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万岁”呼声中的红色年代


打开文本图片集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境内马山东侧的斜坡上有块巨幅植物标语“毛主席万岁”,曾被世界吉尼斯大全上海总部命名为“植物标语‘中国之最’”。据了解,“毛主席万岁”这块植物标语栽植于1959年,由100多万株柏树组成,南北总长764.8米,占地总面积276.9亩,平均字高235.2米、宽142.6米,占地50亩。近观苍松翠柏,青山掩映;远望字体苍劲,气势恢弘。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毛主席万岁”这5个大字依然青翠、清晰。

口号往往是人们表达感情心绪的特殊语句。即兴呼喊“毛主席万岁”也是这样,现在已经很难确证它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最先喊出来的。但“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是人民的心声,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伟大领袖的良好祝愿和衷心爱戴以及无限热爱和深情……

究竟是谁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

曾有报道称,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是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1949年3月,黄炎培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辗转到达北平。当天晚上,刚进北平西郊的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又单独设晚宴招待黄炎培,两人畅谈时局直到深夜。这是其他人士从未有过的殊荣,黄心潮澎湃。第三天,北平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口号:“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为此,有人称这是第一次喊出“毛主席万岁”。但是有人认为,黄炎培仅仅是指民主人士中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

另一种说法是,根据李雪峰(曾任北京市市委第一书记)的回忆,1966年4月“第二次杭州会议”受到点名批判、知道自己即将下台的彭真,在5月11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愤愤不平地说:“谁是第一个喊‘万岁’的?是我!”由此,证明彭真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但学者王春瑜指出:“彭真说他是第一个喊‘万岁’的人,显然是情急之下企图标榜以自保的无谓之举。其实,他不可能提供证据证明他是‘第一个’。”

也有文章称,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文章中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谈判,期间蒋介石曾6次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台湾媒体人张友骅说:“那天,站在台阶前迎接的蒋介石一见毛泽东走进官邸,就一连高喊了3遍‘毛主席万岁’!”有关蒋介石首喊“毛主席万岁”的文章一经发表,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还引发不少评论:“毛泽东的死对头蒋介石对他的才华和能力也是敬佩有加,自愧不如”;“抛开政治的因素,英雄惜英雄,蒋介石高喊‘毛主席万岁’也在情理之中”。也有人认为不可思议。

中央档案馆助理馆员梁琨则认为,蒋介石6次高呼“毛主席万岁”纯属误读!她查实《大公报》1945年10月9日第2版中间位置以“团结谈商大部协议”为标题,的确刊载有张治中设宴的消息。但文中不仅没有说蒋介石喊“毛主席万岁”,甚至未提及蒋介石是否出席此次宴会。梁琨进一步查证张治中的回忆文章,其对这次宴会有详细生动的描述,但亦未提到蒋介石出席;《毛泽东年谱》对10月8日毛泽东出席宴会的描述,也没有提到与蒋介石一同赴宴。梁琨据此认定,蒋介石出席这次宴会并高喊“毛主席万岁”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红岩革命纪念馆根据档案、书刊材料编的资料集《重庆谈判纪实》,其中详细收录《新华日报》、《大公报》、《新民报》等多家报纸对毛泽东、蒋介石会谈情况的报道和当事人的回忆等。根据对现有资料的统计分析,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共会面11次,同时在公众场合出现仅3次,分别是9月4日的“庆祝抗战胜利茶会”、9月5日的国民党“中央干部学校茶会”和10月10日的“双十”国庆招待会。这3次公开露面,重庆《新华日报》、《大公报》等仅发了简短消息,会面情形无详细报道。其余8次,都为小范围高层会面,史料记载极为简略。梁琨认为,小范围会面的场合、气氛不适宜喊口号,因此即便没有报道,也可以想见不可能有蒋介石喊“毛主席万岁”之事。由此可以判定,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6次喊“毛主席万岁”的说法毫无根据。

党史文件开始使用“毛泽东万岁”

口号往往是人们表达感情心绪的特殊语句。即兴呼喊“毛主席万岁”也是这样,现在已经很难确证它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最先喊出来的。

据考证:1939年7月20日下午,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在延安的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全体出席。7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第4版用整版篇幅刊登了记者叶澜写的题为“万人庆祝中庄严热烈举行了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的详细报道,其中记录了群众呼喊“毛泽东同志万岁”的情况。毛泽东在这次大会上作了简短的讲话,记者引述了其中的要点,并用以下文字结束了对其讲话的报道:“最后,以含有重大意义的‘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两语作结。全场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并高呼‘女大万岁’!‘毛泽东同志万岁’!”

《新中华报》的前身是《红色中华》报,后复刊也为《红色中华》。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许全兴在1939年2月22日的《新中华报》上发现,该报报名右侧为毛泽东头像,并配有“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说明,左侧为毛泽东有关抗战的语录。他说,由此看来在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上高呼“毛泽东同志万岁”的口号并非偶然。

另查证,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吴满有等劳动英雄在给毛泽东的献词中也喊出了“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据考证,当时来延安参加大会的劳动英雄們深感自己过去是被人看不起的穷苦人,现在翻了身,成为光荣的劳动英雄,非常感激毛泽东、朱德和共产党,于是他们纷纷给毛泽东发出献词。其中,延属分区劳动英雄吴满有、赵占魁、申长林、杨朝臣等45人在给毛泽东的献词中喊出了“毛主席万岁”的口号。1943年12月1日的《解放日报》刊登了这句献词。中直、军直等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给毛泽东的献词中也有“我们要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字句。

或许在那时这一口号在人民群众中已广泛流传。在党的文件中也开始使用。例如在1945年4月中共七大上,朱德作军事报告,报告结束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同志万岁!”周恩来在讲话的结尾也高呼了这两句口号。党的“七大”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同年5月14日.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高呼:“我们党的领袖、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导师———毛泽东同志万岁!”

“七大”期间发来的贺电中,晋察冀分局“敬祝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健康!”关中分区、晋绥军区部队高呼“毛主席万岁!”晋察冀分局直属机关的党员高呼:“毛泽东同志万岁!”华中分局直属机关称颂“我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已成为全中国人民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导师和救星。”6月1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党的伟大的英明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在称颂“万岁”面前,毛泽东曾说:“人家喊‘万岁’,我说我52岁。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什么‘万岁’,但总是引出一个任务来,即还要前进,要再长大一点。”这表明毛泽东在“万岁”声中的清醒,表明了他的谦虚谨慎和自我激励。

1946年7月1日的《解放日报》社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5周年》最后写道:“让我们高呼: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中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的救星毛泽东万岁!”

“万岁”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最深感情

据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1947年秋,毛泽东去陕西葭县(现佳县)县城看黄河时,在城楼上被老乡们认出来了,人们高呼:“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泽东则向大家招手致意:“乡亲们好!同志们好!”

“那时的军民关系确实如鱼水之情,老乡们争抢着向同志们问好。那时,毛泽东这个响亮的名字,普天下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限于条件,就是在老解放区,人们见到的也只是画像,没见过照片,更少有人见到真人。何况,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一直使用化名李德胜,所以多数时间不曾被人认出。有的房东与毛泽东朝夕相处几十天,天天念叨毛主席,却不知毛泽东就坐在他对面。这一次却发生了意外。人群中忽然响起没有十分把握的惊叫声:‘毛主席?’毛泽东在马背上忽地转脸,完全是出于本能地朝那叫喊的方向望了一眼。一瞥之间,第二道惊喜的叫声已经响起:‘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万岁!’于是,群众的欢呼声惊雷一般响彻云霄:‘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我们自然而然将这种欢呼看作是群众对我们党、我们军队、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的拥护和热爱。那种真诚朴实、亲切热烈的情感流动,却是更能动人心魄,使人激昂感奋,热泪哽咽。”

李银桥认为,那时毛泽东喜欢人民喊“万岁”、希望人民喊“万岁”,“因为在当时老百姓的心目中,毛泽东和共产党是一个意思;因为万岁不万岁是衡量党的方针政策的标志;因为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

1948年,解放军在渡江前的誓师大会上,战士们也高呼过“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解放战争时期呼喊或书写“毛主席万岁”在各解放区肯定已经很普遍。

在1949年9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有不少人在讲话或发言的结尾呼喊过“毛主席万岁”类似的口號。开幕式上,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李立三喊出:“毛泽东旗帜的永远胜利万岁!”其后,特别邀请新疆代表赛福鼎喊出:“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

以后作会议发言的各单位代表中许多人喊出相关口号:全国工商界首席代表陈叔通最后说:“毛主席万岁!”台湾民主自治同盟首席代表谢雪红最后说:“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民主同盟代表沈钧儒最后说:“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九三学社首席代表许德珩在发言最后说:“毛主席万岁!”中国民主促进会首席代表马叙伦最后也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领袖毛主席万岁!”……有人统计,仅在会议发言中喊毛泽东或毛主席“万岁”的有38人,喊朱德或朱总司令“万岁”的有18人。

可见,喊“毛主席万岁”是各民主党派、全体人民解放军、各解放区以及国内少数民族、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的共同心声,虽不见诸于政协会决议,但涵盖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多数民意,也印证党内外喊“毛主席万岁”口号的合法性。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到达北平。火车停在清华园站,他们随即改乘汽车前往颐和园。下午,毛泽东到西苑机场检阅人民解放军后,乘车来到香山,住进双清别墅。毛泽东的警卫班共有18人,住在双清别墅院外东边的平房里。靠近山脚的地方有两个防空洞,这是在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到来之前由第四野战军工兵部队挖的,战士们还在两个洞口分别刻上:“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毛泽东来到双清别墅后,指示工作人员将这两句话涂掉了。

1949年5月12日,毛泽东和朱德在香山门前的广场上接见中华全国第一次青年代表大会的代表。代表们欢呼雀跃,高兴得简直无法形容。“毛主席万岁”的呼声连绵不断,响彻云霄,止也止不住……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修葺一新,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会场上的群众共达30万人,分区席地而坐,很有秩序,大家不断地喊:“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一批批群众队伍,无不迫切希望走到城楼前,看到衷心敬爱的毛主席。毛泽东看到游行队伍过来了,大步走到城楼的东南角,探出身子,挥舞着帽子向群众致意,高喊:“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人民拥戴毛泽东,毛泽东热爱人民,两种感情真挚地呼应着。

当年作为来自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观礼代表方光宇回忆说:“城楼上为大家安排了休息室,但长达4个多小时的群众游行期间我几乎没有看到毛主席进去休息过。他不停地在城楼上穿梭,不停地高喊着‘同志们万岁’和‘人民万岁’,向群众挥手致意。有时他也会走到观礼的各个代表团中间和大家握手、向大家问好。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毛泽东渐渐不喜欢五字口号

朝鲜停战后的第二年,金日成赠送毛泽东24箱苹果,毛泽东吩咐把苹果转赠给警卫部队。李银桥在春节前夕将苹果送到警卫一中队,大家非常高兴,七手八脚打开纸箱,忽然都傻眼了。原来拳头大小、整齐匀称的每个苹果上都有一行字:“毛主席万岁”。那字擦不掉,后来才明白,是早早写在苹果上,被阳光晒出来的。

“毛主席万岁”怎么能吃掉呢?大家束手无策。便有人说:“这样也好,干脆别吃,保存下来,天天可以闻到苹果的香味。”李银桥把这个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不以为然,皱起眉毛摇头:“我就不喜欢这个口号,哪有人能活一万岁的?活不到,那就吃掉。”于是,24箱晒有“毛主席万岁”的苹果便全被毛泽东身边的警卫吃掉了。

1952年春节,毛泽东去武汉,游龟山蛇山,参观黄鹤楼。一个小孩子竟然认出戴着口罩的毛泽东,惊喜地叫喊:“毛主席!”人群轰地一下乱了,潮水一般涌来。刹那间,人挤人,挤成一团。随行的罗瑞卿、李先念、王任重、杨奇清在外面保护,卫士在里面环绕着毛泽东,终于拥挤下山。

李银桥说,毛泽东本人是希望到群众中去的,但他面对的是一个“集体”,他同这个“集体”有过矛盾。在北戴河,他曾经坚持“出去走走”,走不出去还发了脾气。有关部门怕毛主席气出病,同意他出去走走,但必须戴着口罩、戴墨镜。毛泽东走在田地里想和社员聊聊天。戴着口罩、墨镜的“不速之客”,身后跟一群人,谁还敢和他聊天呀?毛泽东愤怒地摘下口罩墨镜甩到一边,这下子不得了了,农民条件反射一样蹦起来喊:“毛主席万岁!”远近农民立刻蜂拥而来。为了安全,卫士和警卫员便不容分说,很快将毛泽东簇拥着离开了。李银桥说,主席发脾气也没用,换谁当警卫都会这样做。“我们卫士们多次私下议论:毛主席的生活太清苦,太单调,太枯燥,太没有自由了。”

1958年3月13日,毛泽东参观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之后,出来正值吃午饭时间。他坚持要到饭馆吃顿饭,便来到长春道的正阳春饭馆。本来也做了安排,不会有外人进来,附近都布了哨。可是毛泽东憋得慌,到窗口望了一眼街景。就这一望,被对面楼上一名晒衣服的妇女发现了,那妇女惊喜地叫喊:“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万岁!”

刹那间,人群从四面八方潮水一般涌来,“万岁”声一阵高似一阵。尽管其中许多人想见却没见到毛泽东。这种欢呼场面,同李银桥在陕北所见到的欢呼场面已经有所不同,陕北老乡喊“万岁”,不同年龄性别的人有各自鲜明生动的特色;天津群众喊“万岁”缺少各自特色,表现的是同一种形态的热烈,或者还带着盲目———此时的毛主席在群众心中已经是“神”了。

沸腾的人群包围了正阳春饭馆。附近路口全堵满了人,交通瘫痪,交通警察也跟着挤,都想看一眼毛主席。毛泽东想到群众中去,卫士们自然不答应。从上午11点多到下午5点多,毛泽东和卫士们被包围了6个多小时。

李银桥说,主席听大家喊“万岁”,曾经喜欢,也曾经不喜欢;曾经听惯了,也曾经听烦了。“主席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不把我当领袖不行,可是总把我当领袖也不行,我受不了……’这句话是对我们许多卫士和警卫战士讲的。是在他休息时,同我们聊天开玩笑,我们有的人拘束,他讲了这段话。”

毛泽东观念的转变

毛泽东改变中国,影响世界,中国各族人民由衷地拥护和爱戴他。但由于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意识的浸染,这种情感很快便转化成个人崇拜。面對扑面而来的个人崇拜,毛泽东经历了由反对、欣赏到讨嫌的过程。

1950年5月20日,沈阳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决定在市中心区修建开国纪念塔,塔上铸毛泽东铜像。毛泽东得知此事后,在来函“修建开国纪念塔”旁批写“这是可以的”;在“铸毛主席铜像”旁批写“只有讽刺意义”。最后在公函上写下批复:“铸铜像影响不好,故不应铸。”同年9月20日,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要修理毛泽东故居,并和中共中央中南局负责人去信说:“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10月27日,北京市第二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向中央呈送报告,要求在天安门前建立毛泽东铜像,毛泽东立即批示:“不要这样”。

1952年9月25日,毛泽东在“对《人民日报》国庆社论提纲草稿的批语”中批写:邓拓同志,不要将“毛泽东思想”这一名词与马列主义并提,并在宣传上尽可能不用这个名词。

1953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对周恩来在全国财经会议上的结论的批语”中说:尚昆同志,文内凡用“毛主席”的地方,改为“毛泽东同志”,我已改了一些,请查一下,有未改者,照此改正。

1956年9月,中共“八大”修改《党章》,没有再提“毛泽东思想”。这是毛泽东亲自作出的决定。从1948年11月起,毛泽东在审阅一些重要文件时,都将“毛泽东思想”删去,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或者就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1954年12月,根据毛泽东指示,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通知说:“毛泽东同志曾批示今后不再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以免引起重大误解。”

1957年9月20日至10月9日,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不仅揭开了批评“反冒进”的序幕,也揭开了农业“大跃进”的序幕。会上,毛泽东对“反冒进”进行了公开的批评。毛泽东认为,党内的一些高层领导人之所以敢于向他提异议、反对他的冒进思想,就是因为反对个人崇拜而损害了他的个人权威。

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说:“有些人对反对个人崇拜很感兴趣。个人崇拜有两种,一种是正确的崇拜,如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正确的东西,我们必须崇拜、永远崇拜、不崇拜不行。真理在他们手里,为什么不崇拜呢?……另一种是不正确的崇拜,不加分析,盲目服从,这就不对了。反对个人崇拜的目的也有两种,一种是反对不正确的崇拜,另一种是反对崇拜别人,要求崇拜自己。问题不在于个人崇拜,而在于是否是真理,是真理就要崇拜,不是真理就是集体的领导也不成。……有人反对列宁,说列宁独裁。列宁回答很干脆:与其让你独裁,不如我独裁好。”显而易见,毛泽东已经放弃反对个人崇拜的初衷,甚至欣赏起个人崇拜。

毛泽东欣赏个人崇拜,但又从来不把自己当神。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在给江青的信中说:“我历来不相信,我那几本小书,有那样大的神通。现在经他(林彪)一吹,全党全国吹起来了,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毛泽东甚至感到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有被人利用的感觉,所以,他又在信中说:“我猜他们的本意,为了打鬼,借钟馗。我就在20世纪60年代当了共产党的‘钟馗’。”

1966年6月10日,毛泽东在杭州同胡志明谈话时谈及:“我劝你,你们的人不是都忠诚于你的。忠诚的可能是大多数,但小部分可能是只在口头上叫你‘万岁’,实际上是希望你早死。他叫你‘万岁’时,要注意、要分析。越是捧你的越靠不住。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可是,个人崇拜的浪潮经林彪等的推波助澜,已经达到狂热程度。毛泽东对此极为不满。

1967年9月20日,毛泽东在武汉同武汉军区负责人曾思玉、刘丰等谈话时说:“现在我很不喜欢你们给我的4个官衔,什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師、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叫毛主席就行了。”隔年5月下旬,他又来到武汉,看到到处都张贴着他的画像和语录,吩咐统统摘下来。不久,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指示,专门发出文件指示,今后,“不经中央批准,不能再制作毛主席像章”,“各报纸平时不要用毛主席像作刊头画”,“不要搞‘早请示、晚汇报’,饭前读语录、向毛主席像行礼等形式主义的活动。”

1968年9月,毛泽东在外交部《关于巴基斯坦政府友好代表团来访接待计划的请示》原文附的《欢迎(送)巴基斯坦政府友好代表团的标语口号》上批注:“去掉3条。”(即:“17.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18.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19.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1970年10月1日,秋高气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周年的庆典在天安门广场上隆重举行。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城楼上检阅游行的人民群众。下面的群众齐声喊起来:“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他们高举着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语录,眼里流出了热泪。斯诺指着游行队伍问毛泽东:“主席先生,对这些,您的感觉如何?”毛泽东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说:“这比以前好些,但是我还不太满意。”

1970年12月18日,斯诺应邀到中南海。两人谈话期间,斯诺问道:“主席先生,两个月前在天安门上,您曾告诉我您不满意目前的情况,您能给我解释吗?”毛泽东说:“其实我是非常讨厌个人崇拜的,但‘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有必要采取这种讨人嫌的做法。那个时候的党权、宣传工作的权、各个省的党权、各个地方的权,比如北京市委的权,我也管不了。所以那个时候我说无所谓个人崇拜,倒是需要一点个人崇拜。现在没有必要,要降温了。”

到疾病缠身的暮年,毛泽东总有一种夕阳晚照的沧桑感。1975年国庆节的那天,他躺在病榻之上,自言自语道:“这也许是我过的最后的一个‘十一’了吧?”工作人员连忙安慰说:“怎么会呢?主席,您可别这么想。”毛泽东却认真地说:“怎么不会呢?哪有不死的人呢?死神面前,一律平等,毛泽东岂能例外?‘万寿无疆’,天大的唯心主义。”这是毛泽东晚年对个人崇拜以及“毛主席万岁”口号的最后的批判。

重举“毛泽东思想万岁”标语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群众游行中,当“毛泽东思想万岁”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矩阵和标语伴随着《东方红》的乐曲出现在天安门前,万众欢腾,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现场的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的情绪合二为一,那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对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由衷热爱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这年国庆前一周,就传闻在国庆群众游行队伍中新增一个“奋斗创业”方阵,成为群众游行36个方阵之一。9月27日,“奋斗创业”方阵正式改名为“毛泽东思想”方阵,并正式确定标语为“毛泽东思想万岁”、“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得知新增这一方阵,许多民众欢呼:这是一种史实的记载,更是一种久远的推进,要由“从此站起来了”一直站立下去,永远站立下去,没有精神头不行,没有正确的取向不行,毛泽东思想就是那种精神、那种取向的总括。

这次重举“毛泽东思想万岁”标语重大意义的,证明中国人民的民心不可违。热爱毛主席,信仰毛泽东思想,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中国人民的心坎里,是任何人也抹不去的。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正确评价,奠定了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万岁”本意有“永远存在”之意,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辞,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曾是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现在也用为祝颂词,表达极其赞赏的感情用语口号。从物质的角度来看,人难免一死,毛泽东也不例外,无法“万岁”;但是,从精神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思想具有的恒久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中国民众心里,毛泽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从这个角度来看,毛主席无疑是“万岁”的!当然,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但应该嘴里喊“毛主席万岁”,而且应该积极弘扬和实践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唯有如此,民族复兴才能真正实现!

(摘自《墙上的集体记忆》,吴志菲著,团结出版社)

推荐访问:呼声 毛主席 万岁 红色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