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与民俗活动互动的文化学分析

摘要: 根据篮球运动与民俗活动互动发展的现实,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篮球运动的原始状态具有民俗性,两者之间具有诸多的共性和互补性,两者互动有充分的文化学基础。提出在我国节庆中应大力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积极吸收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使两者的互动得到更健康更好的发展,对发展农村体育服务的提出建议。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basketball and folk festival. To analyze from the view of culture analysis, the initial condition of basketball has folkways and there are many commonness and complement between them,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m has enough basis. China should vigorously spread folk culture in traditional festivals, positively absorb modern athletic culture, enabl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m obtain more health and better development. The sugges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service is proposed.

关键词: 篮球运动;民俗活动;互动;文化学

Key words: basketball sport;folkloer festivals;interact;culturology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003-02

0引言

篮球运动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发展起来的现代竞技运动,是西方竞技体育最具代表性的运动项目之一,进入我国后,由于其自身的诸多优点,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在民俗节庆中备受青睐的民俗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当前仍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人们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民俗活动与篮球运动分别作为传承中西文化的载体,在我国村落社区中深受群众的欢迎,共同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广西灵山县的村落社区,在很多民俗节庆中协调举办篮球运动,两者有互相促进、互动发展的作用[1]。中西文化已有长期的冲突和交融历史,其过程极大地丰富了两者的内容,促进其发展完善,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容回避的发展之路。从文化的层次研究社会活动的发展规律,越来越受到广大专家的重视,如对中国足球的问题,卢元镇先生在《中国体育的文化学特征》一文中就提出,“找了三十年没有找出我们中国足球落后的原因。今天,有必要从文化根源上找一找。”对民俗活动和篮球运动的互动发展问题,也应从文化学的层面进行研究,利于总结两者互动的根本原因,对挖掘东西文化之优势加以利用,探索民俗节庆活动的传承途径和农村体育的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1篮球运动与民俗活动互动的概况

在对广西灵山县多个村镇民俗节庆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其活动与篮球运动互动开展的基础上,于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进一步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四市中影响较大、参与的群众较多的村镇级民俗节庆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其中也有部分民俗节庆活动与篮球运动的互动举办,并呈现以下特征:首先是篮球运动与农村民俗活动的互动效果越来越显著。通过篮球运动吸引年轻人参加,他们参加篮球运动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参与到民俗节庆的活动中,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希望,能有所缓解民俗活动后继无人的困境,同时,民俗活动从篮球运动中吸收了适合现代发展的竞技、娱乐和参与元素,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体育竞技文化在村落社区的交融共进。其次是篮球运动和农村民俗活动的互动机制仍处于原始的自发状态。在开展篮球运动实现互动的民俗节庆中,除为数不多的乡镇级节庆已由当地镇政府接办外,两项活动均是由民间组织者主办,参加者基本是当地居民群众,所办的活动均是通过村落中有威望的组织者口头约定并传达,或通过贴海报的形式公布,并一直沿袭下来,两者的互动状况具有显著的民间性和原始自发性。另外,有部分民俗节庆只开展民俗活动,或只开展篮球赛,没有实现两者的互动。

2篮球运动与民俗活动互动的文化学分析

2.1 篮球运动的起源及最初发展的民俗性解读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2],“现代文化的来源之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或有价值的部分”[3],篮球运动作为现代竞技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发源发展之初具有显著的民俗性。其一,篮球起源的雏形属于当地的民俗活动。“篮球运动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的基督教青年干部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于1891年发明,当时他看到当地儿童在做摘桃投入篮筐的游戏——在一块场地的两端设置两个竹制的桃筐,展开投桃入筐的比赛,受启发,发明了投篮游戏,这便是篮球运动的雏形”[4],儿童摘桃投入篮筐的游戏,显然是民俗活动,来源于这一活动的篮球运动雏形应属民俗活动。其二,篮球起源目的及流传形式属于民俗活动的范畴。“1891年,马萨诸塞州的基督教青年会办的学院的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发起和组织篮球比赛,是为了在秋季橄榄球赛和春季棒球赛之间填补赛季空隙。篮球运动在美国兴起不久,就迅速在生活水平一般的移民居住区里流传开来,许多地方的篮球队按族裔很快地组织起来,如底特律斧稿队(爱尔兰人)、纽瓦克体协(犹太人为主)、哈莱姆文艺复兴队(黑人)和布法罗城日耳曼人队等。之后不久,一些企业为丰富劳工业余生活,组建起企业篮球队,使篮球在普通民众中迅速普及开来。”[5],“填补赛季空隙”是其起源的初衷,具有民俗活动的休闲娱乐特性,当时的篮球运动由“族裔”及“普通民众”中流传及普及,两者恰是民俗传承的主流,应归民俗活动的范畴。其三,我国篮球运动的早期以民俗活动形式开展。篮球运动于1895年传入中国,“经十多年的开展后,于1910年10月在南京举办的旧中国第1届全运会,在会后进行篮球表演。至1914年5月的旧中国第2届全运会上把篮球运动列为比赛项目”[6],即篮球运动在中国最初的十多年里,仅是以游戏或表演的形式出现的观赏性娱乐活动,与民俗活动的开展形式是一致的。另外,从竞技体育文化形态的角度研究,其演进过程是“玩耍(play)—游戏(game)—竞技体育(sport)”[7]。可见,朔其根源,篮球运动在发源开展之初与当时的橄榄球赛和棒球赛并不能相提并论,而是先以民俗活动的形式开展的,属于美国的民俗活动,与西方的竞技文化相去甚远,而与我国的民俗活动更为接近和相通。

2.2 篮球运动与民俗活动在现代社会的共性分析

2.2.1 目的功能的一致第一,目的方面,民俗节庆中的活动,最初目的是祈福、娱乐、祭祀娱神等,并逐渐增加娱人功能,在现代社会,随着活动的演进,娱人功能的成分不断增加,如各地的舞龙舞狮,黎塘镇的舞炸炮龙,烟墩镇的镭大鼓,康熙岭镇、江平镇、那马镇和山口镇的游行表演等,人们无不沉醉在活动的娱乐中,娱神功能已大大弱化,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已成了主要目的,随着活动的代代相传,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这一趋势会更为明显。这样,与篮球运动的举办目的就越来越接近,共同满足人们休闲娱乐为最主要目的。第二,在功能方面,民俗具有教育、娱乐、宣泄等功能[2],在现实的民俗活动中,这些功能已能充分地体现;而篮球运动已是学校体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并在社会体育中被广泛作为娱乐休闲的重要项目,其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得到普遍认可,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攻击性,“人们用体育运动来培养竞争意识,同时用体育运动来消释社会竞争中表现出来的攻击性、侵略天性”[7],可见,以竞技为主要形式的篮球运动的宣泄功也非常突出。是民俗活动和篮球运动互动开展的重要基础。

2.2.2 特征的相容及趋同一方面,当前的村落篮球运动仍具有明显的民俗性。如举办目的以消遣娱乐、增加节庆热闹氛围为主,游戏味浓、锦标性弱化,“我国农村的节庆体育比赛……在一定的时候和场合需要认真执行规则、严格按相关的程序进行,而有时则要结合当地人们的观念和习惯需要进行灵活变通,否则就无法顺利举办”[8],很多以族群为单位组队,其举办形式较为松散,参赛队和参赛人员都具有随意性,甚至走访的亲戚也可以参赛,竞赛规程的要求不够严密,甚至不制订竞赛规程,呈民俗活动极浓的人性与人情味特征。另一方面,民俗节庆中的现代竞技性不断增强。具有悠久历史的村落民俗节庆中,民俗性虽然仍是主流,但竞技项目不断增加,竞技性不断加强是其流变趋势[9],且很多竞赛项目就是仿照篮球赛的竞赛制度和举办方法,两者在开展形式与内涵上具有趋同性,体现其价值取向有接近的趋势。另外,民俗具有的集体性、传承和扩布性、稳定与变异性、规范性和服务性等特征[2],也是篮球运动所具有的,这些都成为了两者共同互动的基础。

2.3 以中西文化为基础的民俗活动与篮球运动的互补性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分别是民俗活动和篮球运动的基础之源,从汉朝时期开始,东西文化就开始了冲突和交融,并呈现了利于两者发展的共生互补性。第一,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存在无分析的综合与混沌直觉的缺陷,导致忽略人关于自然的科学探讨的不良影响,西方的天人之别观念正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但西方当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片面发展,反过来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中国的天人合一在现代的深刻意义可以为西方克服因强调天人对立、主管对立所造成的困境;据此,篮球竞技文化强调人对球的控制以达到得分取胜的目的,会陷入人球分离的困境,民俗文化中人与场地器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如武术中的人剑合一等思想,能有效地弥补人球对立的不足,从而达到互补。第二,中国文化思想的道德精神倡导人性味、人情味、人道味,也更富有生活色彩,有比西方思想更为突出和直接的重人精神,这都可以成为西方思想精神的借鉴,而西方文化的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等理性色彩,也极大地充实中国的道德精神;中国民俗中包含道德精神之人性特征,与篮球中竞赛的规范性、规则的客观性、判罚的公平性等能够达成很好的互补,使两者能处在一定的平衡点协调发展。第三,中国文化注重确立主体的自觉性和内在意义,具有浑然一体、冥然契合的整体性,但也弱化了人对外在世界的执着探求,造成对个体精神与个性的限制,而西方文化思想标榜的理性、个性自由与个性解放,极利于人的成长,但一味地强调个性扩张,也导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强烈对峙,如西方社会出现的精神危机和价值危机,所以中国传统的内敛品格与西方个性成长体现了各自互补的必要性;篮球中的个人身体素质条件,场上的各项技术统计等宣扬个性的扩张,其可以有效缓解民俗活动中众多清规戒律、等级森严等运作常规对个性自由的扼杀,但其导致个人与集体的矛盾,影响球队的整体协调发展与进步,从中国文化中的重领悟和体认的直觉思维得以弥补。

篮球运动与民俗活动的互补性,一方面使民俗活动的规范性、竞技性逐步加强,且其竞技的制度、形式、部分标准等大都来自篮球运动,形成了对其进行现代化集中开发[9]的优势所在,也是更多地吸引青年人的元素;另一方面,村落中的篮球运动存在大量的人性味、人情味等元素,球队具有突出的草根特征,篮球运动融合了民俗文化,成为其在村落中扎根的基础。

3小结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经历长期的冲突和融合后,两者获得了共荣互补的发展动力,成为了民俗活动和篮球运动互动的理论依据,为我国民俗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共荣发展提供了参考。根据当前民俗活动和篮球运动的互动效果显著、但仍处在原始和自发的发展阶段等现实,在节庆不断增多的现代社会,两者的互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在我国众多的民俗活动中应大力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积极吸收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使两者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获得更为充足的互动动力,从而促使互动范围逐步扩大、内容不断充实,吸引更多层次的群众参加,并通过民俗节庆中篮球赛事的带动效应,使农村体育活动得到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乃琼,李志清,石健东.农村篮球运动与民俗节庆互动发展的研究——以广西灵山县农村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4):13-16.

[2]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2:27-31,11-27.

[3]王玉德著.文化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13.

[4]王家宏主编.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1.

[5]王恩铭编著.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311.

[6]叶国雄,陈树华主编.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24.

[7]卢元镇编著.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94,69

[8]李乃琼,李志清,石健东.大学生与农村节庆体育活动互动研究——以广西灵山县、横县农村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3):23.

[9]李乃琼,李志清.经济开发背景下民俗节庆体育活动流变趋势的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22)3:52-54.

推荐访问:文化学 互动 民俗 篮球运动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