《李小龙传奇》获得了他们意料之中而又出乎观众意料之外的成功。

综上所述,《李小龙传奇》突破了以往通俗剧的叙事瓶颈,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传播中国文化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就,这将成为中国影视传播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笔。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栏目责编:曾鸣

注释:

①仲呈祥等:《〈李小龙传奇〉的文化价值》,《文艺报》,2008年10月16日。

②③https://ent.sina.com.cn《东方早报》,2008年10月8日。

④钟大年等编:《电视跨国传播与民族文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页。

⑤吴素玲著:《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421页。

⑥ 西冰:《浅谈开拓国际电视节目市场问题》,《电视研究》,2000(5)。

推荐访问:新突破 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