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荐书

新经典

《欧洲文明的经济与社會基础》,(澳)阿方斯·多普施著,肖超译,大象出版社2014年7月

阿方斯·多普施,1868年出生,于1886年开始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历史学,后于1890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在1898年成为维也纳大学的史学教授。多普施平生治学,主要专注于对西欧中世纪的研究。

《欧洲文明的经济与社会基础》正是奠定他在该领域内权威地位的作品。凭借该著作中对于恺撒至查理曼时期欧洲文明所做的“出色研究”,多普施的诸多创新性观点逐渐渗出德语知识圈,在整个西方学界内得到了广泛认同。本书诞生在一个西方思想界质疑过往经典的时代,作者也对此前关于早期中世纪日耳曼与罗马之间关系的史学理论,提出了彻底反驳。在否定的同时,多普施也向读者们勾勒出一幅更有活力、并且更具动力与创造力的历史图像。

《制度改变中国》,樊纲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10月

樊纲,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学术专长是理论经济学,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等。

作者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从经济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全面解读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大转型。作者认为,中国转型的基础建立在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实际之上,又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因此改革与发展同时进行,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因此,面对中国改革问题,要充分估计“双重使命”的复杂性。

知识与情趣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英)奥兰多·费吉斯著,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奥兰多·费吉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现为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历史学教授。奥兰多的著作以解读苏联和沙俄时代的社会文化而知名,另著有《娜塔莎之舞》等。

斯大林时代,经过改造的苏维埃人,既恐惧政治权力,又对它无比崇拜。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成了窃窃私语或向当局告密的“耳语者”。《耳语者》关注最为广泛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在心灵。作者收集到数百份家庭档案,它们构造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道德与心理故事,呈现出这台庞大的苏维埃机器,如何一步步地改造社会、家庭、个人。

《质问希特勒:把纳粹逼上法庭的律师》,(美)本杰明·卡特·黑特著,何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本杰明·卡特·黑特,曾是一名律师,现为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历史学教授,居住在纽约。

本书是一位德国传奇律师的人生传记。1931年5月,埃登舞蹈宫案开审,年仅28岁的原告代理律师汉斯·利滕申请法院要求证人希特勒出庭接受交叉盘问。时年42岁的希特勒已是纳粹党魁。1933年1月,纳粹党攫取权力成为执政党,汉斯·利滕成为第一批被投入集中营的囚犯之一。汉斯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逃狱后选择了自杀,终年34岁。作者试图通过汉斯的故事揭示民主国家的法治如何分崩离析并被独裁者掌控,最终制造出人类劫难;以及在面对不义之时,个体应如何自处。

《我们应有的文化》,(美)雅克·巴尔赞著,严忠志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8月

雅克·巴尔赞,学者、教师、编辑和批评家,专注于近世欧洲文化史,其写作涉猎包罗万象,包括音乐、思想史、当代艺术、科学评论等。代表作包括《达尔文、马克思、瓦格纳》《柏辽兹与浪漫世纪》等。

在他看来,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化,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发扬光大的“现代主义”文艺这个阶段,到今日可算告一段落。

这四五百年人类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已经成了过去。作者认为,文化衰落事实上是与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成正比的,而这类活动的发展和扩大是得到善意的公众支持和私人支持的。其原因不仅在于,过多的活动往往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没有留下时间让人们消化和思考文化体验,而且这是过量活动的一个重要缺陷。

推荐访问:本刊 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