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研学游与导游讲解服务人性化路径研究

摘 要:在我国五千年文明中历程,素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是说人们想要提高眼界,增长知识,就要博览祖国大好河山,多出去旅行参观,从而起到增长阅历的作用。同时如何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到其中文化的真谛,这就需要地方博物馆在满足讲解员知识和人员储备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如何打造一批馆校企合作模式下新型导游的专业团队,显得至关重要,旨在提升游客参观体验水准和现代化博物馆人性化研究路径新开拓。

关键词:研学旅行 导游讲解 人性化

自从2013 年至今,国务院以及国家教育部通过各种相关政策不断鼓励地方研学旅行工作,并且对于博物馆的研学旅行提出了更加具体的细节要求,期间,国家文物局还召开了相关会议,认真听取了各地博物馆有关研学旅行的诉求,并且在国内数百个博物馆陆续实施博物馆研学旅行的试点工作,其中,陕西省作为重要试点省份,在校企合作以及加强地方博物馆的研学旅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作为地方博物馆之一的陕西历史博物是中国历史文化展览和精神文明寄托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传递我国辉煌灿烂历史的最好名片。通过举办特色化研学和游学活动将沉睡地下的文物活起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感染我们的行为方式,传递博物馆精神,将其真正的内涵带回家。人性化讲解模式的打造无疑是充分发挥研学团队的作用,让他们更为便捷的学习感受到博物馆文化,提升游客研学的满意度和档次感。也是我馆研学活动一贯遵循的宗旨:服务游客,服务全馆、服务社会。

一、研学与研学旅行的定义

研学即指地方上的学校以自己学生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为依据,借助专业理论知识媒介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角度出发,挑选具有教育意义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的区域进行实际的参观学习。研学旅行则是在研学基础上,具备学生集体旅游、食宿、娱乐活动为一体的综合而完备的研学新渠道。在此之前,研学主要集中于大专院校、中小学校为主要的开展全体。然而,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不断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准,不仅仅只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基本生活刚需的需要,而是对整个生活质量、品味提升的青睐。从而推动全域旅游的持续发展。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每年我馆接待的大专院校学生研学团队达 人次,其它类型研学团队将近 人次,尤其时恰逢节假日期间,各种机关团体或者大中型企业组织的研学活动层出不群,很好的将博物馆知识文化融入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当中。

研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学校同时他们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展,而平时学校尤其以中小学为代表,将大量的时间用以提高学生考试的能力,一味追求学生分数秉承分数至上的原则,从而忽视学生的心智的健康发育以及全方位素质水平的提高。借助研学游这种新型学习模式,将单纯学校学习的界限打破无限延伸,灵活学习方式,寓教于乐,也是对学生自理能力提升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一种新型模式。再者,我馆去年开始对于一支独特队伍的培训工作开展的也是如火如荼,专业老师的讲座培训、实际学习演示、考核评比、定期学习培训等,这支旅行社导游队伍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他们的知识视角不只是局限于我馆的馆藏珍品,更多的全方位的思路,正好为我们研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个性化的讲解资源,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导游讲解人性化方式探析

(一)导游讲解与博物馆讲解的差异性比较

1.导游讲解的语言类型

广义的导游语言是指导游在引导游客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的具有一定意义并能引起互动的一种符号。狭义的导游语言是指导游与游客交流思想、指导游览、进行讲解、传播知识,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而且有丰富表达能力的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

2.导游讲解具备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对于导游讲解,游客更加重视的是知识性,导游会带领游客游山玩水,对于一些传说故事等带有奇幻色彩的内容以及趣味八卦都可以涉及。导游讲解还是互动性的,重视与游客交流,以游客满意为目的,可以有个性化,将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情感融入讲解当中。

导游讲解以满足对象多样化游览需求为主,语言更偏重情感的渲染。导游语言内容的情感化色彩更重,有景点介绍、娱乐游戏、导购等多种内容,内容广、深度浅,同时以游客满意为主要宗旨,可以少量使用专业性词汇,针对不同游客可以采取不同的内容,自由度大。由于受众区别大,要考虑群体因素,尽可能使讲解内容通俗易懂、幽默生动,能够给受众留下印象。

同时,导游讲解还起到概览的功能,需要给予受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自己体会语言以外的真实世界。

3.博物馆讲解更具备专业性和科学性

博物馆讲解以客观真实为基础,尽量减少个人主观成分,阐述真实的、科学的知识,语言表达更加注重技巧,从设问、结构等方面增强趣味性。而博物馆是开放性学习场所,一般受众带着对特定场馆的知识需求而来,所以趣味性和知识性是其讲解的特点。

专业性更强,局限性也更强。由于内容较为单一,并且追求科学性,对于每一个内容都有一定的要求,不能有过多情绪化或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表达,这和导游讲解有着很大的区别。同样是专业的内容,由于受众缺乏事先理解,交流也是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各个受众的预备知识不能完全确定,这便使博物馆专业讲解面临较大挑战,讲解效果不甚显著。所以要寻求多样化讲解方式以满足不同知识层次和多重情感价值取向的游客需要,在专业内容中增加幽默與趣味也显得更加重要。而博物馆专业讲解具备的缺失点,在上述导游讲解特点中皆可找到,而导游讲解往往最缺乏的是博物馆讲解中具备的客观性和严谨性。

(二)探索完善博物馆研学活动中的导游讲解方式

1.语言要求连贯流畅、准确得体

流畅意味着正确合理的停顿,合适的语音语调,良好的普通话发音。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讲解是基础,取得二甲以上的普通话证书,在讲解过程中坚持用普通话是基本要求。比如,前后鼻音混淆、平翘舌音混淆或者翘舌音;不查字典读错字;多音词错误等皆是常见的语音语义错误。另外,适当的内容编排、恰当的引导、合理的肢体等辅助语言也是使讲解内容更加贴心和潜移默化影响听众的重要补充方式。

2.内容要求主题明确、观点鲜明

陈列是固定的,讲解却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讲解员有不同的爱好、特长,从而讲解出不一样的。对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讲解,除了依照陈列设计的通史脉络讲解,也可以按照譬如某类单独艺术器型的发展史或者专门领域的改革变迁史来讲述。

3.得体的生动幽默、体现导游的个性

导游可采取提出疑问,抛出悬念的引入方式,讲出特点;說出 “最”“唯一”,紧抓刺激游客兴趣点的特征不夸大的强调出来;适当的口语化,以今喻古,对于难以直接通过口语理解的诗词等,用口语再解释一遍,将古代用的东西比作现代类似的东西; 运用语气渲染,使不同内容的讲解更具情感张力。

4.因人施讲、因地制宜

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游客,尤其是面对研学团队的主体中小学生,应结合课堂和书本学习知识,普及基本历史常识,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解读馆藏浩如烟海的文物及国宝重器,使学生所学知识具象化,促进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格内涵和人生阅历。对于历史基础较差的大众,较少强调概念性内容,专门讲解有丰富故事背景和外观工艺高超的文物,着重强调其能令游客理解的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

三、导游讲解人性化对研学游的作用

(一)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有利于促进馆校合作

博物馆作为当地的重要文化建筑,其承载着记录一个城市的历史文明的重要作用。而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为的是培养下一代以及城市未来的光荣使命。从效果上来看,博物馆的任务是承前,而学校的作用是启后。为了实现城市发展的承前启后,也是为了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增进博物馆与学校的内部合作交流,一方面可以实现博物馆效用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学校内部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不但有利于博物馆的全面发展,更是有利于学校的全面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将导游作为传播数据的途径和知识的宣传人,更加将研学活动走向了成熟和完善阶段。

(二)博物馆研学活动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参观舒适度

陕西历史博物馆自1991年开馆至今已经经历了二十几个年头。馆区展厅容量有限,加之基础设施趋向老化阶段。随着西成高铁开通和《国家宝藏》的热播,将探寻博物馆国宝的热潮推向顶峰。利用特色导游服务体系,可以有效的缓解讲解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而且也可以充分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旅行社导游资源发挥到极限,减少游客等待讲解队伍的时间,针对不同的研学团队我们通过形式各样的培训模式,打造出一批特色人性化讲解模式,以适应目前馆区的紧缺性人员问题,让游客真正体味到一种量身定制的服务,提高参观的舒适度。

四、多项措施提升地方博物馆在研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一)提高接待容量

地方博物馆在面对中小学进行研学活动时一个最为基础的问题就是接待容量问题。由于一些中小学校的学生人数很大,再加上如果本地化发展,分批次过多会出现时间安排过于紧密,不利于博物馆内部调节的情况。为提高学生的接待容量和便捷学生团体大接待途径,我馆专门开设了学生团体的预约电话及所需资料,旨在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团体之间的衔接时间,于此同时我们专门开设有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在利用展厅独立空间开展形式各样的研学活动,在此条件下很好的起到了分流和提高接待总量的作用。

(二)创新实施方案

对于不同的活动周期我们制定出对于特殊群体的研学方案。比如暑假期间,学生团体会面临升学考试的阶段。经过多方面调查分析,研究考察,特意推出一款满足初高中生参观《唐代壁画珍品馆》凭准考证件免费参观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将平时孩子们很涉及到的珍品文物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效果不同凡响。17年央视推出了一款大型文物鉴赏类节目《国家宝藏》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国立老师联袂明星队伍展开对我们博物馆宝物的前世今生寻根探索,借助这个节目的热潮,我们2018年的研学主题定位在“一眼千年,宛如初见”,希望通过双叠加优惠渠道将我们国宝壁画珍品真正的切入百姓生活。

(三)大数据分析

观众调查研究作为博物馆数据分析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开展大数据项目的分析研究尤其是针对研学团队特色化数据分析非常重要,是我们开展活动成果的真实检验,也是反应游客朋友们参观体验的良好途径。根据我们一年中节日风俗项目,将观众调查活动与研学参观体验相结合,借助新型模式,激发游客们参与活动的兴趣,由之前被动问卷过渡到主动参与,形式鲜活、资料完备,再现了我们提升研学活动的真实风貌。同时,月初将观众整月参观体验的所有数据综合考评分析,汇总形成研究报告,留档进入大数据分析平台,做出参观分析成果报告。

(四)强化思想政策扶植

2017年教育部正式公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目评议结果”,拟命名204个单位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陕西历史博物馆有幸位列其中。陕西作为当前青少年历史教学示范基地,在博物馆研学方面已经走到了时代前列,于2003 年就已经将乡土教材纳入了教育体系中,2015年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高教工委、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文物局联合组建成立了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通过将博物馆与教育系统联系在一起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接下来希望国家出台更多相关政策,朝有利于研学方面倾斜,更好的服务于一方水土。

总的来说,我国地方博物馆研学发展前景良好,在许多试点博物馆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了学生德育教育水平,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搭载特色导游服务团队的形式,将更为宽广的研学外延发挥到淋漓尽致,无疑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惠民服务。

推荐访问:人性化 路径 讲解 导游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