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新形态

[摘|菀猐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全新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始终不渝地为完善和发展人民民主政治而探索创新,使这个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提高、文化进步、公平正义、民族团结、国力增强的有力保证,并以建设性的态度、主体性的思维,吸收世界政治文明的最新成果,积极投身中国人民民主发展的丰富实践,把人民民主政治推到新境界。

[关键词]民主政治;中国特色;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 D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4479(2017)04-0015-07

现代中国政治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先导、组成部分和根本保证。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政治发展方面,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人民民主取得了很大发展。这里,笔者尝试从回顾与总结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与成就的视角,做些讨论与辨析。

一、中国政治改革不能墨守西方的政治逻辑

中国政治改革不能墨守西方的政治逻辑,复制它们的制度模式,而应当在世界文明成果基础上,走自己的路,创造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人们知道,西方学界适应工业革命时代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需要,批判神学专制主义政治观,总结资本执掌国家权力的实践与经验,阐述其政治模式与发展逻辑,建立了现代西方政治学说,为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学理基础。推翻王朝专制统治、走上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在变革中国古典的政治思想和传统、建设中国现代的政治体系时,不能不研究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和发展实践,借鉴世界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可以说,100多年来,这种学习和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由于先入为主、习以为常、路径依赖、眈于学理、脱离实际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学人以西方政治发展逻辑作为普遍规律,视西方民主模式为圭臬,无视、错解甚至否定中国人创造的人民民主制度与理论,这是需要作进一步探讨的。

众所周知,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阶级利益的学理表现,现代西方政治学说不能不深刻地打上资产阶级的烙印,并带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坚持西方中心论,就是把欧美政治发展的逻辑宣扬为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规律,把西方的议会选举、多党竞争、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模式鼓吹为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适应资本统治和扩张的需要,同时把它强加给东方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越来越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弊病和乱象丛生,呈现出衰败的迹象,陷入了种种困境,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有識之士的揭露和批判。因此,西方政治学说值得研究和借鉴,但不能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指导原理。

人类社会不是按一种蓝图制造的机器,而是现实的人群历史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共同体。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群构成、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地缘政治环境的不同,其国家权力的结构、特征、发展逻辑和运行规制必然存在很大差别。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形式都是自己民族历史发展和现实条件的产物,不会一模一样,可以相互借鉴,但不能抄来搬去。美英法德日的政治形式就各有不同。中国人在清亡之后也曾搬来西方议会选举、多党竞争、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结果陷入军阀混战、国家分裂、日本入侵的危局;20世纪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西方“民主输出”战略下,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国家发展屡屡遭遇挫折和败落;还有一些“颜色革命”的国家也在亦步亦趋地仿照西方民主模式,结果陷入了严重动乱和内战的局面。可见,所谓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是政治发展灵丹妙药的神话正在破灭。近年来,欧美一些政治学家和有识之士面对新的历史挑战,也在进行思考与探讨,美国政治学家S.亨廷顿就讨论过亚洲是“不自由的民主”的老家、民主被用来“促进和谐与稳定”的观点。不久前,匈牙利总理O.欧尔班和波兰执政的法律与公正党领导人J.卡钦斯基在波兰喀尔巴阡山进行了长时间会晤,旨在清理25年来“后共产主义”留下的自由遗产,而采纳新加坡、中国、俄罗斯和土耳其那样的模式,并推进“非自由民主”模式向中欧扩展,这对吃过“民主”苦头的中东欧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独特的国情、丰厚的政治文明遗产、人民民主的革命成果和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等条件,决定了现代中国的政治改革必须遵循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吸收并消化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走一条突破西方政治逻辑、创新政治制度模式的变革之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民为本、与时俱进、变革创新、独立自主的原则与方法,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创新优秀传统,适应中国发展和时代潮流的要求,历尽数十年之功,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建设起一套不同于西方民主模式的人民民主制度。

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这个崭新民主制度,突破西方政治发展逻辑和制度模式,对此需要做出历史的学术的界定和阐明。中国学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提升学术自信心和政治定力,开展政治学术理论的变革创新。历史上中国人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宝贵的成果,当下要把中国人民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和宝贵经验总结提升起来,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高度,阐明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基础、发展规律、独特创造、制度优势,建设一个弘扬中国精神、充满中国智慧、展现中国气派,形成中国话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说理论体系,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积极参与世界治理、发展人类政治文明提供理论学术支撑。

在当今人类世界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时代、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融合的时代、中国人在世界东方全面崛起的时代,认同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按照中国传统与发展逻辑理解人民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改革,正在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从上个世纪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H.施密特,到美国政治思想家Z.布热津斯基、H.基辛格,到21世纪的美国政治学家F.福山,都在自己的著述里按照这种思维方式解析中国。中国学人更要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学术使命,作出历史的担当。

二、回眸昨天:为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而奋斗

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成果。《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把民主作为纲领目标,走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民主理念、民主纲领和实践,是在实践进程和政治文化互动中,不断深化、不断完善、愈益堅定的。1922年党的二大,正式提出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纲领。在抗日战争新时期,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自己的民主政治思想和纲领。1935年,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提出了“人民共和国”的设想,又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宪政》《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对新民主主义政治做出了系统的论述,阐明了在今日谁能够领导人民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并实行民主政治,谁就是人民的救星;没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就要失败的,有了民主我们一定会胜利;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主要纲领就是“人民共和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它的国体是一切革命的阶级对于反革命汉奸们的专政,它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共和国政权形式的设想,并在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创立了三三制民主政权,乃至豆选方式;强调扩大党内民主是巩固与发展党的必要步骤,是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泼、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武器;提出要在党内实行民主生活教育,推进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发展统一战线和民众运动的民主生活。党的七大提出,领导全国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主的纲领,在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广泛地发展抗日统一战线民主。1939年在延安又建立了陕甘宁边区参政会,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

1949年6~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和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民族复杂、地域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交通信息不畅,发展很不平衡,刚刚经过多年战乱,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党从这个国情出发,继承中华政治优秀传统、吸取世界政治文明成果,创建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个全新的政治民主形式,迈出了建设独立、自由、民主、和平、统一和强盛新国家的征程。通过民主平等、讨论协商,推选中国共产党等各党派、各地区、各阶层、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等660多位代表共商民主建国大计。会议选出了由毛泽东为主席的全国委员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建设发展的根本方针、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成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民主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56人为政府委员,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独立和平民主建国的历史伟业,创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翻开了中国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篇章。我们以人民政协的政治形式,凝聚和动员全国各个党派、民族、团体、阶层和海外华侨人士的意愿和力量,发扬民主、广集民意、制定纲领、建设国家,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中国人的方案和经验,是现代人类民主形态的创新,载入20世纪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史册,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与理论价值。

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矢志不渝地带领中国人民发展人民民主政治制度。在实现恢复经济、改善民生、完善治理、巩固政权的基础上,按照中国的情况与经验,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普选,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第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规定,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根据宪法规定,大会选举和决定了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从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这样,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制度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全国范围确立起来。与此同时,把全国政协建设为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政治形式。从此,一个由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制度,以及新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出现在世界。

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党和国家的民主建设进行了新的探索。大会要求继续加强人民民主专政,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斗争,加强各民族团结,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则,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求重视党内的思想教育,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发展党内民主生活,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反对个人突出和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使党的民主原则和群众路线在一切方面得到贯彻执行;新党章作出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的规定,酝酿废除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大会开得民主生动团结,与会代表1026人,除了几位报告人,朱德、陈云、董必武等100多位代表还作了大会发言或书面发言。这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宝贵经验,对于今天全面从严治党、发展党内民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为争得民主、建设人民共和国的目标而奋斗。我们创造了全新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我们阐明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它应当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代表人民意愿、体现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实行人民管理;我们创造的“豆选”、“三三制”民主政权、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等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政治形式表明,民主形式应当符合国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丰富多彩。发展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民主核心力量的必要条件。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果和宝贵经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民主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

党对中国民主政治及其发展逻辑的科学认识,对民主政治制度、形式和发展道路的选择与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摸索、逐步总结、日益完善的。我们在10年内战时期,曾经搬用过俄国人的形式,如“苏维埃”、“红军”等等;在批评蒋介石独裁专制统治中,也对西方政治民主理论与模式作过许多研究、界说和肯定;我们创造了“三三制”政权、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体制与形式。有论者对我们党在那个时期的理论思考、纲领完善和形式探索,采取一种机械主义史观,主张一成不变、一字不差地照套下来。这种固化阶段性认识、不允许按照国情与时代进步改革创新,违背社会政治发展逻辑,是不可取的。

三、立足今天:努力开拓民主政治的新形态

任何突破前人和别人的思维、创造新制度的道路都是不平坦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对阶级斗争形势和党内状况估计出现偏差,发生了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倾向,乃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极大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民主集中制的严重错误。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彻底崩溃,更使我们痛切地认识到推进政治改革、发展人民民主和坚持民主集中制,事关社会主义的生死存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为开拓民主政治的新形态而努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迈出了我国政治改革的决定性步伐。首要的是为实现解放思想这个重大政治任务提供了保障条件,坚决纠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克服它对政治上层建筑的巨大破坏,以适应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家长制以及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问题入手,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废除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推行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改革;实行简政放权,恢复乡镇建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让各级组织焕发生机活力;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政治体制”的概念,破除了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僵化理解;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规划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十四大阐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基本纲领;十六大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目标;十七大、十八大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生命”的重大命题,阐明了实现更广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的发展道路,确定了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和路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制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举措,对腐败这个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展开了系统、深入、持续的坚决斗争,全面部署和推进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快政府简政放权、职能转变,建立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推进群团政治改革、加强法治中国建设,从严治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基本任务。

现今中国政治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上得到极大加强,代表结构更趋合理,代表更加充分行使权利;第二、在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备基础上,独创性地迈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创新探索;第三,改革与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与干部人事制度,全面实行了职务任期制和领导干部退休的制度,形成了党和国家领导机关正常换届和领导人有序更替的机制;第四、建设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管理体制,按照选贤任能原则制定和完善了干部选拔、培养和考核等比较系统完备的制度、办法和措施;第五、大力推进全面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密切结合,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六、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取得巨大进展。一个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潔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建设之中,特别是大刀阔斧的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提供了体制支撑;第七、一个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系正在建设和健全起来,廉政建设和肃贪反腐工作正在扎实深入、富有成效地进行;第八、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从严治党的政治战略,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科学、民本、依法的轨道上进取创新,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进程中不断提高,为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提供了扎实保障。

上述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为完善和发展人民民主政治而探索创新。这个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提高、文化进步、公平正义、民族团结、国力增强的有力制度保证和强劲政治动力,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活力,推动着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国和贸易国,使之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环顾当今世界,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能够体现人民意愿、对人类和历史负责、富有治国理政效益的现代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式。

在总结发展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新的实践成果时,我党极大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形成了中国的民主政治观与发展战略。我们阐明,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和谐社会的建设、民生的不断提高、先进文化的发展、公平正义的维护、人民福祉的实现,都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支撑和保证。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经济改革是以政治体制改革破题的,而政治改革将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目的,两者统一于现代化进程。我们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治国方略,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并为世界民主政治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

有论者按西方政治学观点,把我国实行的民主集中制体制,即由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民主政治体制,歪曲成专制独裁体制,以为只有实行了多党竞争、三权分立、议会选举的西方政治形式,才算得上民主。这种按西方政治逻辑,把权威和民主、集中和民主绝对对立起来,从而完全否定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人民民主本质、否定社会主义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观点,违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很难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现代化需要权威,社会主义变革和建设需要权威,权威与社会主义、集中和民主在现代化实践中从来是有机统一的。实践表明,只有一种既保持人民民主制度优势,又具有集中高效的的权威体制,才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事业获得成功的法宝。

四、瞻望明天:为世界民主政治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

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这些回顾和总结,让我们对中国政治改革的未来,形成新的视角,获得新的智慧,充满期许和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人类民主的新形态。在中国,民主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实践。按照西方逻辑来讨论政治发展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中国学人要敢于超越、勇于创新民主制度与形式,不再跟着别人后面走,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脱离中国民主发展进程,而应当以建设性的态度、主体性的思维,吸收世界政治文明最新成果,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民主发展的丰富实践,总结它的成果,阐明它的经验,研究它的问题,开掘新的资源,形成新的观点,探索新的答案,把人民民主政治推到新境界。

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政治改革还在路上,既不会一个早晨完成,也不会一帆风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成绩很大,但是与扩大人民民主的任务、同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攻坚克难、同破解难题的需要还不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体制、机制、规范、程序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着不少欠完善、不到位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方面还有诸多的不足;在治国理政的思维、理念、知识和能力上都有需要补齐的短板,还会遇到难以预料的新情况和新课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发展战略,为我们政治改革指明了正确的目标、发展的规划和前进的道路。解决发展中的复杂艰巨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的战略布局、不断开拓新路径、探索新方法、积极稳妥持续地推进政治改革。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政治改革的顶层设计、战略部署和组织安排,为改革在各个领域、各个地方的深入积极推进,提供了明晰的路径指引和广阔的创新空间。各地方各部门在具体落实、探索创新中已多有进展。像发展协商民主,广东、福建有“乡贤理事会”、“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浙江有“乡贤参议会”等创造。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路径,是从各方面更有效地调动广大干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改革抓在手上,创新理念、机制、方法、手段,及时总结经验,使各项改革真正落地,成为广泛的具体行动,逐步化解改革空转的情况。

必须懂得,中国政治改革的成败进退,关键在党,这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主要经验。苏共垮台根本上说就是党的领导蜕化变质。在今天国内外发展的复杂形势下,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面对党内存在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如果党不能正确坚定地应对,解决党内突出问题,那就会失去执政资格,被历史淘汰。因此,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就成为我国政治改革的最重要任务。党正在义无反顾地推进一系列重要工作:信仰缺失是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坚持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从中央开始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开展“两学一做”、把提高民生摆在首位,坚决克服脱离群众、违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不良表现与风气;以长远的全局的眼光规划与打造好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好一套培养、选拔和管理干部的制度体制,一套治党、管权、治吏的完备制度,实行党内的监督问责制度,解决好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问题,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把十八以来进行的重拳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斗争,毫不动摇地进行到底,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倡廉反腐规律,制定标本兼治的路子;认真破解党内存在的组织观念薄弱、组织涣散的问题,抓好基层组织,加强纪律建设,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中央权威,确保全党意志统一,步调一致。全党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都要提高认识、凝心聚力、祛病疗伤、激浊扬清,推进治党的制度化、法治化,開创党的建设新局面。全面扎实完成这个改革任务,是取得全面深化政治改革成功的根本保障和可靠路径。

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干部是政治改革关键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提出,必须抓好“关键的少数”。党深切地懂得,真正培养和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干部队伍,是一个极其艰巨又必须很好完成的关键核心任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机构创新、法规完备;还需要抓实学习型政党建设,抓好党员干部治国理政知识与能力现代化提升,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这是关系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千秋大计,必须警钟长鸣。

要提高贯彻依法以德治国、依规以德治党方针的自觉性。历史上,我国是个吏制完备的国家,吏治文化发达。历代统治集团遵循儒家以文化人、经世致用的传统,坚持人文的、道德礼义和治国理政能力的系统培育和严谨规范,培养出不少贤能兼具、忠诚履职的官吏。要以史为鉴,获取滋养与智慧,弘扬优秀传统,创新现代吏制。在今天,要以一种韧性的战斗精神坚持党的宗旨教育、人民公仆教育、执政为民教育、群众路线教育。这些必须落实于干部教育、培养和考核的体系之中,列入学校和社会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之中,从思想文化源头上,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思想基础。

推进中国政治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项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工程。它不能不是一个必然性与偶然性、规律性与选择性、客观性和主体性、现实条件和社会人群等各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历史过程。在党的领导下,按照中国政治改革的正确目标、发展逻辑和战略部署,渐进有序推进,我们必定到达成功的彼岸。

[ 注 释 ]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93页。

责任编辑:梁一群

推荐访问:中国 民主政治 开拓 特色 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