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育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和变化,西方文化的逐渐渗透,促使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也受到了巨大冲击,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加上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民俗文化教育则显得尤为必要,与此同时,这也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而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也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为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育”这一主题内容展开浅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民俗文化教育;展开浅析

一、 引言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祖先们所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整个华夏民族,而且也对高中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实际上,高中历史也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知识,因为课本中所记录内容都和过去历史相关,加上部分教师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和落后,以致在加强民俗文化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旧会遇到诸多问题。

二、 民俗文化教育的基本概况

(一) 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

民俗文化,主要是指民间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同时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严格意义上说,它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

(二) 民俗文化的基本分类

民俗是一种民间自我传承的文化现象,严格意义上讲,民俗文化主要分为四类:

一是物质民俗,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等等;二是社会民俗,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三是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等,这种民俗形式具有一定特殊性;四是语言民俗,主要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这两部分。

总而言之,民俗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事物,因此,它的分类也具有相对性。

(三) 民俗文化教育现状

目前,我们正身处一个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由于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从而使得部分中国青年极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这一局面的出现,实际上是不利于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的。

比如:茶文化在中国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我们祖先也一直比较尊崇茶文化。但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咖啡当成重要的饮品。虽然国外有很多的优秀文化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为年轻人,切不可轻易丢掉我们传统的民俗文化。由此可见,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极其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有效在课堂上加强民俗文化教育工作。

三、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育

(一) 结合学生兴趣加强民俗文化教育

研究调查发现,很多高中生对于传统民俗文化都不感兴趣,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对其缺乏深入的了解,加上很多的民俗文化历史久远,且与当下的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在整个历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也就会产生各种厌倦的情绪。为了改变这一教学情况,高中历史教师在选择相应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学习兴趣。

比如:每一个人对于美食都难以抗拒,所以,高中教师在教学“饮食文化”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播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此引导学生探寻咸粽子、五仁月饼等美食的发展,起源历史,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借此机会,学生不但能够学到相关的历史知识,即人类饮食文化习惯的转变,而且也将发现中华美食的丰富多彩。

除此之外,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从美食文化延伸到传统餐桌礼仪文化上,并将孔孟思想——“食不言,寝不语”等传统民俗文化内容渗透到课堂之中,而这无疑也将加强高中历史民俗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 采用多种教学法加强民俗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教学活动,除了了解基本的民俗活动以外,还要深入体会其中所蕴藏的人文思想内涵。

比如:在教学“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章节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地域特点,带领学生观看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历史遗址、文化遗迹,或者是通过“拜访抗日老兵”“寻找红色记忆”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故事的理解。

又比如:在探讨“正面评价滑铁卢战役”这一主题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将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思想——分辨正与邪、真与假,读懂善与恶、美与丑等人文精神理念渗透到高中学生的脑海之中。

总之,民俗文化教育不只是单一的历史活动,很多时候它还是一种精神。如果高中历史教师能够丰富民俗文化教育活动的形式,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不但能够得到有效激发,而且还将给予学生更多思维的发展空间。

(三) 利用师生有效對话加强民俗文化教育

了解不同民族的民俗习惯,不仅能使高中生知道少数民族是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能有效培养他们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从一个高中历史教师的角度看,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无疑也是加强民俗文化教育的有效办法。

比如:在教学《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以“端午节”为例,教师可以适当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划龙舟吗?虽然多数学生都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却是很多人都不熟知的。借此机会,教师则可以给学生讲述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楚国灭亡,楚国最终被秦国给灭了,知道国亡后的屈原,万念俱灰,什么想法也没有了,他不愿做亡国之人,宁死也不辱节,最终选择投江自尽,学生从中也将体会到屈原内心的愤懑以及浓厚的爱国之情。总而言之,利用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加强民俗文化教育,其教学成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四、 结语

我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既记录着民族风雨历程的变幻莫测,同时也为民族未来发展指引了更为明确的方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高中生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知识的学习意识早已逐渐变得淡薄,为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加强民俗文化教育教学过程中,其实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毕竟,这是一项系统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丽舫.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6,05.

[2]孙竹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

[3]张霞.高中历史教学民俗文化教育问题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06.

[4]刘书珍.民俗文化资源与高中历史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5]贾玉欣.浅论新课改下民俗文化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意义[J].考试周刊,2016,02.

[6]李爱真,曲爱香.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6,03.

作者简介:

姜敏,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

推荐访问:浅析 文化教育 民俗 高中历史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