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是一种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是代表管理权的审计。高校内部审计既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种特殊形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并且随着高校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格局的逐步形成,高校资金总量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益性,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指出:教育系统按照依法治校,从严管理的原则,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在工作实践中,高校内审工作的职能因为多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极大地削弱了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1.高校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内部审计思想认识相对滞后,内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有些高校领导对内审工作思想认识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认为高校不是生产经营单位,内审作用不大;二是认为审计是经济监督部门,内审工作的开展会阻碍高校改革并导致审计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矛盾,甚至认为内部审计的经常性监督会束缚财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行。

(2)机构设置不科学,存在专职不专的现象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以来,其发展情况十分不平衡,有些高校设置了独立的审计机构,但也有些高校尚未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有的是与纪检监察机构合并,有的甚至附属于财务部门,只对高校下属的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监督,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纪检是党纪监督,监察是行政监督,而审计是经济监督,各自的工作对象、任务、目的及其手段与方法不尽相同,将其捆在一起,势必影响各自职能的发挥,这样情况设置的内审机构必然造成审计机构专职不专。

(3)内审的独立性有限,制约了审计工作往深层次发展

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部门一样,一般在管理层领导下,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领导的意志所左右;同时内部政策的压力,单位利益与内审人员利益的一致性,必然会使内审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特别是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时,审计人员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愿揭示舞弊行为,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正是因为独立性受限,高校内审工作无法往深层次发展。

(4)审计观念落后,多强调监督职能,而忽视服务职能

目前,高校内审工作大多局限于本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物质采购跟踪、基建预决算等方面,这些工作大多是内审的经常性工作,且都有一个特征即凸现了审计的“监督”职能,但就高校内审工作而言,还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上来,监督与服务并重,只强调“监督”,而很少考虑如何为单位增效,如何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就会人为地缩小内审工作范围,就很可能造成领导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反感,使内审陷于被动地位。

(5)内审工作计划性不强,开展工作较被动

大多数高校的内审工作,在一定时期内的审计任务与项目,内审机构与人员心中无数,内审工作的开展,大多是按领导的指派和交待办理。因为无法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工作计划,就使得内审部门被动的开展工作,从而束缚了审计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6)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影响了审计质量

由于高校内审工作的涉及面十分广泛,内审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除审计、财务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校管理、法律、经济学以及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胜任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工作。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调配而来的,专业的审计人员较少,这样从总体上看,高校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知识不全面、不扎实;二是实践经验不丰富、不完善。又由于内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这就使得审计工作缺乏深度与广度,在工作中很少有突破性的发展。

2.完善高校内审工作的对策

(1)工作要积极主动,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观念,取得领导的支持与信任

首先,内审部门应在维护本单位利益,加强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完善内控制度及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工作做出了成绩,领导自然会重视与支持;第二,要经常向领导汇报工作,沟通审计工作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当好参谋,使领导不断了解、理解审计工作。

(2)大力推进内审工作的创新

高校内审工作开展20年来,产生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探索创新。实践证明,高校内审工作也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没有创新,就会陷入停滞和僵化。当前高校内审工作的创新,应着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第一,要创新工作理念。要提升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如果能在事前防范,就可避免损失的发生;第二,要创新工作目标,不断拓展审计领域。目标就是管理加效益,内审工作目标应放在促进部门与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上来;第三,要创新工作方式。高校内审人员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第四,要创新工作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经济犯罪手段也越来越隐蔽,方法也越来越巧妙,这些都给高校内部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进—步提高高校内审工作的质量

审计质量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提高高校内审工作质量,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提高内审工作质量,首先,要在加强审计综合分析、使审计结果成为决策的依据上下功夫;第二,要重视未曾涉及到的重要领域,主要探索教育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把审计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结合起来;第三,要把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结合起来,实现以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转变,将查错防弊与效益、效率、效果审计结合起来,实现以查错防弊为主向绩效审计为主的转变,争取审计工作每年有提高;第四,要积极探索,稳步推行高校内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结果公告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国目前正在稳步推行,高校实行内审结果公告有助于扩大教职工的知情权,有助手民主理财,并且能够从正面扩大审计影响。

(4)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制度建设

设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内审职能的重要保证,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因此高校应按照国家文件精神,设置由高校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的独立的内审部门,配备相应的专职审计人员,审计队伍必须业务素质过硬,年龄结构和技术职称职务合理,并且要保持审计人员的稳定

性。同时,要根据《审计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文件规定结合高校实际制定出内审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具体说来一个独立的高校内审部门应根据其所担负的职责尽快制定出学校的内部审计规定、有关物资采购跟踪的审计制度、有关修缮的审计制度、经济合同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审计人员工作纪律以及具体的审计岗位职责等。

(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思想和业务素质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落实审计制度、促进审计工作持续开展和实现审计目的的关键。首先,加强内审人员政治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树立内审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对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培训,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高尚品质,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引导审计人员通过工作实践,及时总结内审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的能力;三是要在进一步完善审计队伍准入制度,实行执证上岗的墓础上,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使审计工作队伍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四是通过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或专业的培训班,弥补现有内审人员知识之不足,使审计人员成为多面手,从而有效地开展内审工作。

(6)处理好与被审计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

长期以来,审计与被审计部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审计是经济监督的职能部门,被审计单位则是受审、被查、被监督者,从这个角度讲,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的;但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本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这点讲又是统一的。高校内审人员只要本着对审计工作“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即正确认识和理解审计的职能作用,内审不仅只是查处问题,还应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单位,帮助被审单位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内控制度,提出改进工作、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和措施,达到促进被审单位树立财经法律意识与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目的。只要贯彻好了“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就能得到被审单位的理解与配合,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

总的说来,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可以促进高校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其在促使高校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杜绝教育经费浪费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予以完善,不能流于形式。

推荐访问:审计工作 对策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