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 要 教师是学生立德的引导者。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是向生活学习的教育,教师是学生生活的引路人,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成为生活的“显微镜”,让学生体验情感、了解社会,情境中创造性的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关键词 生活;道德;法治;善于;体验

中图分类号:B031,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213-02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是2017年秋季全国统一使用的新教材,是在《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础上强化法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增强法律意识,教材内容上道德与法律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共同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标。它对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向生活学习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式,“生活即教育”这门学科恰好内在于生活里,生活之中又尽显法治,两者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好地认识、理解、使用教材,领会教材精神内涵,真正做到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教育、国情教育等一个都不能少。因而,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水涨船高,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者,更像是生活中的引路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多些“善于”。

一、善于玩游戏,做个好“喜剧演员”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安排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形成开朗活泼、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充满探究与创造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打下基础。

1.教师要策划组织好游戏。一年级学生是从幼儿园的游戏性学习到小学知识学习和游戏学习并举的过渡阶段,如上册第七课《课间十分钟》教师要策划好适合课间十分钟的游戏。例如石头、剪刀、布,跳绳,掰手指头,老鹰捉小鸡等,教师定好具体的游戏内容、规则、大概时间。当然,除了游戏,还要一留给学生时间上厕所、喝水,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

2.教师应是游戏的积极参与者。一年级的新生在纪律方面较为散漫,每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他们会无视游戏规则,甚至在游戏中不守规则、耍泼皮。所以,在游戏中尽量要求教师参与其中,如玩“老鹰捉小鸡”,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玩,当好“鸡头”保护鸡宝宝;在一些游戏中,教师也可全程关注,记住每个学生成长的点滴;有时教师参加游戏甚至可以故意输掉,让学生懂得游戏有输有赢,重要的是收获快乐。

3.教师应对游戏进行积极性评价。从游戏中学习,本身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生活,从游戏中收获智慧。如玩集体跳绳,讲清规则、集体协作重要的同时,教师要关切每个学生的表现,对于手脚笨拙、平衡性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不能武断判定你不能参与游戏,而要在言语上关心,慢慢来,总有一天你也会跳好,甚至超越别人。教师始终要本着让学生收获自信,体验参与的快乐。

开展游戏活动意义重大,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不仅反映的是活动形式的有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中,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充满童趣,饱含童真,和孩子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善于讲好中国式故事,当个好“故事大王”

1.讲好老故事。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其中一些故事、诗词、传说脍炙人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讲故事的形式既让好动的孩子们坐得住,受到国学的蒙育,又受了道德的熏陶,可谓一举多得。如第十课《吃饭有讲究》中“食物的诉说”,教师可以引入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学生明白每一粒饭都饱含汗水,粮食来之不易,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现在的孩子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懂得劳动的艰辛,引入诗歌既学习了传统文化又受到了思想的教育,再拓展延伸到在家中的饮食生活卫生、文明、营养、礼仪四个层面,孩子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文明,吃得有礼貌、吃得有教养,培养学生良好饮食生活习惯就水到渠成了。

2.讲好爱国主义故事。如《校园里的号令》“升国旗了”两幅图呈现的是升旗仪式的出旗和升旗,出旗时要求学生立正站好,保持肃静;升旗要求学生行注目礼,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升旗仪式中的规则。因为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多动,时有学生随便讲话、做小动作;国歌响起时,肃立的目光始终注视着国旗,唱国歌对一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在让学生聆听国歌的基础上,欣赏国歌的雄壮激昂,初步懂得国徽、国旗、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它具有重要意义。

3.巧编儿歌、童谣也是故事的有效辅助。儿歌童谣,简单通俗,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一年级学生喜欢的文体。为了使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能深入童心,教师可以巧妙地编儿歌来让学生记牢:红灯停,绿灯行,个个路牌指示要看清;走路不与车争先,行人只走斑马线,留心左右细张望,确保安全再通行;为了自己和家人,安全行走莫嬉戏,交通安全要牢记,开心上学平安回。轻松、浅显的儿歌,语言通俗、活泼形象,随着吟诵、传唱深入学生心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就会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又如上册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编入了很多喜闻乐见的儿歌、童谣,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季节的变化,感受身体变化、生活能力、学习成果等的改变,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善于宣传,做好道德法治宣传员

《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义务教育阶段的法律教育,法律观念和法律态度的培养是第一位的,法律学习退其次,着力培养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程序意识,形成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态度。而一年级的法治教育是以规则教育为主要内容。规则教育不仅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法治教育的起点,更是儿童社会性培育的起点。

1.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注重前法治教育。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统一的号令是学生集体生活正常开展的保证。例如,有的学生在升旗仪式时不知道如何表现,窃窃私语、摇头晃脑、站没站相;有的学生在铃响后或上课中,才想起来要上厕所;有的学生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教师应当把规则和生活结合起来,要有法治教育的意识,为后面的法治教育奠定基础。又如,有的学生放学后,要看很久的电视,还有的玩电子游戏。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事先调查研究,从而发现具体情况并要对此进行规则教育。尤为重要的是,在学校,学生的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对学生进行紧急疏散、紧急避险、自我保护等意识和能力培养,实现生活、教学、发展三位一体。

2.榜样学习和批判反思并驾齐驱。榜样学习是人类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榜样学习是同学相互为榜样的一种相互学习意识,在一年级新生中很容易形成你追我赶,人人争先的学习

方式。批判反思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教材中,批判反思的道德学习方式非常普遍。例:在榜样学习中,会出现正、反两种人物,这其中包括反思与批判的引导。又比如,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做法和说法,教师应不止于就事论事,而应引导儿童养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言行观念和标准。学者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真实生活为教育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从小树立公共生活所需要的规则和法治意识。此外,教师还应是心里咨询师,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辅导、矫正学生的行为;是“父母式”的教师,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式的爱,感觉学校、家里一样温暖。

我们的教学源于学生生活,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不能简单机械地复制学生生活。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我们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体验活动为载体,科学合理地把握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让所有的学生获得发展。教学中除了聚焦生活,还要在生生、师生交往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切实回应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才是课程的价值所在。

推荐访问:试探 学中 角色 教师 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