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善庆:学问不断攀峯景观不时落地

文化创造力的“能工巧匠”,文化生产力的“长跑健将”,文化表现力的“布道大师”

这就是卢善庆教授和他的美丽人生。

对于一个研究学问的人来说,人们不仅敬佩他有这样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以及学术地位,而且更加注重他真正创造出什么,给他人、给社会、给国家“贡献”出什么。两者构成一种景象。

扎跟文化沃土,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不懈求索,落地生根,多年来卢善庆教授正是为“学”“问”并重而不断释放着才情和正能量。他的经历和成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文化创造力和文化生产力。

多重文化的结构为卢善庆教授“学”“用”并重打下坚实的理论指导的基础。他1939年8月生于扬州,就读于厦门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扬州临长江、贯运河,是温柔水乡。卢善庆17岁前,浸淫于江河文化。后考进大学,来到了“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厦门,生存、生活58年,受到了海洋文化大气、粗粝的熏陶。加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美学几乎囊括了人类最灿烂、最卓越的世界文化”。如此一来,融古汲今,中西兼并,使卢善庆教授视野开阔,胸有珠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以在科研上主攻中国近代美学、旅游美学、西方美学和台湾美学等四个方面,跻身于中国当代美学家。其主要著作《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王国维文艺美学观》、《美学基本理论》等成为大学使用教材和研究生必读书。

在埋首笔耕口耘之余,卢善庆教授还将目光投向社会,以自已的专业和识见为城市景观和文化构建添枝加叶。从厦门环岛路“椰风寨”等的命名,到厦门市花、市树、市鸟和厦门二十名景评选命名的倡导、参与和主持;从长泰漂流、发现之旅的一路关注和投入、漳州云洞岩朱子公祠布展,到泉州李光地故居、普照寺、雪峰寺的踏访,长泰新八景、平和三平寺十景的评选命名等,都无不饱含卢教授的才情和创造。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许多人对卢善庆教授数十年如一日的“学”“用”并重深表敬佩,其实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把“学”作为“用”的对接和指导,又将“用”总结和上升到“学”,大致有三方面:

一、充分运用文化积累,无论是继承古典园林“借景”手法,还是历代名景分布、组合和命名模式的借鉴,均在不同景观个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得到社会认同,有的成了地标。

二、上升到时空观的哲学高度,也就是空间的最大化、最优化和时间的幽古化、雅训化。

三、构建崭新和时尚的学科,相继出版了《景观文化学》(2007)、《建筑景观三十三说》(2009)、《山水景观信天游》(2012)等系列著作,装点美丽。

推荐访问:落地 学问 景观 卢善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