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不凡 神采可爱

萧蜕庵(1876~1958),江苏常熟人,初名敬则,一作原名守忠,后改名嶙,又名蜕,字中孚、蜕公、盅孚,别署退庵、本无、旋闻室主、寒叟、苦绿等。萧蜕庵弟子曾问他别号为什么这么多?答曰:“为了不求人知。”萧蜕庵为前清廪生,性耿介,博通六书、舆地等学。比邻僧舍,地在南园。故又取号南园老人。早岁寓沪,执教于城东女学和爱国女学,复兼行医。先后参加南社和同盟会,以文字鼓吹革命。

萧蜕庵性格高傲拔俗,不好交游,对权贵和势利场中人不屑一顾。敌伪时,汪精卫大开寿筵,遍邀当代作家赋诗题字,伪省长李士群向他求取笔墨,许以重金。他婉言谢绝,并对人言:“汪同我过去均为南社社友,应知我野性难驯,不善逢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聘他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于1958年5月谢世于任上。

萧蜕庵博通经史,兼精小学、训诂,尤工书法。其书名,不仅遍及大江南北,而且远及日本、朝鲜。篆刻名家赵古泥曾为之刻“虞山第一书家”印章,实当之无愧。其书四体皆工,而篆字更精,俊挺敦厚、圆浑苍劲,落笔不凡,神采可爱。其篆书除学邓石如外,还受吴昌硕影响。他说:“学篆书当求秦以上,唐以后不足学。而汉碑额多活泼多动,有奇趣,可以取法。”这种认识使他放弃学邓石如,而师《石鼓》、《泰山刻石》。吴昌硕写《石鼓文》笔法霸悍老辣,结体修长攲侧,在这一点上,萧蜕庵不受其影响。他尝言:“篆书贵圆转自如,贵柔中有刚,贵结构紧凑。必须写得方、写得扁,才是好手。”实际上萧蜕庵篆书方者有之,扁则是少数,以近方略长为最多。圆笔中锋,虽笔法较简单,结构也少变化,但提按顿挫笔力内敛,敦实含蓄,气度儒雅,从容不迫,且在结体上疏密对比夸张有致,天然成趣,极富美感。因此通篇看来,给人以圆润丰腴,委婉舒展,厚重雅致,笔意从容,潇洒流畅而又极富变化之感觉,正乃“温之以妍润,和之以闲雅”。

他又通书理,曾说:“书法虽小道,要具三要素:一曰书学,二曰书道,三曰书法。学为本,法为末,道为用,缺其一,则非正法也。”并主张多读书,多看碑,多看帖,多识字,多认得晋唐以下和清初及中叶之书法,才能得书法门户。

他生平最友善者两人,一为李叔同,一为印光法师。李是海上之友好,印是姑苏之朋辈,因此他经常往返苏沪,讨论书道,交流书法。

萧蜕庵一生鬻书,其学生众多,要推邓散木、沙曼翁最有成就。散木在上海卓有书名,篆刻和诗文均佳;曼翁于籀篆各体俱精,颇得师法,也工篆刻。而曾为虎丘“试剑石”题字的越溪和尚,龙池庵雨丰和尚,吴县东山显庆寺闻达和尚亦为其佛门弟子,均工书法。

他又擅医道,曾从无锡名医张聿青习医,与丁福保、吴子深为同窗,为人治病,屡见成效。贫者求医,常分文不取,并施以药,颇得口碑。

萧蜕庵晚年多病,且子孙先亡,故形单影只,常在茶馆独自小坐,奈求墨者不多,生活显得困难拮据,幸政府及时了解情况,才安排至省文史馆工作。

其著作有《书读百法》、《小学百句》、《文学探源》等。

推荐访问:落笔 神采 不凡 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