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阳光体育运动”相互关系的分析

【摘 要】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体系展开全面、系统的梳理,在阐明各自核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二者相互交合的内容及精神实质进行相互关系分析。旨在从认识论的角度展开论析,为充分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又好又快实现文件的目标任务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阳光体育运动;相互关系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于2006年12月20日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并于2007年起,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鉴于此,本文通过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为两者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体质健康标准》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有效动机

众所周知,《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显示:2002年我国7-18岁男女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与2000年相比,身材在增高,体重和胸围在增大;营养状况继续改善。但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与此同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共同组织了多次全国多民族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也表明,我国学生部分体能指标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近视率居高不下,己经成为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这些触目惊心的报道无一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体质健康不容忽视。为了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提高学生体质,“阳光体育运动”举措应运而生。总的来说,学生体质下降是阳光体育运动举措出台的有效动机。

二、《体质健康标准》是衡量“阳光体育体育运动”开展关键指标

任何事物的发展涉及到多种要素,而在诸多关系要素中,必然存在与其它要素相关、能够协调并运转诸要素、并为大众认可的要素,这就是基本要素。弄懂事物的基本要素,才能使其与其他关系要素形成良性的共生互动的动态的生成性关系,从而在和谐的关系状态中实现整个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从《体质健康标准》与“阳光体育运动”相关文件及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实施范围、主体对象和主体行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实施范围的相似性,都界定在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活动;其次,主体对象的包容性,都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个学生;再次,主体行为的兼容性,都要求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总的来说,紧紧把握两者基本要素的相似性,也必然有可能使两者形成良性的共生互动的动态的生成性关系,从而实现两者的共同存在与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成功与否。要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来衡量,而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目前均以《体质健康标准》作为衡量的关键指标。

三、“阳光体育运动”是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最佳方案

2006年12月23日,随着国务委员陈至立宣布“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体学生的一项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拉开了序幕。为了加强对此项活动的指导,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并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开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号召亿万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进行的一项举措。“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达到设想目标必然涉及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体育课外体育的创新,家庭以及社会体育的配套等等,比如趣味体育进课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社区健身俱乐部的设置以及新型体育项目的改进等。改革、创新、配套的目的均是为实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号召亿万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打破了以前“三段式”的教学程序,给教师教学更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将体育舞蹈、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新型体育项目带入了课内外,师生在教与学上多次产生共鸣,达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目的,同时健身效果也应是不同反响的。另外,课外体育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最大空间,好课外体育的施行对学生健康的教育与健身教育的塑造的效果比课外体育更加广阔,仅以每周2-3节的体育课是达不到目的的。故应号召亿万青少年走出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才能更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阳光体育运动”关注的是酿造一个积极锻炼、全体参与、快乐运动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对运动与健康因果律的自我觉醒成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首要任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针对体育课程及体育活动实现健康追求而制订的人体参数指标。从《体质健康标准》和阳光体育运动两项举措出台至开展所涉及的因素来看,两者不仅具有相同的实施背景,许多因素具有一致性。

参考文献:

[1]何志文,杨大宁.从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透析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教体艺[2006]6号,2006-12-20.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中国学校体育.

[4]国家学生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推荐访问:体育运动 体质 相互关系 阳光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