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武功 训练刍议

戏曲武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舞台艺术专业基本功之一,亦是每个戏曲专业学员必修的基本功课程之一。它非常重视“幼功”、“童子功”,特别是各种空翻及手翻技巧,都要受年龄及身体条件的制约。一个学员从11岁——13岁进艺校,到16岁——18岁毕业,五年的训练,对他们今后的艺术生涯起着关健性的作用。这说明启蒙教育和基础训练是多么的重要。80年代中期,一些体育理论工作者和运动实践人员发表了很多专著和论文。据上海体育研究所有位前辈在一次学术报告中谈到,人在发育过程中:

6——8岁:平衡能力发展最快;

9——12岁:模仿能力、反映速度发展最快;

11——13岁: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节奏感发展最快;

13——17岁:速度和力量发展最快;

16——18岁:耐力发展最快。

这是他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结论。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身体特点,这就为我们安排教材内容和训练进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也为我们适时安排项目设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加强意志品质教育。

运动和体育科学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体育科学本身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学科:《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等。在实际训练中,我们把学员一般分为四种神经类型:兴奋型、抑制型、理智型、随意型。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学员,从内心深处讲,他们都有要求上进的一面,只要善于鼓励,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心理暗示和诱导,他们基本上都能完成训练任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认识亦在同步的提高。现代的少年儿童不管是智力上、身体上、心理上都趋于早熟,加之独生子女愈来愈多,娇生惯养风气浓厚,吃苦耐劳精神较之六七十年代的少年儿童趋于下降,这是目前存在的一大社会现象。但是武功训练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课程,不受累、不受苦、不经受一番疼痛是训练不出好演员的。如何培养学员在训练中不怕痛苦,不怕流汗,敢于向困难挑战,敢于战胜自己,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将成为新世纪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课题。

二、强化身体素质训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谓素质训练就是能力训练,也就是训练学员完成和掌握各种武功翻腾技巧的基本能力。

素质训练可分为: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等。

伟大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大脑活动的一切外部表现,都可归结为肌肉运动。人体任何行为动作的完成,或某种姿势的保持,最终都是靠神经肌肉的工作来实现的。”世界上任何体育运动项目,都把身体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我们的实际训练中,很多学员不是不想把空翻技巧练好,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里的力不足就是力量素质缺乏的表现。总之,没有强健的身体素质,武功技巧的完成是无从谈起的。

三、注意放松和调整。

在武功技巧和素质训练中,没有大运动量的训练是不可能的,但在训练中必须建立良好的训练周期。我们在以往的训练中,一味要求学员多练狠练,特别是初年级学员在打基础阶段,许多训练项目每天都要重复,显得枯燥一些,但还必须练。这样学员就要付出消耗大量体力的代价,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训练结束时,要求学员学会放松和相互按摩这一重要环节,以帮助他们尽快从身体和心理的疲劳状态中解脱出来,避免因过度疲劳得不到调整和恢复而造成的身体损伤。

四、因材施教,培养尖子人才。

戏曲武功训练和其它运动训练一样,就是普遍培养,重点提高。没有淘汰率,就不会有尖子人才,这也是戏曲表演艺术本身一个重要的特点。在长达五年的武功训练中,由于学员各人的身体条件不同,要使他们都具备同样的武功技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笔者在长达二十多年的训练工作中碰到的每期学员莫不是如此。只要发现尖子人才,就要开小灶,就必须区别对待,重点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好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总之,武功训练要根据当前戏曲发展的大趋势,必须有一个突破,博采众长,弥己之短,我们训练工作者只有用兄弟艺术和体育方面先进的、科学的训练经验来充实我们自己,才能使我们的戏曲艺术立足于世界民族文化艺术之林。■

推荐访问:武功 刍议 戏曲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