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古镇街巷景观空间意象营造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对青木川古镇景观格局的分析,来探讨基于旅游视角下,青木川古镇街巷空间的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景观格局;村镇旅游;村镇保护

1古镇青木川概述

青木川位于陜、甘、川三省交界处,曾是入川的咽喉要道,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镇域主要地形为山区、浅山丘陵,海拔在680-1047m之间。受山地气候和西南季风气候交替控制,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被丰富,动物种类多样,被誉为“天然动植物基因库”。

青木川属羌汉杂居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后经清、民国的陆续修建,逐渐形成如今规模。青木川最初名为草场坝、回龙场,清同治年间改名为永宁里,民国时称凤凰乡,解放后定名为青木川。根据宁强县“十二五”期间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和通信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部署,青木川基础设施将逐步改善,为青木川旅游开发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使青木川成为秦蜀文化荟萃之地,当地文化风俗亦川亦陕,并带有部分陇南文化特色。羌族文化及民国时期形成的“乡绅文化”对青木川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各种文化并行碰撞、交相辉映是青木川文化的最大特色。

2 古镇青木川景观空间形态的解读

2.1 空间格局

从青木川整体宏观的规划来看,青木川位于山间比较开阔的平坝上,金溪河从中穿过,将古镇一分为二。街道主要沿着河岸南北布局,在河道两侧形成新旧两街的格局。河道西侧紧依山脚下,河道东侧相对平坦开阔,但是呈中间向两侧逐渐升高,形成两山夹一川之势。

2.2 空间形成因素

古人在选址问题上主张依山傍水,这样既有利于取材,又便于日常生活还可以兼顾防御功能,同时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随着人类的发展,在营造过程中虽然有改变局部环境的意识,但就整体而言,仍然以尊重与适应自然为前提。

青木川地区的民居聚落大多是聚族而居,他们以血缘关系和地缘为主要联系从而聚居而生。青木川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政府控制力量较为薄弱。明末清初,为躲避战火,外地的大家族整体迁移到青木川,为了团结力量,加强防御,他们就集中地居住在了一起。

在青木川的传统聚落中,大部分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这种血缘关系首先遵从的就是儒家礼制,讲究等级秩序,强调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等尊卑礼制。儒学以一种社会意识而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它要求人们从思想上,行为上都严格遵守,不可逾越,以此来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3 针对乡村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3,1 空间上的问题

青木川古镇作为旅游性的古镇,在空间布局上没有充分展示其地域特色,由于空间布局的不完善则会出现种种问题。旅游空间营造与设计是旅游设计首要的内容。在对旅游地场地条件分析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旅游地的整体旅游环境解读和旅游空间利用。青木川在针对旅游空间布局上表现不明确,对于现代旅游而言缺少空间上的总体规划,未能表现出空间序列。这也使得游客在此处没有得到更好的指引,以及全身心的体验,未能达到该地人文历史文化及特色民俗的有效表达。

3.2 景观空间要素的营造与设计

青木川古镇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在其景观空间的营造上应反映出地域特色文化和生活的多样性,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多方面应包含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和景观空间意象,是古镇长期生长鲜活的见证。而这正是青木川古镇所缺少的。旅游空间营造与设计是在基于人景环境关系的理念下,对旅游景区的空间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可对旅游区域的整体空间利用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3.3功能上的问题

青木川拥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却在在功能上就较为混杂,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表现为,因空间上没有较为合适的布局以至于在使用功能上有缺陷。针对于旅游性而言,没有合理的考虑到游客所需,以及旅游空间功能的需求,也使得没有得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4 乡村旅游视角下传统街巷景观空间保护策略

4.1青木川古镇景观空间的保护

4.1.1保护青木川古镇的整体风貌格局

在建筑、街巷、构筑物等物质空间保护的同时强化对古镇的整体性保护,保护内容应扩大到古镇空间格局的保护、古镇空间肌理的保护,古镇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古镇传统产业经济的延续等。

4.1.2 增强古镇活力及综合吸引力

通过发展古镇特色产业、增加居民就业岗位、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来增强古镇的活力,使其成为人居环境中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同时,应通过挖掘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风民俗,保持古镇的原真性,创造高品位的特色旅游,提高古镇旅游的人气和活力。

4.2 青木川古镇空间臆想的营造

4.2.1 延续古镇传统格局

青木川古镇其街巷多自然形成,蜿蜒曲折,尺度感较为舒适,因此形成了富有生气的平面格局。规划吸取古镇格局精髓,将街坊、巷等要素概念引入,结合人群行为分析,以现代设计手法延续古镇格局的生命力。同时古镇空间肌理的形成与河流水地形系密不可分,应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水系资源,协调水系与环境的关系,探索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宜人人居环境。

4.2.2 功能置换

在分析古镇人群流量的基础上,人群的活动存在明显的淡旺季规律,应对古镇的功能进行调整。在进行古镇保护更新的过程中,创造适宜的空间以满足人群的汇合以及疏散。

4.2.3 完善内部公共设施

完善现代化的市政基础设施是改善古镇生活环境的基础。应在保持古镇传统街巷格局和空间形态的前提下,就近设置消防、医疗网点、旅游管理、旅游特色商业及相关服务设施;文化、体育、教育、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保持街巷空间的魅力。以完善古镇配套功能和提高古镇居住质量来吸引外来游客。

5结语

古镇作为宝贵的历史人文景观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发挥城镇特色优势的重要资源,是保存地域历史文化信息、体现地域历史风貌特色的重要区域。青木川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则更多的是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结合人群行为分析对其格局的保护与活力复兴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译,《城市意象》[M] ,华夏出版社,2001

[4]【日】芦原义信,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5]梁雪,《传统村镇实帐环境设计》[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街巷 意象 初探 古镇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