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理论创新成果的特征一瞥

[摘要]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认识这一理论创新成果的特征,对于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这一理论创新成果,不无益处。新时期理论创新成果的主要特征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纵向反思与横向借鉴相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相统一,普世价值与民族特色相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领袖思想与群众智慧相统一,全面系统与成熟定型相统一。

[关键词]理论创新;特征;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A8;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7-0007-03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新的历史时期,至今已近30年了。在这样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里,我们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进一步认识这一理论创新成果的特征,对于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就新时期理论创新成果的一些特征做一简要描述,不可能做到全面准确,只能算是匆匆一瞥。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

自1957年至1977年的20年间,在我们党内,“左”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误,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左”的思想观念。“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又提出“两个凡是”,意在继续坚持这些“左”的思想观念。对此,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解放思想,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由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而实现了拨乱反正,纠正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失误,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2001年,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三个解放”,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解放思想的内容更为具体了,指向更加明确了。可以说,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是我们党新时期理论创新的鲜明特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都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理论创新成果。

二、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统一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三者之间,也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里主要讨论后者。说三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在思想基础上一脉相承;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在社会理想上一脉相承;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政治立场上一脉相承;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品质上一脉相承。说三者是与时俱进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着眼于新的实践,立足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坚持中有发展,在继承中有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基本理论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纵向反思与横向借鉴相统一

在20世纪,十月革命的胜利与中国革命的成功,无疑都是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但是,在十月革命74年之后,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新中国成立后,也曾走过20年的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一切都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作纵向的历史反思,并将反思体现在理论创新的全过程中。通过反思,我们党认识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弊端,那就是经济上高度集中而缺乏活力,政治上过分集权而缺乏民主,理论上僵化教条而缺乏创新;认识到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不成熟,目前的社会主义还属“不够格”的社会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科技进步加快,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矛盾缓解。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改变了过去对资本主义的对立态度和封闭做法,重新认识外部世界,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进步动力。正是基于对社会主义进程的历史反思和对资本主义世界的重新认识,我们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汲取一些国家在发展中出现失误甚至失败的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

四、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相统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废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全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谋求自身富裕幸福的活力迸发出来,由此展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一伟大实践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在理论创新过程中,我们党始终把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统一起来,使理论创新成果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这种统一主要体现在:第一,深刻认识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前提和关键,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理论创新不能停顿,必须及时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第二,理论创新始终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而不是拿本本来框实践,拿过去来框现在,拿别国模式来框中国现实。第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肯定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充分吸纳各地实践的新鲜做法,然后把它们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工作的指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五、普世价值与民族特色相统一

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历史就进入了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时代。在这快速发展的几百年内,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渐入佳境,在很多方面已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同时也形成了许多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性与人类共同需要的普世价值观念,比如自由、平等、博爱、科学、民主、法制、公正、和平、发展、人权等等。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当中,逐步克服了过去曾经相当严重的片面性,即过分强调一元化而忽视多样化,强调纪律而忽视自由,强调义务而忽视权利,强调集体、一致而忽视个体、独立,强调社会而忽视家庭,强调生产而忽视生活,强调文化的阶级性而忽视文化的普世性,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而忽视对人类各种文明成果的广泛吸纳和借鉴等等,正确认识了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的基本规律、基本潮流的关系,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对生产力规律及其所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规律的依存性,强调人民利益包括民情、民意、民权、民生、民主等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前提性,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不同社会文明的吸纳性,更多地体现了符合人性、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共同需要的普世价值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也更注重理论的民族特色,因为这种理论毕竟是产生于中国、应用于中国、服务于中国,不可能没有中国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善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资源,比如我们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就汲取了中国古代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等思想,使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具有相当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普世价值与民族特色相统一,做到了既面向世界,海纳百川,又接续传统,推陈出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六、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

人的实践,既要做到合规律性,也要做到合目的性,应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理论创新也是如此。所谓合规律性,是说指导实践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所谓合目的性,是说实践及其结果必须符合主体自身的需要、利益等价值追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是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在社会历史领域,不存在离开人的利益和需要等价值因素而孤立起作用的所谓客观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存在别的什么地方,只能存在于历史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当中。因此,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如果对某种制度、体制、政策等的选择和安排,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利益甚至损害他们的利益,那么,这一选择和安排,就是不合目的的,同时它当然也是不合规律的。反之,当我们说某种制度、体制、政策等的选择和安排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那么,就意味着它一定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新时期的理论创新,做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比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合规律性的理论观点,都是与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合目的性的本质要求相统一的。这种统一,推进了历史的进程,符合了人民的需要。

七、领袖思想与群众智慧相统一

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当中,党的领导人提出了很多重要思想,对理论创新起到了特殊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同志的珍贵思想遗产——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都证明了这一点。但同时必须看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领袖思想与群众智慧相统一的理论创新成果。这是因为领袖的思想是建立在群众智慧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群众的伟大实践,没有群众在实践中的探索发现,没有群众的共同意愿所形成的历史要求,领袖的思想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常识。而且,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领袖个人的专利,领袖并没有垄断真理的权力,将领袖神化的历史教训是沉痛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干部、党的理论工作者、各学科的专家和学者、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普通群众都对理论创新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思路,这些观点和思路中的许多内容已被党中央所采纳,融入到理论创新的成果之中。在新时期的理论创新过程中,党的领袖和党的领导干部、党的理论工作者、各学科的专家和学者、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普通群众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这将逐渐演变成为一个传统,党的理论创新的道路也将会越来越宽广。由此可以说,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八、全面系统与成熟定型相统一

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内容广泛而丰富,比如有: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关于改革开放,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关于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关于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关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关于外交和国际战略,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关于科学发展观,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于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等。这些内容既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非常全面,同时又彼此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整体,非常系统。新时期理论创新成果的这种全面性和系统性,也意味着它的日趋成熟和日渐定型。日趋成熟,是说新时期理论创新成果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并在实践当中不断充实、扩展和完善,已被证明是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的。日渐定型,是说新时期理论创新成果的基本内容是稳定的,前后之间保持了长期的连续性,后者往往是前者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而不是对前者的轻易否定。比如关于发展的理论,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发展的主题没变,但内涵却更加丰富了,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实践要求。全面系统与成熟定型相统一,使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能为今后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长久的思想理论保证。

责任编辑 姚黎君

推荐访问:新时期 特征 成果 理论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