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绵阳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新媒体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创新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227-02

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在新媒体时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需要努力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以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在不断地沿袭和发展过程中进行了自身内涵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一批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二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包括仁爱孝悌、谦和好礼、修己慎独、见利思义、见义勇为等。在国难面前中华儿女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有着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三是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人文性,重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等都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不断促使人们向善。

二、新媒体为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提供了新平台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类型

“新媒体”一词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以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为基础,以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为载体,传播者和接受者成为对等的交流者,是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新型媒介。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的本质在于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人人都可以是生产者,人人也都是传播者。

新媒体的类型包括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与数字电视新媒体三大类型。互联网新媒体有门户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以及微信、微博、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等;手机新媒体有手机短信、手机视频、手机阅读、手机电视等;数字电视新媒体有数字电视、IPTV和移动电视等等。

(二)新媒体的特征

第一,即时性。新媒体的突出特点是传播更新速度快,效率高。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时速度较慢,往往在传播给受众前,需要经过严格筛选、加工等环节,新闻的时效性滞后了。但新媒体的超时空性能使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受众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网络等接受传统文化知识和社会热点。

第二,互动性。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自媒体,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间的区分不再明显。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一些受众的水平甚至超过了传播者,因此建立开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渠道和平台成为迫切性需要。在微博上,每位用户都可以将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所思所想作为信息进行发布,同时也能接受到别人发布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反饋,发布评论和意见,增加了传播者和受众间的互动性。

第三,个性化。传统媒体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时大多是采用无差异的讲座、一般的展板、形式呆板的广播、电视宣传,传播者面对不同知识层次和多元化兴趣的受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难易、深浅难以把握,其效果大打折扣。新媒体的多元化能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手机报、手机电视、社交媒体及新闻客户端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有效整合,针对不同个性化的需求,打造出不同程度的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和内容。

三、绵阳市特色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历史传统文化

1.嫘祖文化。绵阳盐亭是嫘祖的故里。嫘祖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炎黄文化的组成部分,她是母亲、蚕桑、丝绸三种文化的主题。祭奠嫘祖体现的是文化认知和情感归属,承载着华夏儿女对先祖的尊崇和浩浩功业的颂扬。

2.大禹文化。绵阳北川是大禹的故里,他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夏王朝的创立者、治水英雄。大禹文化有一个核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和三大精华“艰苦奋斗、科学创新”“造井示民、举贤任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3.三国蜀汉文化。绵阳是一座著名的三国文化名城,流传着“蜀汉兴亡在涪城”的说法,随处可寻三国遗迹。刘备与刘璋在涪城相会之地——富乐山,当年刘备望西蜀沃野千里,不禁叹道:“富哉,今日之乐乎!”

4.李白文化。绵阳江油是诗仙李白的故里。江油不仅完好保存了太白祠、磨针溪、洗墨池、小匡山等李白游踪地的人文自然资源,还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李白纪念馆”和“太白公园”。

5.文昌文化。发源于绵阳梓潼的文昌文化,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现在流传于神州大地以及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文昌是掌管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文昌文化吸取了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思想精髓,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二)少数民族文化

1.北川羌族文化。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一直拥有独特的羌族文化,其表现形式从语言、服饰、饮食到村落布局、羌族建筑、民間习俗、民间艺术、礼仪节庆等,都展现出了浓厚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地方色彩。

2.平武白马藏族文化。平武白马藏族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内容相当丰富,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民间神话故事、口头文学、民歌文学艺术;二是织麻布、擀毡帽、制作咂酒等生活习俗;三是宗教祭祀、丧葬习俗等人生礼俗。

四、新媒体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形式

1.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充分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绵阳各大高校应传承和发展绵阳地域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部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中国辉煌文化历史”部分,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讲授内容。同时还可以开展专题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门课程都可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形成关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的专题。高校还可以开设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绵阳高校可以开设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选修课程。

2.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参观、课下阅读等多种方式,结合大量精美图片及视频短片,进行图文结合、声像结合的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采用微博、微信、QQ等各种新的方式,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大众化、时尚化、通俗化。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创建实践教学基地,引导大学生进博物馆、纪念馆等,绵阳各高校可以加强校地实践基地的合作,组织大学生参观以北川吉娜羌寨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李白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江油市西山公园红色文化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优秀传统文化除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还可以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各高校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立介绍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的专栏,特别是介绍绵阳地域文化的专栏,校报上刊登绵阳历史文化名人的文章,同时介绍绵阳传统文化传承者到高校开讲座,校园社团可以定期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晚会、比赛等。高校还可以创建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组织、社团,如有些高校已经设立了中华吟诵推广中心,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抢救和保护工作,并经常举行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和文艺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对传统文化深层精神的了解。

(三)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现在只要坐在电脑前或者手拿一部手机,就能了解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网站也成为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

各高校要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网站的品牌效应,应不断更新网站内容,用大学生喜爱的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各高校要积极占领移动社交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移动社交媒体是新媒体时代利用率最高的工具之一。微信、微博等平台更是个中翘楚,占领了最庞大的用户群。各高校可以在自己的微博官网和微信官网平台上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每日推送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建立传统文化交流板块等。同时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网络直播平台是近两年新出现的产物,它允许用户建立直播间,通过平台对互联网进行视频直播。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创建优秀传统文化直播视频,并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06).

[2]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7-03-26].http:///pub

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166543.html.

[3]崔文君,宋雁超.新媒体语境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研究[J].大舞台,2015(8).

推荐访问:绵阳 文化与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