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的构造有多种形式,设计者可以根据建筑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对合理的结构。框架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柱、梁、板的设计,综合考虑结构的实际操作难度和结构的整体性能,使框架结构更好的为建筑的施工服务。本文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设施工设计中,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设计是比较基础的设计,建筑结构工程师进行科学的框架结构设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更要引起重视,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处理,从而打造出高质量的建筑。

一、框架结构的主要类型

根据框架的施工方式,可将框架结构划分为以下四种:

(1)全现浇式框架。全现浇式框架的承重结构都是现场浇筑的,由于其整体性较好,所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全现浇式框架的设计与施工中梁、柱、楼板需要施工者到现场直接进行施工。这种框架的施工中会消耗大量的材料,还会使施工的工期延长。

(2)半现浇式框架。半现浇式框架结构的施工需要预制,设计与施工的工程中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浇筑量,使生产成本有所减少。但半现浇式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整体结构性能经常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

(3)装配式框架。装配式框架结构也需要预制,一般是由施工者在预制场内完成预制,然后在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该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起到减少施工工期的作用,材料用量较少,成本和时间呗有效减少。但是,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弱,整体结构性能也较低。

(4)装配整体式框架。装配整体式框架的设计融合了现浇框架结构和装配式框架结构的优点,其抗震性能和整体结构性能都很好。但这种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较为复杂,需要施工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经验,需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2]。

根据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可以将其分为三种:

(1)底层框架结构。当平面空间较大或者是对建筑有较高的外观要求时,一般会采用底层框架结构。这种结构的上层一般会采用混合结构,结构在整体上因此而出现底部柔性较好、顶部刚性较好的情况。这种结构能有效节约生产成本,但其抗震性能较弱。

(2)内框架结构。在内框街结构的施工中,会用到砖块和钢筋混凝土材料,这就使得框架的荷载较大、刚性较好。内框架结构的施工特点使建筑结构不易变形,但刚性较好导致其抗震能力较弱。

(3)全框架结构。全框架结构是一种性能较为全面的结构,这种结构不仅有很强的抗震能力,还能使建筑的整体性能得到提升。

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1)材料准备。在专门的钢筋加工车间做好各种钢材料的前期下料工作,根据需要,批量裁切、弯折箍型,然后分门别类放置一旁,待需要之时,与领料人员办理清楚领用手续。某些特殊型材,需要在订制单位根据工期提前制作完成。器材处按照施工要求准备足够的焊条等耗材、钳子扳手等工具。在施工现场,材料应放置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一些小部件小型材,可以临时固定、绑扎在钢筋骨架上,以免丢失或伤人。

(2)焊接与绑扎施工。在每一次领用焊条之后,要对焊条做一些简单的焊接试验。在焊接过程中,要逐点焊接,避免出现漏焊,并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在绑扎钢筋的时候,要注意施工安全,尽量避免伤害事故。在摆放固定钢筋架的时候,要注意找平与衔接的准确性。整体钢架的连接点比较多,在施工中要使用反复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杜绝连接遗漏。

(3)放样与下料施工。不同种类的钢材料,热胀冷缩的系数是不同的,二次加工后的连接方式是不同的,应力消除的周期与变化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放样与下料的时候,要留有足够的余量,这个余量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根据经验,材料总长不超过24米,保留余量为5毫米,总长超过24米,保留余量为8毫米。保留余量不宜过长,以免出现残留端头伤人事故。

2.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1)定位标高施工。使用经纬仪,构建符合设计要求的纵横轴线,使用水平仪,根据各点坐标确定相对标高。在光线较为昏暗的地方,可以使用油漆等做好标记。在放线定高的过程中,要细致认真,精准记录(用±0.O00M表示)。然后由质检员或技术负责人复测,由现场监理工程师复核。在随后的基础模板的安装中,要把垂直度控制在3毫米的偏差中,使用细腻的水泥砂浆填补垫层与模板的结合处,以不漏浆为标准。最后,在模板上端拉通线校直,校验边线的顺直程度,并随时进行调整。

(2)支撑系统施工。模板的支撑系统承载着浇筑混凝土重量和振捣力道,必须牢固可靠,同时,模板是要方便拆卸的,因此,支撑系统必须具备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特性。立柱是承受重力的最主要部件,一般选用Φ48×3.5的钢管。立柱安装必须垂直。支架是连接立柱与分散重力的部件,在做横向连接的时候,一般采用剪刀撑连接方式,通过构造若干组三角形结构,达到稳定系统的目的。垫板的作用是增大摩擦、填补缝隙,在立柱底部、托架与立柱、托架与模板之间较多使用。托架的调平、模板的防泄漏等工作也要严格按照施工规章进行操作,在符合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安装质量。

(3)模板的拆除。在混凝土养护结束之后,就可以对模板进行拆卸了。拆卸的原则是安全第一,由后到前。由后到前的意思是说: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先拆最后搭建起来的部件,逐次按照搭建顺序,倒过来拆卸。对于拆下来的零部件,要按照规格分拣摆放,方便下次使用。避免丢失小零件、避免造成磕碰等伤人事件。

3.混凝土工程技术

(1)原料的验收与配比。验收时,要核准生产方的质量检验报告、厂家资质、生产日期、包装等;要按照不同使用地方的需求,提供符合标准的原料。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建筑立柱、承重梁、楼板的强度、柔韧度、坚固度是不同的。为了防止出现不同界面混凝土体积膨胀不匹配的情况,为了有效节约施工成本,就需要精密核算并控制好混凝土的原料配比。

(2)浇筑、振捣与养护。浇筑时要控制住浇筑厚度,立柱、承重梁、楼板,不同的混凝土造型,其浇筑厚度是不一样的,厚度太厚和太薄,都会对接下来的振捣有直接影响。振捣时一般分作两次完成,有利于混凝土层间咬合牢固,振捣时不得过振、漏振、欠振;严禁振动棒开动后长时间无人操控,而任由其振动,这样极易导致混凝土离析或胀爆模板等事故。养护要仔细考虑天气的影响,在温度适宜的时候,使用塑料布、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作保湿养护处理,以防干裂。当气温不符合养护温度时,要使用保温材料加以包裹,必要时搭建保温大棚,生火加热,设置专人看护以保证大棚内具备合适的温湿度。

总之,在整个建筑施工中,框架结构的施工比重较大,其自身整体重量小,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施工占用的时间不长,便于内部的有效使用。但是,这种施工方式也具有一定的不足,如混凝土浇筑量大、金属物料投入较多、成本增加、技术指标较高。为此,要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抓住技术要点,减少失误,提升品质。

参考文献:

[1] 高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加层优化设计[J].四川水泥,2016(2).

[2] 冯琛.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3).

[3] 韩亮,马少华.框架结构房屋的主体施工技术[J].门窗,2014(4).

[4] 刘晓军.五层框架结构在强震下的线性等效分析[J].山西建筑,2013(35).

[5] 赵林,蒋维燕.解析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设计方法[J].门窗,2013(4).

推荐访问:框架结构 建筑工程 建筑 分析 工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