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立意挖掘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摘要:历史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历史教学中的课堂灵魂一直是历史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而从历史课堂本身的灵魂来看,不能将这种内涵局限于教学内容,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历史教师的身上,具体的来说就是历史教师的历史教学价值,这种主观意识才是关键。探索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应该从横向的人文环境和纵向的历史传统双向入手,从科学家的角度深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近代科学的魅力。

关键词:教学立意;高中历史;注意事项;

探索近代科学史不能将目光局限于近代史,近代史背后的文化史更为重要。把握住了近代史的文化内涵,理解文化史与近代史之间的紧密关系可以更好的把握近代史的核心视点,这样可以将近代史的核心与历史课程的教学视点联系在一起。从历史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来看,这种教学立意的课程教学效果也是最好的,但是在具体的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立意的教学方法尚属于探索的阶段,如何将近代史与文化史更好的结合以寻求教学立意仍然需要学界同仁继续探讨。

一、教学中近代科技史的问题

从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成来看,近代科技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实际教学中,要想更好的解决好这一部分的教学,必须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第一,是科技发展史本身的发展思路,从科技发展史本身来看,它是区别于历史学科背景的,因此在这种前提下对于科技发展史的把握是有一定的难度。第二,从历史课程的教学角度上来说,单纯的掌握科技发展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好的把握科技发展史与文化和社会的内在关系,只有把握住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切入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近代科技史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学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都过于注重近代科技史的发展历程上,而对于近代科技史与当时的社会关系以及其文化背景都没有很好的把握。如,在《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这一课的实际授课中,很多授课教师都只强调经典力学的作用以及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但是对于实验的重要性以及经典力学的突破背景都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又如,高中历史的《追寻生命的起源》课程中,大多数课程的讲学者都只注重了表面的解剖学到细胞学的演变、进化论到生命科学知识的演变,但是对于内在的人类起源问题上同样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再如,《追寻生命的起源》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的讲学者都只注重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及宗教和科学之间的联系,但是这样的教学切入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所以,很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讨教学层次中文化历史的发展

从本课程对近代科学发展历程规定上而言,有两个不同的学习目标:选取教材内容和设计教材内容。其中包括着从古代科学逐步向现代科学和从发现以探索到发明以使用的过程;而从科学发展特征上来讲,可以说科学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科学的发展要依靠于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也要借助于一定的人文背景,更加需要社会人文因素积极参与其中;反而言之,社会人文发展在不同程度上与科学进步有着很大的关系。“人类是一种高级动物,通常都是将自身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网中的动物,文化也就是由人类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人的价值、人的行动、人的情感等,这些都是在文化的发展下所诞生的。因此,文化不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主要成果,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根本。在传统文化中,其文化也影响着人们日后创造活动的成果,当然科学技术也包括其中。在近代科学发展历程中,势必会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即思想意识、古代意识。

三、教学立意文化史构建的视点

1.寻找恰当的文化史视点的渠道

随着社会历史的推进,将上文所力致研究的科技史三维视角,转移到所需解决的一系列中心问题。结合现代课标的新标准、新要求,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近代,世界科学进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之间的问题。在本单元内,所体现的教学立意可以确定成为:人类社会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既漫长,又曲折,而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和自然交流的桥梁,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以及人文因素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深入研究和探索未知真理的情况下,以及近代思想文化因素和特定社会历史互相作用下,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改变了自身对自然、社会、科学技术的认知和态度。在掌握到本单元教学立意及中心问题之后,将每一节课程内容的教学立意和中心问题具体化,这样所面对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如,在学习《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这节内容时,其中心问题是:探索精神、解放思想、物质条件和近代物理学以及现代物理学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求在新课标中,将认知经典物理学对理论学科的重大意义聚焦于转型研究的形式和手段上;从实验类型上而言,与数学和逻辑方式更为客观、具体,也更接近客观真理,也与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精神相符;对于追求真理而言,它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成为了现代理论科学的基石。另外,将课标中所提出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意义”聚焦于改变对世界看法上,如果说机械运动或者简单法则之中的经典力学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很多规则以及理性,那么在微观世界之中,复杂的运动形式以及无规律的运动则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包容性、多样性,物理学进展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与社会和人文起到了交互作用。所以,将本节教学立意确定成为:探究客观真理的精神和冲动。其主要来源于西方文化传统,无论是逻辑还是数学都曾经是西方历史上探索真理、认知真理、研究真理的手段和方式。在文艺复兴之后,探究客观真理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中,现代物理学和近代物理学的衍生,为理论科学的特征奠定了基础,即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本课以近代物理学探索客观真理历程为主要线索,深入了解和掌握在现代物理学中,在探究客观真理中所获得的成绩,深切地感受到现代社会与人文因素以及物理学之间的作用,并深度了解相对论、物理学和量子论的重大意义。

2.以科学技术社会化为基本线索

在学习《向距离挑战》这节内容中,“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所需解决的中心问题。它所指的是科学技术社会化,也就是科技对人类社会所起到的影响,这样很容易将研究目的聚焦在科学技术社会化的促进力上。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成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由于电脑、互联网等高科技的诞生,科学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也给当前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一定影响。所以,确定本课程教学立意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科技活动和社会成果本质是具有先进性和社会性,将科技成果应用到社会服务中,既有利于服务于现代生产生活,也体现出了现代科技社会性的特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已经逐渐走向“地球村”的趋势,在不断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促使科学技术不间断的社会化。本节内容以科学技术社会化为主要线索,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科学家们在科学技术社会化中所具有的执著精神、探索精神,同时也推动着科学技术社会化发展的动力。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引导学生来解答怎样才能够缩小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课程是高中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代科学技术更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想更好的达到近代科学技术的教学目标,就不能简单的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更要深层次的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文化、社会的关系进行挖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历史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课程教学的教学立意,以更好的达到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岳世川.当前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文化观--中国近代科学文化观形成的发展历程的启示[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04).

[2]肖朗,王鸣.近代中国科学观发展轨迹探析——以清末民初science概念内涵的演化为中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6).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源清中学)

推荐访问:立意 几点 挖掘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