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歌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而中国被公认为风筝的故乡,概括来说,风筝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削竹为鹊,成而飞之

首先,巧匠鲁班“削竹为鹊,成而飞之”,这是风筝的前身。这时的风筝使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和想象空间,欣赏着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工艺品,这是一件多么惬意而骄傲的事情啊!

风入竹哨,得名“风筝”

其次,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如同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如此,这种艺术品得其正名了。这时候的风筝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视觉盛宴,而且使听觉也获得了一种别样的享受。

神火乌鸦

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以达到军事上的目的。风筝跳出艺术品的范畴,而有了更加实用的功能。因此,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而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则立有一块说明牌,上面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对于风筝而言,第三阶段的发展意义尤为重要。因为,风筝在艺术范围内是无法和其他巧夺天工的丝绸、陶瓷等工艺品相比的,它的重要意义更体现在自身及其衍生品的实用意义方面。我国风筝的发明,对后来世界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

1749年

美国哥拉斯葛大学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1752年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

1804年

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

1893年

英国人劳伦斯为美国气象局设计了一种可以装在箱中的可拆卸的风筝,以便将仪器带到高空测量风速、温度和高度,推动了气象事业的发展。

1894年

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1899年

美国的莱特兄弟制作了一个双身的风筝,用来观察它在空中的翻滚动作和如何借助空气的浮力由下降转向上升,从而发明了机翼,并在此基础上于1903年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用内燃机作动力的飞机。

1911年

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在试验英格兰和纽约、芬兰之间无线电通讯时,不巧遇到暴风,把天线给刮断了。紧急中马可尼将电线拴到风筝上升空,使首次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发报试验获得成功。

此外,英国的亢里夫顿悬桥长达700多英尺,宽30多英尺,高出它所跨度的亚逢河200余英尺。英国桥梁建筑师利用巨型风筝把钢缆拉到对岸,成功地架起了悬桥,被人们传为佳话。

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在荷兰,海洋救生局用风筝作为一种营救工具;在风筝上安装无线控制照相机,可以进行空中摄影;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在风筝上安装喷水器,可喷洒悬崖上的植物……风筝在艺术品之外的广阔领域,也在用人类智慧的头脑这根线牵引着,越飞越高,尽展技艺。

编辑/孙栎栎

推荐访问: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