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端》走来的小世界

2004年,蓝火写了一部短篇小说集,在与出版社签约、付印阶段,却意外因故夭折。这件事让蓝火对出版行业的变数、不成熟感到失望。而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冗长的等待也是一种折磨,“这会让一个写作者处于卑微的位置,若每本书都需要经历这些,最后创作者的热情都被彻底磨损了,而这些书也就失去了出版的意义了。”

蓝火当初为了出版这本短篇小说集从广州来到北京,原是把它当作重新生活的契机,所以书的未完成,于蓝火而言是可惜的。但正因为可惜和不舍,开始了新的一条路:一个设计师朋友建议蓝火说,要不,咱们自己做一本出来吧,也不一定要怎样,就是把其中一些值得表达出来的东西实现。

于是,蓝火有了第一本独立制作的书。“甚至不能称作“书”,因为是把短篇小说集里两个呼应对倒的故事抽了出来,做成一个双封面设计的册子。封面摊开,是一张海报,折叠起来,则是两个封面,而内容是两篇小说,《樱花七日》和《无归之城》”。”印制的250本书当时放在“龙之媒”广告书店、淘宝店及一些独立书店出售,读者反响出乎意料的好。2006年,蓝火与两位好友Coco(插画师)和潇潇(音乐创作人)一起创办以文字为主导,贯穿画面与音乐创作的品牌“蓝叔叔漫游”,意欲“凭借国内兴起的创意创作潮,做出一个能够自主经营和运作的设计品牌。”

起初,因为资金限制,蓝叔叔漫游只制作一些插画明信片和手作布偶。2007年,蓝火在蓝叔叔漫游的积累运作资金和规划新的创作项目阶段,做了乐评集《烟影靡行》(《不散场的公路电影》的第一版)和《孤单乘客的神秘宴会》。这两本书后来被出版人看中,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跟出版人谈的过程中,他坚持把书的制作品质放在首要条件。当时的出版人也给出了足够的尊重和诚意,所以就把《孤单乘客的神秘宴会》和《不散场的公路电影》两本书先后签给了他。”

蓝火说,因为之前对出版社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没有了通过主流出版社出书的渴望,在资金足够的基础上,会保持独立出版的项目。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对于蓝火这样的创作者而言,独立出版的优势在于可以自主控制书籍的设计制作。“一本独立出版的书,比一本投入了茫茫书海中的书,完成度和成就感都会更大,因为那完全是自己想要的,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达到了最好。”所以,新星版《不散场的公路电影》出版的同期,蓝火拿出所有积蓄做了精装版。“这个版本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许多过去一直想做的,比如,封面的风琴式折页,封底的丝网印刷,目录页的钢琴琴键式的设计,还有所附赠CD的光盘设计,都是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后成型的。”《云端》和《不散场的公路电影》为了辅助文字的感染力,赠送的两张CD的纸袋采用了不同的制作工艺。蓝火坚持“在设计制作气质上要统一,但手法呈现尽量避免重复。”这些生动的设计,未必大众,但显然延长了书籍本身的观赏期限。

2008年,蓝火出了小说单行本《云端》。《云端》相比此前的作品,设计风格和制作工艺更加成熟:半透明的琉璃纸和黑线条的手绘图配合着,叠加在文字上,有了一种暧昧流动感。蓝火说,“这是另一种的故事性”。在内版书页上,也设计了手写字迹。如蓝火说的,这让人想起了旧时的蜡纸印刷,有一种温情在。当然琉璃纸的成本比普通纸张高很多,而且琉璃纸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变形,需要调整印刷温度来适应。但成书时的惊艳,让一切都值得。蓝火也越来越享受这个过程:“享受它排版完成,想象它即将要变成印刷页面的样子,享受它不再只是文字,有了更强烈的画面。最后,是享受它被别人所享受。”

这几年,蓝叔叔漫游制作的都是蓝火自己的作品。他笑说,“先自己玩痛快了,再去想是否有能力跟别人玩得痛快。”其实,蓝火当初做书的初衷也不过是让一些书更适合安静地传播,“在某种程度上说,我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至今依然喜欢收集唱片、购书,会对电子类的产品及传播有一定的抗拒,会希望自己,或组成自己日常世界里的人,都可以走慢一些,可以留住一些值得保存得更久一些的东西。自己做书,用自己的审美直觉和趣味,输出一个小小的世界。”

“在路途的半中央他停了下来,解下背包的带子,然后靠在一只铁猴的屁股上将包的拉链拉开从里面掏出书;接着他抬起一条腿踩在铁猴的手掌上用力一蹦,双手借劲压住铁猴的背部把身体升起至空中,随后他坐在了铁猴的腰肩。这时,他才摊开书,翻到有折角的那页,上面印刷着:魔力(magic)……”

这是陈梦雅的短篇小说集《乡野童话一则及其它》中《乡野童话一则》的开首文字。创作这篇小说时她刚刚二十岁,便有着对当代汉语超乎寻常的敏感,通过笔下对事物和细节的真实属性的尊重,和句子的动感表现出来。

这位8O后作家的两本书(另一本则是2012年的《断鼠》,副本制作与广东人民出版社合作)都是副本制作策划/出版的。

冯俊华早年创办了一个文化合作社,开始尝试制作《ding-ding-fing!》这样的文学刊物小册子,后来与彭剑斌等人相识,在2009年2月一起创办副本制作项目,从事书籍的制作。

《乡野童话一则及其它》突出地体现着副本制作的特色和倾向:“它首先是通过约稿获得的,之后经过了编辑的深入参与;封面是跟艺术家合作的;到后来进入我们跟出版社合作的途径,以正式出版的方式出版。我觉得这是到目前副本制作里很有代表性的一种。”

其实对陈梦雅的创作,冯俊华在高中时便已通过网络开始关注。虽然在《乡野童话一则及其它》和《断鼠》出版之前,知晓陈梦雅的人并不多,但当年在北大新青年网、黑蓝文学网关注陈梦雅的网名“8439”的读者不在少数。有人评论说,她小说中的惊人想象力,或先锋或实验的色彩,让人惊艳到失语。即使陈梦雅在网络上不再活跃,冯俊华仍持续地关注她,而这一本书能在副本制作出版也出于机缘巧合——副本制作创立后不久,冯俊华在陈梦雅发新作品的豆瓣小组上看到她有出版一本书的愿望,他马上与陈梦雅联系,并获得了她的认同。

陈梦雅发来了十五篇小说,这本小说集收了八篇。“编选花了很长的时间,反复阅读反复选。首先是找出能充分体现创造力、对语言的敏感和把握的篇目。况且,对于小说集或者诗集区别于单独文本的要求是,能形成一种整体性,并不是说好的作品堆在一起就是好的小说集或诗集,要有内在的关联。所以副本制作的编辑深入参与到作品中,和作者一起讨论,帮助发现、形成作品的内在联系。”对编辑工作的重视一直是副本制作坚守的原则,而对装帧设计,副本制作也有自己的要求:大部份作品的封面都采用了与艺术家合作的方式,陈梦雅的这一本便是艺术家小镇的画作,颇有民国时期作品的意味。这些护封的最终成型是通过手工裁切,冯俊华曾说,“如果希望某样东西出现,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动手”。

2011年,副本制作开始与广东人民出版社合作,并在2012年出版了在《乡野童话一则及其它》基础上重新编订的《断鼠》,他们将《断鼠》赠送给那些曾经购买《乡野童话一则及其它》的读者,作为意外的礼物。与《断鼠》同期出版的,还有彭剑斌的《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陈舸的《林中路》。冯俊华表示,无论是独立出版或传统出版,出版的形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推广这些作品和作者。

副本制作中的作品部分是通过作者推荐,部分来自约稿,“我觉得圈子化有一种集体主义的危险,而我是不喜欢集体主义的,需要在创造力的绝对原则之下,保持一种开放性。”目前,副本制作的作品以文学为主,但他们并不想把自己局限在文学上,“只因为文学是我们都擅长的领域,在事情开始时有把握些”。早前也制作了和阳江地区有关的口述史以及《1968年的电影革命》这样批评和研究性质的访谈,今年也计划出版关于无字漫画的理论作品。

从文化合作社,到副本制作,不变的是想要推动文学艺术的创作、交流和出版的理想。“当时的文化合作社,并不是专注书籍的制作。我们想做一个公共的空间,包括把各自的藏书集中起来让大家借阅,发挥更大的传播作用,又围绕这个空间做了一些文化活动。”所以,副本制作这些年也一直计划办一个具有活动功能的书店空间,但并没有急于为了开书店而开书店,因为它必须是能够举办有效的活动,达到推广作品和作者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售书。

推荐访问:云端 走来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