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为本”视域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提问设计

在真实的实验教学中,经常有老师反映,学生在观察实验和做实验时大多是浮于对实验现象“有意思”的关注,即没光、没火、没爆炸的实验没意思,现象结束了,实验也结束了。所以很多化学教学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甚至没有化学实验。即使进行实验教学,也只是视频实验或者演示实验,无法体现实验的价值。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解决上述“看”实验的问题,还得重视实验教学的有效提问。只有对实验教学进行有效提问设计,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对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使实验教学成为“素养为本”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为笔者在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钠性质的教学时,对钠单质与水反应的常规实验进行有效提问的教学设计。

1.情境性问题

情境性问题,是指基于真实环境或者真实问题所提出的具有学科知识、学科内涵或者学科思考价值的问题。在钠与水反应这一实验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以下情境性问题:①金属钠保存于何种液体中?②金属钠在煤油中的位置,说明它的密度大小是什么关系?③能用小刀切开钠说明了钠具有什么性质?④观察金属钠的颜色、延展性、软硬程度,并让学生绘制表格总结出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学生宏观辨识物质的形态,并思考对应的性质。讲解钠性质时,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思维链,有利于培育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解构性”问题

“解构性”问题,即将复杂的实验现象拆成递进、可理解的實验问题,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培育其核心素养。

钠单质与水反应的现象在教学时简化为“浮、熔、游、响、红”。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给出方程式,然后用实验验证这个反应。其实这五个现象有很好的思维递进性。可以将其设计成“解构、递进”的问题,如:①钠先沉在煤油底部,后浮于水面上,说明三者的密度大小关系;②根据钠块在水面变成了球状,请你判断钠的熔沸点高低、反应的吸放热情况;③四处游动、发出声音,原因是什么;④请你推测产生的气体;⑤将反应后的溶液滴入几滴酚酞,为什么变红色;⑥结合以上几点请你归纳钠单质在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尝试书写出化学方程式(需要配平)。

设计意图:根据现象比较煤油、钠、水三者的密度大小,培养学生收集证据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钠变成球状是因为钠与水反应放热,被熔化了,所以钠熔点很低。四处游动和产生嘶嘶声,是因为反应产生了气体,推动钠运动。学生进一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模型,推理化合价有升必有降,所以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氢气。培养了学生基于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基于化学模型进行推理判断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分析酚酞变红,因为生成了碱性的氢氧化钠。引导学生探究钠与水方程式的书写,培养了学生从能量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宏观吸放热现象,培养了学生“变化观念”的核心素养。

3.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

为了进一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深挖基于常规实验的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笔者在钠与水反应常规教学之后设计了如下几个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①钠的金属性很强,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单质,请你设计实验并验证你的猜想;②钠的导电导热性很好,在实际生产中,还有没有其他用途;③在钛金属的冶炼中,用到了金属钠,请你查阅资料,了解其工业生产过程,并作出解释。

探究性问题:笔者提出了如果将煤油与水混合,然后投入钠粒,会出现什么现象,请你作出猜想,设计探究实验,并作出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实验问题和探究性实验问题,学生主动运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现象。发现有价值的化学科学问题,进行资料查阅、推理、分析,建立相应的模型,并用相应的化学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科学本质和规律。从而培育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有效提问策略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高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灵活设计并应用有效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促进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化学教师可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设计有效的教学提问环节、改进优化实验教学方式,让每一节实验教学课都精彩纷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中学

推荐访问:视域 为本 素养 实验教学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