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改进内部审计的认识与实践

【摘 要】年初,审计署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规定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新规定,本文站在内部审计目标提升、队伍建设、手段改进、观念转变等角度对落实新规定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改进;内部审计;认识;实践

2018年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以11号令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内部审计工作站在国家治理角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尽快更新观念,统筹审计工作管理,才能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主要方略如下:

一、明确新的目标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指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内部审计管理在新形势下,也应首先明确工作目标,将部门目标融进企业目标中,通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

一是要依据国家管理规定,建立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互衔接的内部审计目标管理体系。根据国家规定、企业目标,建立内部审计的发展目标,并落实到专业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中,用于凝聚审计人员,以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是应当根据所要实现的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明确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经费保障、管理程序、考核规范等,让审计人员明确内部审计的管理流程,以便审计人员更好的提升个人业绩,向着目标努力。

二、强化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队伍是保障目标实现的根本力量,没有人力资源的保障,目标就是空中楼阁、黄粱美梦,无法落地实施,取得切实成果。强化队伍建设,应着重关注一下方面:

一是要建立与企业组织架构相配套的审计监督体系,使审计监督的组织架构能够满足“全覆盖”的工作要求,且满足强化“上审下”功能的基本需要。由于审计监督与企业业务实施的差异性,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应符合审计专业特点,不能用业务机构的建设思维建设,而应以审计目标的更好实现为目标,以投入产出效率更高为标准,形成切实有效的组织架构。

二是要配置具有管理视野、掌握内控规律、法律与信息化知识等且熟悉企业运营流程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梯队。当前内部审计由财务向业务穿透、由基础管理审计向战略管理审计迈进,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要与企业最高领导者站在同一平台探讨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必须要具有相当水平的理论知识与实务经验才能够满足现阶段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学习能力,是审计队伍建设重要规划内容之一,要能够严把审计人员入口关。

三是要建立持续的审计人员培训成长体系。很多审计人员来源于业务部门,离开具体业务工作岗位后,专业业务方面由于离开主流队伍、信息渠道局限,加之业务繁忙,极易在专业领域方面慢慢被专业发展所淘汰,因此审计部门在拓宽审计人员知识面的同时,不应忽视业务“精尖”的持续教育。保持对审计人员专业方面的持续教育,是促进审计队伍始终保持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改进审计手段

当今社会,信息化深入人们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已经像空气一样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大量的经济业务活动通过网络实现了无纸化、信息化,会计电算化的迅速普及和被审计对象对计算机信息经营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审计环境越来越复杂。这些变化对审计的对象范围、线索以及审计程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审计工作人员只懂传统手工审计,就无法从相关的计算机系统中获得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各种原始数据,也就无法对审计对象的隐性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进行正确的评估。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机构必须实现审计信息化。201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的工作要求,要实现全覆盖没有现代化、智能化的分析手段很难达到,因此,审計手段的提升刻不容缓。

一是提高信息化审计的认识。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技术在审计改革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要消除畏难情绪,计算机审计在某一项目初见成效,要及时总结经验,并适时推广,逐步形成规模,实现信息化审计全覆盖;要同步推进软件平台、人员培养、制度规定等配套建设,才能真正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技术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效能。

二是加强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设备配置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不过于追求性能,而要以轻巧便携为主,避免设备闲置和性能冗余。研发平台软件时,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保留一些接口供基层审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拓展,一些优秀的小工具也能在审计系统内部共享交流、适度推广。

三是完善配套制度。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有关规定要求,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工作流程,出台量化可比的评价标准,做到审计信息化建设有法可依。审计工作中要注重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做好传统审计工作与审计信息化发展的交接和契合,创新审计手段的同时,保持优良传统。要建立网络信息数据监管和违规处罚机制,严肃打击网络窃取审计数据、泄露涉密审计信息和黑客侵入破坏行为,从制度上保证信息化建设有序稳步发展。

四、提升审计站位

新《规定》对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要求履行的职责进行了扩展,增加了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措施以及年度业务计划执行情况”、“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境外机构、境外资产和境外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督促落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等内容。内部审计人员要履行上述职责要求,必须要提高审计站位,把握政策,提高认识。

一是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充分领会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背景,充分领悟《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审计要发挥保障和监督作用的内涵,明确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目标,从深层次领域发现国家政策措施执行、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风险,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

二是学习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计划等方面的文件,以制定科学、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应从宏观决策视角审视微观经济活动,从以监督为中心向服务保障与监督相互促进转变,围绕相关政策措施落实的总体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揭示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意见建议,为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以及能够切实实施提供合理保障。

三是要了解企业重要资金投资方向、管控流程。审查资金投向是否与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定有背离、境外机构、境外资产和境外经济活动是否可控在控,避免企业重大投资出现损失。

四是要改变以前重“发现问题”为重“解决问题”。改进项目组织管理程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审计过程的后期管理中,站在企业整体管控角度、站在被审计对象角度,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找准形成根源,提出有质量的审计意见与建议,帮助企业通过问题的整改促进经营管理提升,让企业通过审计取得切实的收益。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 内部审计 改进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