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示的诗篇》看张承志的涅槃与重生

摘 要: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穆斯林作家,学者大都对张承志的名作如《黑骏马》、《北方的河》和《心灵史》等作品的思想、主题、意蕴和宗教精神等方面进行探讨。对于其过渡时期的作品鲜有提及,《神示的诗篇》作为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有着承上启下的文学史意义。因此论文从《神示的诗篇》这部作品集来重新审视张承志文学创作中的涅槃与重生。

关键词:作品阐释;创作特色;前行;退却

一、困惑与迷惘——《神示的诗篇》的另类诠释

对于在《金牧场》和《心灵史》期间创作的一部作品集,《神示的诗篇》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神示的诗篇》这部小说集包括三部中篇诗体小说《黑山羊谣》、《海骚》和《错开的花》。这部小说集在体裁,主题等方面对张承志之前的作品进行了大胆的颠覆和创新,使得这部作品一直不在学者的研究讨论范围之内。究其原因,首先是作品本身无法与《黑骏马》或者《心灵史》等作品进行比较,诚然,这部作品集并非写的十分精彩,读起来也稍显晦涩,对其研究远远不如其他名著。但这部小说集在张承志的创作阶段中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探讨这部作品特色与缺陷的同时,也必须将其放入张承志文学创作中的一环甚至整个文学史意义中来探讨。

二、前行与退却——张承志涅槃后的重生

(一)低谷中的文学创作

1.作品主题的弱化

不论是《黑骏马》,还是《北方的河》,亦或是之后创作的《金牧场》和《心灵史》,都蕴含着深刻的主题思想意蕴,作品题目总与文本的内涵有着深刻的联系:《黑骏马》通过“黑骏马”表现了人生理想的重要性;《北方的河》通过对“河”的抒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民族和历史的追求和热爱;《金牧场》通过对草原人民的诠释,表现出作者对伊斯兰精神信仰的追求。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张承志创作的作品题目都有其超越词语本身的意义,都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在《神示的诗篇》这部小说集中,作品的主题大大弱化了,尽管依然有着作者独立的、对于生命的思考,却用另一种创作手法传递出来,《黑山羊谣》中“黑山羊”虽然也是一个主题意象,但在作品中,这种意蕴并没有“河”、“黑骏马”或者“金牧场”等意象那样明确深刻,更无法领略这部作品具体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似乎对于这部作品,自然、生命等等都可以是这部作品的思想主题;因此,这是张承志本人思维方式的转变,尽管意蕴不足,却是为以后的创新和超越奠定基础。

2.意识流手法的极端运用

翻开《神示的诗篇》小说集的任何一部作品,都可以看到作品里充斥着大量的内心独白和意识流动。《黑山羊谣》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酣酣地睡熟了。

休息

休息之国,我的休息之国呵

他沉入了那黑色

他梦见了吐鲁番的黑色羊群,那群kara

……

这是主人公描述的一段梦境,之后有将近一页的篇幅都是描述主人公梦境的内容。除了梦境,这三部小说中还有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手法,如《海骚》中一段穿插的回忆:

我牢牢抓住栏杆,沉默地忍受着。

我的诗篇已经喷涌到嘴边,但我沉默着。

我又忆起了它……

(二)涅槃后的重生

1.诗体小说的新尝试

在这部作品集中,很多文字一行为一段,甚至有的几个字为一段,在文本中故事情节、对话和独白等都运用了诗体的形式,造成句子的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诗的意蕴。举例说明:在《黑山羊谣》中有这样一段话:

你再骂一句么。

骂呀,我微笑着等着你再骂我一句我额吉。

亲爱的——不懂吗?那么我用蒙语:好儿子你把昨天的话再重复一遍。

你说呀。

嗯?

……

这段话明显运用诗体形式造成一种诗化的效果。每行字数不多,造成一种急促的氛围。长短错落有致,运用诗的形式来表达一种思想。

2.理想主义的新探索

学者将张承志的理想主义归结为三个阶段:信仰动摇和失落阶段—重拾时代信仰阶段—信仰“哲合忍耶”三个阶段①。而《神示的诗篇》又应该属于哪个阶段呢?张承志对于理想主义的探索是历时性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神示的诗篇》中却打破了规范,一方面是由于此时作者创作的迷惘和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希望寻求新的创新和突破。在《神示的诗篇》中,作者似乎又回到了信仰的动摇和失落阶段,此时作者不知心中的信仰在何地。《黑山羊谣》作者将心中的信仰赋予了一只“黑山羊”,而这个主题意象和之前的“黑骏马”“北方的河”相比,其广阔程度明显降低,但却依然寻求了一种新角度:在作品中,作者欲抛弃了物质文明的同时,赋予了理想主义的精神信仰——黑山羊。作者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表达出理想主义的新高度。

注释:

①陶娥,邓峰.理想主义的高蹈与悲壮—解读张承志的《心灵史》.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6):160.

参考文献:

[1]张承志.心灵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2]张承志.黑骏马[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

[3]张承志.金牧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4]张承志.张承志文学作品选集·心灵史卷[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

[5]张承志.敬重与惜别—致日本[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

[6]张承志.选择什么文学即选择什么前途[J].《读书》,2009,(1).

[7][美]本尼迪克特·妥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赵园.张承志的自由长旅[J].当代作家评论,1991,(04).

[9]张承志.神示的诗篇[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张培,辽宁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

推荐访问:诗篇 重生 张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