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中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初探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因此日语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语言技能。纵观日语教学目标,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本文以日语教学中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探究对象。

关键词:日语教学;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同语言交际能力相比,非语言交际能力体现了一个人在正式或非正式社交场合中的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在培养难度上要比语言交际能力培养高很多,因此,以更多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和作用,日语教学中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内容以及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和作用

(一)非语言交际的概念

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相对,又相互补充。总体来说,非语言交际包括除语言交际之外的其他交际行为,包括面部表情、眼睛对视、身体接触或近距离接触、手势以及身体距离等,并且是在正式或非正式交流场合中经常用到的一种交际形式,尤其是在重要的国际交流场合,非语言交际行为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文化修养,还代表着本国形象[1]。

(二)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首先,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交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即为了向对方传达某个信息,虽然非语言交际的难度比语言交际更大,但是却更加直观、有效;其次,非语言交际是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

二、日语教学中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内容

(一)面部表情

中日两国在面部表情上的差异较大。日本人不轻易以表情流露感情,总是一脸温和,这是一种较为审慎的“安全”交际表情;中国人在这方面较为放得开,表情丰富,总体上保持着一种较为亲近的交际表情,给人以更加亲和的感觉。

(二)眼睛对视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日两国在眼睛对视的问题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日本人在和对方交流时视线总是停留在人的颈部,避免与对方对视,因为他们认为和对方对视是一种挑衅行为,是非常不礼貌的;中国人在和对方交流时则更多的注意眼神之间的交流,并且将对视视作一种真诚的表现[2]。

(三)身体接触或近距离接触

由身体接触传递信息的文化交流方式被称为接触文化或非接触文化,而日本人和中国人都属于非接触文化,这和两国有着相同的文化根源有关,但是日本人在初次见面时基本上是以鞠躬为主,而中国人则倾向于握手并说“你好”。

(四)手势

本文以三种手势为例进行分析。第一,拇指和食指圈成圆圈,然后张开其他三个手指,在中国这表示好或OK,在日本则表示钱;第二,伸出小拇指,在中国表示差,在日本表示情人;第三,用手指在太阳穴周围转圈,在中国表示思考,在日本表示被炒鱿鱼。

(五)身体距离

在正常的社交场合中,保持适当的身体距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方面,中国和日本都是相对比较保守的国家,而两者相比,日本比中国的身体距离要稍大一些,这源于日本更注重个人私有空间的保持,习惯与外界人或事物保持一种天然的距离。

三、日语教学中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教师要丰富非语言交际知识,提升非语言交际能力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学习和总结非语言交际知识以提升自己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为日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组织实践性教学,锻炼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

与语言交际不同,非语言交际偏重“动手动脚”,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才能学会标准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否则只能是邯郸学步。因此,教师要经常性的组织各类实践性教学,例如举办社交晚会、Party等,让学生尝试用日本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与他人交流。

(三)搜集和整理教学资料,直观展示日本非语言交际行为

日本是一个比较讲究细节的国家,所以其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很多细节上都值得推敲。为更好的在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教师有必要在课余时间搜集和整理教学资料(最好是视频),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示日本非语言交际行为,并通过拆分动作的方式详述整个行为过程。

結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语言上也有着极深的渊源,但是经过多年发展,两国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分清楚中日两国之间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差异,并集中培养学生的日本非语言交际方式。

参考文献:

[1]井焕茹, 朱世波. 日语教学中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J]. 教育探索, 2016(10):25-26.

[2]段绪佳. 日语教学中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思考[J]. 西部皮革, 2017, 39(10):219-219.

推荐访问:日语 初探 中学生 交际能力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