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双语教学

【摘要】日新月异的科技更新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汇融合使得“国际化”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作为传播全球先进科研成果和培养国际性人才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双语教学”应始终不忘“支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使命,并坚持以国际化的视野探讨其推广的意义,目的及应采用的方式手段。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双语教学的联系不仅是大势所趋,还能为两者发展历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争议提供解决方案,从而为中国高等教育步入世界舞台,接受世界挑战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双语教学;国际化

【Abstract】The rapidly updated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ing intersection fusion of different countries’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mad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becom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ssue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dustry. Therefore, “bilingual education” a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to promote the global advanced knowledge and develop international talents should always insist supporting the internaliz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o be its time errand. Moreover, it is better to us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o estimate the significance, aim and method of bilingual education. Resear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represent the general trend, but also provide the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s and debates that have happened during their developing processes. It may also contribute on supporting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o enter the world stage and undertake the global challenge.

【Key words】Chinese higher education;Bilingu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03-02

1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双语教学概念简析

1.1 中国高等教育的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地球村”早不再是学术文章开头的客套话,而是实实在在影响且改变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大时代背景。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排头兵更是为接纳,融入世界经济政治舞台正在做出巨大的改变。商务部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在华外资企业数量已超过65万家。而至2009年底,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也高达480亿美元。除了经济地位,正如美国宣称的一样,中国还是“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政治大国”。基辛格、布热津斯基提出的“G2”(中美共治)概念也体现了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的重要性。于此同时,在高新科技的协助下,中国文化也越来越为他国所推崇。从中国功夫到中国美食,从孙子兵法到孔孟文化,甚至之前被西方国家严格控制的中医草药如今也渐渐获得准入资格。

世界各主要国家间经济政治文化的沟通理解需要国际化的人才,而教育是承担这一重任的支柱产业。也正是这样,号称“世界语言”的英语地位作为是其他任何语种都难以望其项背的。目前全球已经有60多个国家以英语作为官方或者是第一语言。现今,众多高新科技和现代文明几乎都是用英语诠释传播的,不同语言的国民利用英语可以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使用英语是时代潮流也是国际惯例。单语言即使是技术型人才也已无法满足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紧密的双向沟通交流的需求,培养能熟练运用英语于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正是中国高等教育中推广“双语教学”的主要原因。

1.2 教育国际化的定义:通过时代背景分析不难看出,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国际化”是顺应当今经济政治文化需求的。早在1994年,著名学者Knight就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描述为将国际化和多样文化维度融入教学、研究和教学服务中去的过程。而这所谓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立足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本国的高等教育放在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国际大背景之下,不断追求卓越的一个发展过程。有些学者因此总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国家尊重民族个性同时针对全球化的影响做出的必然反应。

1.3 双语教学的定义:相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英国《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Bilingual)有更明确的定义,即指“了解并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而双语教学是指用第二语言或是一种外语来教授某一专业课程”。中国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鼓励“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双语教学,并力争在高新技术领域和适应WTO需要的专业中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7年又进一步强调“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更是明确要求高等学校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提供配套经费,重点做好双语师资的培养(教高函〔2010〕11号)。

2 教育国际化与双语教学的联系

单从背景及定义即可看出“教育国际化”与“双语教学”是密不可分但又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只有充分理解两者的联系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以正确的态度与方法实施双语教学,实现教育国际化,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2.1 教育国际化和双语教学的现状:现今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意识到了国际化是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输入”与“输出”发展是并不均衡的。2010年美国、英、加、日、澳在政府纷纷公布中国是其国际学生的第一大生源国,在这五个国家的中国留学生总数就已经达到39万左右。另一方面,据统计09年在中国的全部外国留学生数量为23万。实践中,教育国际化的推广似乎更多的只是存在于各种指导文件中,政府及大部分高校也很难有系统的措施来逐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以吸引更多的求学者以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相反,各高校对双语教学的推广要积极很多。2002年,清华大学就已经有54门课为全英文教学,复旦大学则引进了7,600多种原版教材。但是众多学者,专家们在双语教学的具体实践和推广中也产生了不少分歧(王莉颖200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统计(2006)也证实,各参评院校对于双语教学教材选择,双语教学测评标准,开设数量,英语所占比例,教师学生素养等方面都充满疑惑:有些观点认为双语教学应采用国内编纂的英文教材,这样更符合中国学生的思维方式。而有些观点又认为双语一定要使用原版引进教材,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最原汁原味的国外先进理念;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水平良莠不齐而且很多情况是英语水平好的同学专业能力不强,而专业好的同学英语又成为了学习障碍。师职力量方面,英语教师毋庸置疑有着很强的英语水平,但教授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时就难免力不从心。而传统的专业老师可能英语水平又差强人意。因此双语课程是否应择生而施,是针对本专业的所有学生,还是经过一定筛选,挑选英语较好、专业成绩较高的学生?实行单班制还是全体制. 双语教师如何培训选拔,相关的激励评估制度如何设立都仍是有待研究的课题。

2.2 “实现教育国际化”是双语教学的目标与方向。国际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意识到这一点,关于双语的很多疑问也许就能迎刃而解了。首先,双语课程不是为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来设定的,其目标是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双语表达能力的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而不是单纯的翻译。李春茂,王国惠,李春雷也在2006年《关于双语教学热点问题的冷静思考》一文中指出双语教学中使用外语只是教学手段,真正的教学的展开依旧应围绕“专业课程”这一核心。双语不应该也不需要只是对大学英语课程的一个语言类教育补充。其次,既然是双语,英语在教学中的使用也不能太少。只是使用原版教材,学习简单的英语专业词汇,使用英文的课件并非就是双语教学。根据笔者调查,双语课程中如果90%以上都是中文授课,学生的反响却并不好。他们虽然不能完全听懂全英文的授课但还是希望能在一定的英语氛围里学习原版书籍。最后,国外很多领域的研究都比较先进,但翻译成中文后,或者脱离了英语环境后,其相关理论的解析很有可能让学生无法理解和体会。双语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国外先进理念,为其以后加入国际竞争行列打下基础。总之,遵从“教育国际化”这一目的,双语教学应该以英语为媒介教授学生国外的先进理念,既不能把英语作为教学的唯一内容也不能完全摒弃使用英语。

2.3 双语教学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定义不难看出教育国际化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如何界定国际化,如何达到国际化,如何检测国际化程度都是较为复杂的问题。而“双语教学”用中英文结合教授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各种量化指标及考核方式检测教学效果,所以要好理解的多,操作性也比较强。双语只是形式,通过多种双语课程的训练,学生能够习惯于多语言的学习工作环境,使语言学习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建立利用双语沟通交流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双语课程的开设而且还可以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通用性。即一方面为中国学生到国外学习或是涉外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外国学生到中国学习提供可能。而后者是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舞台,争夺国际市场所必须面对的。正如前文提到的,为满足国际竞争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国学生放弃高考到国外留学,而且随着2030年后总人口从峰值逐步下降,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将很有可能面临招生数量不足的严峻问题,从而为2009年以来的盲目扩招付出惨痛代价。为了未雨绸缪,使得学生在中国同样能得到国际化水准的教学,也为了吸引全球其他国家的生源,中国高等教育中推广双语教学可谓意义重大。

2.4 双语教学的普及并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完成。推广“双语”教学和培养“双语”人才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教育国际化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高度关注全球相关行业发展动向及最新科技成果,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国度的习惯及礼仪,既拥有国际专业水准也具备国际沟通协作能力的国际性人才。教育国际化既包括教学内容的国际化,也包括教学方式的国际化,施教人员的国际化,教学工具的国际化和教学成果的国际化。双语教学的推广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在有选择的加大双语教学课程数量同时,高校还应引进国外更为先进科学的教学方式。比如,西方大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普遍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只提供辅助的教学资料,讲解基本的理论框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可有效开阔学生思维,加强创新能力。这是除语言能力和专业技术外,中国学生更急需具备的素质。与此同时,教师队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国际化的教师才能给将国际化的先进理念传播给学生。尤其是中国教育未来在向外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吸引国外的优质生源,没有过硬的教师队伍是经不起国际竞争的考验的。为了达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储备培训有国际影响力的教师是与推崇双语教学同样重要的工作。

3 总结

总而言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需要系统的,有步骤有方法的逐步实现,而双语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但非唯一的一环。因此,无论是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教学都应谨记:双语教学的推广是为了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脱离了教育国际化的双语教学是难以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也无长远发展的生命力的。相反,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目标指引下,双语教学就应在国际化程度高或起源于西方通用性、可比性强,急需与国际接轨和交流的学科上大力推广。在发展初期尽量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以学生听的懂,能理解为原则,适当调整英语授课的比重。课堂上还应以国际先进的教学方式配合讲解,而这也要求政府、学校能增加投入,创造更多系统性培训和国内外交流机会,给予授课教师更多的支持,使其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效果都能更加接近、达到甚至超越国际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英国朗曼出版社,1986.5

[2] 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elements and checkpoints [J]. Ottawa:CBIE, 1994

[3] 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4] Zha Qia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 Policy Futures in Education, Volume 1, Number 2, 2003

[5] 李春茂,王国惠,李春雷,关于双语教学热点问题的冷静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8

[6] 赵华恩. 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2

[7] 欧阳小红,范怡红.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双语教学——以厦门大学为例[J].教育与考试,2007.3

[8] 汪燕. 英语全球化对中国教学实践的影响 [J]. 新学术,2009.6

[9] 崔静. 国内外双语教学研究状况及成果综述[J].民族翻译,2011.1

[10] 刘尧.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误区 [J]. 中国高校科技, 2012.4

[11] 王莉颖.双语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探析[J].教育科学,2002.6

推荐访问:化与 中国高等教育 双语教学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