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

摘要:会计准则是一种政策和规则,符合公共产品的特征,具有经济后果,其选择由政府决策,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各国经济、法律、产权体制和语言文化息息相关。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颁布以后,财政部开始积极开展与世界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等效工作,新企业会计准则先后得到了香港会计师公会、欧盟证券委员会的认可,被认为与国际会计准则已不存在实质性差异,标志着我国在促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最终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等效的道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从中国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盈余质量差异的变化趋势入手,力求全面考察、分析中国会计准则在实质上的国际趋同效果。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 国际趋同 效果

一、各国会计准则差异成因

RH.阿伦(Aron)将世界各国的会计实务体系分为五种主要模式的同时,描述了各种模式会计准则的差异来源。例如美国会计模式强调保护证券市场投资人的利益,因此美国公司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原则中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充分披露,不赞同利润平稳化。因美国社会法律诉讼的文化氛围,所以会计准则制定长期奉行“规则基础”的指导思想。美国小政府的政治传统,会计准则曾长期由民间团体制订,所以美国会计准则曾有数量繁多、层次不一的特点。强调会计服从税制需要的某些成文法国家,会计准则由政府部门制定或服从于法律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或者纳税服务。如德国公司有提取秘密准备和利润平滑的传统、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倾向于保密和不透明。

日本会计实务则体现美欧各国的双重影响。二战前的日本会计实务深受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二战后,却深受美国的影响。可是日本的文化宗教、商业实务和历史背景又与美国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日本的会计实务与美国模式区别较大。日本政府严格管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为防止企业调节利润,限制某些需要进行主观判断的会计政策。日本《商法》要求审计的目标是“查错防漏”,而不是对财务报告的真实公允发表审计意见。此外,日本《商法》倾向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严格限制企业净资产中属于资本保持的部分。

中国建国后实行国有制的计划经济,会计主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如会计核算服务于纳税需要、会计信息保密不公开等等。中国各项法律法规中以利润作为监管导向,监管者从怀疑企业利润出发,监督企业利润的获取是否合法合规,更关注利润表。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成功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改组后的IASB提出了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目标以取代之前的“协调化”的目标。在其后发布的一系列正式文件中,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幵始使用“趋同”的概念,从过去致力于协调化转而到追求趋同,强调应制定一套单一的、高质量的、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为实现该目标,各国在制定各自会计准则时均应以向统一的全球会计准则趋同为导向。

目前,各国对趋同的态度不一。IASB认为趋同的最终目标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克服政治、文化、法律的障碍,全世界通用一套会计准则。一些国家强调趋同并非等同,强调在保留本国特色基础上,大趋势上的一致。

我国对趋同的态度,认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强调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大趋势下,各国在制定其本国会计准则时互为借鉴、彼此沟通,不断地对其国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修正,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目标,而不是随意地、盲目地一国向另一国靠拢。应允许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制度背景、自身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在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完善过程中保留适用于自己国情的特点,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并非完全等同、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积极响应二十国集团领导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的要求,在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收入、租赁等方面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做出了一些重大修改,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扩大形式上与我国会计准则间的差异。而会计准则实质上的趋同又建立在准则形式趋同的基础上,依赖于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准则若得以有效执行,则实务上的趋同效果良好。而准则是否得以有效执行通常难以保证,其影响因素极为繁杂,如: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准则制定的政治性及国家利益性。会计人员技术水平不一,其对准则的理解程度、遵循程度也不一。在会计准则的国家利益性驱使下,各国在制定其本国会计准则时皆以维护各自的主权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这将导致会计准则在不同国家的执行效果不一致进而影响趋同效果。因此,会计准则趋同的目标的实现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形式趋同和实质趋同还相距甚远。

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

一是顺应国际趋同大势,推动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据统计,世界上己经有包括欧盟各成员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IFRS,有些国家和地区已推出或正要推出与IFRS趋同的路线图,并且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趋同有加快的势头,可以认为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做出的理性选择。

二是发布路线图可以帮助中国开展下一阶段的会计工作,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发布路线图可以表明中国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立场和态度,及时向IASB反映中国特殊的会计问题,在国际规则的制订和遵循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是认为准则的趋同是基础,等效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目标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趋同的目标是为了启动与那些采用IFRS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等效。2005年11月中国与IASB签订声明,指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实现了与IFRS的实质趋同后,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了会计准则等效的工作,有些己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主要有:顺应经济和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要求;完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获得欧美和日本等经济大国认可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引入外国投资和便利我国产品和资本走出国门,帮助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加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可帮助中国利用国际资源解决会计问题并提升自己在国际规则中的影响力。会计准则的趋同,是为了帮助中国企业获得海外资本市场的通行证,即趋同是手段,等效是目标。作为20国集团的成员,中国也需要响应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倡议,与IFRS趋同。

四、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对投资者保护的各种法律

采取措施促进其有效得到执行,加大对管理层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其面临的法律风险。同时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新企业会计准则赋予了公司管理层更大的选择、判断空间,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保障管理层正确行使会计政策选择权,促使其更认真有效地遵循、执行会计准则,提高准则的执行度,提高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促进公司盈余质量的提高。

(二)规范审计市场、加强审计监管

积极推进境内外审计等效由于推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会计国际等效,而会计国际等效的实现不仅要求会计准则层面的等效,还相应要求实现各国各地区间审计准则的等效。审计等效是我国会计国际等效的前提,是会计准则等效评估中的关键考虑因素。严格有效的审计监管体制是会计准则是否得有效执行的外在保障机制,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独立的、高质量的审计监管体制会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层严格遵循会计准则。我国新企业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一样,在会计实务操作方面赋予了会计人员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如此而来,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就变得极其重要,其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水平,职业素质将是保证经其审计后的会计信息真实、公允、可靠的关键。为实现审计等效,规范我国审计市场,加强审计监管,积极推进审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加大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提高我国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便迫在眉睫,只有严格执行上述措施才能带来审计质量的提升。目前,我国己经在极力推进内地事务所参与H股审计,鼓励内地事务所“做大做强”并“走出去”,相信实现境内外审计等效也指日可待。

(三)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实力

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判断力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对会计准则的理解能力,进而影响其遵循会计准则的程度,其对我国会计准则是否能实现国际等效这一最终目标起着不容小颇的作用。因此,针对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水平不高的现状,应多样化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后续教育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提高其职业判断力。

(四)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发展是以成熟市场经济为基础进行的,我国引入IFRS需要市场机制的支撑,但是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也可以为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发展作出贡献,现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将陆续开放和发展多种关键资源如资金、土地等的市场机制,将其交易和价格发现交给市场来安排,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相信其国际化可与我国市场机制的深化改革发展形成正循环、相互促进和支持。

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变幻莫测,资本市场动荡不安、证券和商品价格涨跌加剧,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准则亦如是。IFRS有可能成为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各国和地区正在思考本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方式和策略。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颁布实施后,依然需要从不同角度收集和跟踪IFRS的改革、各国趋同策略的发展和变化,不仅从逻辑演绎、案例分析和总结归纳角度分析会计准则的趋同策略,也要从实际应用角度和数量化角度评估国际趋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艳,DennisHwang,孙晓梅.美国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动向及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9.12:122-126

[2]崔学刚,张宏亮. A股、H股报告盈余稳健性趋同研究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的初步证据[J].当代财经,2010.9: 106-113

推荐访问:趋同 会计准则 效果 研究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