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六大关系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发展,是摆在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主管部门面前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形势与政策;关系

作者简介:沈光(1979-),男,江苏滨海人,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科长,讲师;孙倩(1980-),女,回族,江苏盐城人,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学工办主任,讲师。(江苏 南京 2118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GSY2009YBO6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2-0109-02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的长期实践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相关的六大关系,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关系

2005年,中央决定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这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有些高校虽然没有马克思主义重点学科,甚至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博士点,但是都积极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资源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着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体系。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已经成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所取得的成效已经成为共识。

然而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涵盖了除“形势与政策”课以外的其他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唯独没有形势与政策学科,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师资建设方面,没有专门的“形势与政策”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绝大部分高校都是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主;教材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教材,各高校都以每学期教育部出台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授课依据,自行准备授课内容。

学科建设是为课程建设服务的,是课程建设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是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性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二级学科,可以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规律的研究,培养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专门人才,最终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

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5号)进一步强调:“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有关具体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规定执行。”这两份文件的出台,为“形势与政策”课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事实提供了依据。

我们要认识到,虽然“形势与政策”课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范畴,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殊之处,即“形势与政策”课更侧重于对全球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对我国政策的权威解读,对大学生更有现实指导意义。仔细对比“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就会发现,两者有着交叉甚至重合的部分,如讲授当前国内政治部分时,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了说清楚来龙去脉,就又不得不提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就要求各高校主管“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门统筹协调好两者的教学安排,就要求承担这些课程的教师要统筹协调好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重在对当前最热点的国际国内事件做出科学分析,并对党和国家制订的政策做出权威的解读;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侧重点可以放在对学生的理论武装上。只有用“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才能实现“形势与政策”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要求。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专指“形势与政策”课;广义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除了“形势与政策”课外,还包括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然而,大部分高校虽然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能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上足课时,却忽视了作为广义概念上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即没有把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纳入到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中来,这就势必影响教育效果。少部分高校由于教室资源、教师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连教育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课时数都不能上足,往往以几百甚至上千人的“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取代课堂教学,其效果势必较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关系,第一要树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全校上下一盘棋的思想,要从制度设计上保障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即应形成以党委宣传部门统筹协调,学工、教务、人事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机构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局面。第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以“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等部门为依托,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真正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大学生必修的课程来落实。第三,形势与政策教育应以学校党委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整合各方资源,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纳入进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其知识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决定了其教学要做到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在潜移默化中通过知识传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需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专业知识的多学科性和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但是从目前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与这种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当前很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主要来源于思想政治辅导员,其学科背景五花八门,同时还要承担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党团活动、奖评助贷等繁重的工作,用于钻研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显得不足。二是各高校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不够。最常见的做法是组织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很少有高校能将该课程的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更谈不上有充足的专项经费作为支持和保障,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关系。首先,高校应把“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全校师资建设规划,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引进培养作为重要抓手,从而带动师资水平整体提高。其次,高校应按照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原则,建立起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可以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选聘,兼职教师可以由思想政治辅导员、学校党政及党群职能部门干部和学生工作干部组成。最后,高校要采取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供外出考察机会、集体备课等方式,全面推进师资建设水平。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的关系

形势的基本意义为:在其周围环境中所处的情形或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形的相对的或综合的境况;政策是人们依据客观的条件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形势与政策本身既是不断发展同时又相对稳定的。一方面,政策是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政策的出台或者变更总是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可能朝令夕改;另一方面,形势又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有时其复杂程度和变化之快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期。形势与政策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简单说,形势决定政策,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政策的制定又对形势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和推动,同时又要在客观形势变化发展中接受检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的关系,首先要求教育者处理好稳定性和动态性的辩证关系,教学内容既要有对当前形势与政策的解读,又要从历史的角度和用辩证思维方法去审视当前热点问题;其次要认识到,编写相对稳定的方法论教材而不是“新闻罗列型”教材,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首要前提;最后还要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关于形势不同的阐释,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结合国家政策的解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重要阵地,又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来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实践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威力,从而达到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的。

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对“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数作出具体要求,这就为各高校开展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首先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涵和任务,特点和规律。其次在安排教学时,低年级学生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知识传授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高年级学生应以实践教学为主,通过各类实践起到巩固教学效果、达到真信的目标,这也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最后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应打破多年来多数高校采取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而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可以尝试包括专题式讲座、热点问题透析甚至让学生走向讲台开展授课活动。在实践教学方式上,应通过参观考察、收听广播、观看影视资料、社会调查、读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不断拓展实践教学的内容,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的层次,从而最终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邵明英.“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2]苑申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科学化探析[J].课程教学,2011,(2).

[3]唐娥,傅根生.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电子教育,2009,(4).

[4]高明,郭万牛,张进明.形势与政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余精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

(责任编辑:麻剑飞)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形势 指导 高校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