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引发的思考

摘要:文章以2006年2月15日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来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内涵所在,分析了其现实意义,并就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会计国际化已日益成为各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2006年2月15日,中国财政部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北京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发布了39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正式宣布我国会计准则将从2007年1月起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而“国际趋同”也成为此次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的关注点。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涵义

改组后的IASC正式提出了“趋同”(Convergence)的概念。趋同意指趋近同一,也就是一体化,即在世界不同的司法管辖区,相同的经济交易事项都应该使用同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具体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在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的发展趋势下,趋同是世界各国在协调基础上的进步,是世界各国达到的一个共同目标;二是趋同是一个动态过程,渐进的过程,是永无止境没有终点的;三是趋同不等于完全等同,应该允许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等现实情况,在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完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特之处。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意义

(一)可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新准则体系对于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都做出了统一的会计处理规范,填补了原来会计制度规范的很多空白点,使企业在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有章可循。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新准则及时规范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相关问题,对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新准则明确了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规范和统一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这将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加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能更好地满足各相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可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减少对外贸易的损失

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要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可消除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之间的差异,从而充分发挥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作用,减少经济交流的障碍,使得不同地域的企业可顺利地交流信息(包括财务信息),评估客户的实力,促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

(三)可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不仅资本的供需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财务状况、满足各自需求,而且国际证券监管机构为实施有效监管,也需要按照国际标准,严格审核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对于需要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而言,按照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可以减少海外上市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有利于海外投资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

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特殊的经济环境

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的会计报告处于主流地位,会计规范的设计应主要服务于国内的大型国有企业。而我国这些企业所处的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所假设的会计环境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应谨慎对待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问题。

(二)特殊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基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是以在全球资本市场上跨国上市和筹资的财务信息为导向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一般是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潜在投资人和债权人等,而我国现阶段的资本市场尚未完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政府管理部门,这就形成了与国际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同的信息需要。

(三)法制化程度低,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会计职业组织的自律机制尚不健全,市场监管制度有待完善。对虚假陈报、信息误导和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也相对欠缺,客观上为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公允价值应用的排斥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是从国有企业剥离出来的,关联交易相当普遍,需要更多地靠职业判断来确定的公允价值往往成为操纵利润的手段,所以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较为排斥。这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是相悖的。而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等方面均谨慎的采用了公允价值,这也是新准则体系的一大亮点。虽然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体系中应用较为谨慎,在应用的范围方面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一定的改进。但是,更多靠职业判断确定的公允价值是否超过了我国目前整体的会计执业水平,公允价值难达“公允”,并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这为目前很多人所担心和忧虑,目前上市公司在执行的过程中也的确暴露出了这方面的问题。

(五)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比较困难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仅包括会计标准本身的国际趋同,更要建设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保障其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这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新准则的宣传实施问题、会计中介的落实问题以及相关会计人员所必需的大量知识更新问题,同时也包括由于渐进式改革所导致的逐步增强的阻力,以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所触动的利益各方的协调问题等。

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应采取的措施

(一)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活动

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着。1997年,我国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察员,随后参加了历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会议。我们应当利用这样的机会及时把握国际会计行业的新动向,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了解,扩大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争取拥有更重要的地位。

(二)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首先,要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成果,优化股权结构,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加强证券监管水平,增强资本供应者对需求者所提供信息的信任度,从而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三)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会计改革还需要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套,否则就难以全面地贯彻实施。我国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不一致,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从法人治理结构上看,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同股不同权,政府干预企业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应当对部分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加快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的转化

我国目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考虑到我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经济在体制和发展水平方面还有不小的差异,可以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功经验,逐步实现从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的转变。同时,对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规定。对于非上市公司或中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还需要通过会计制度来规范,或者允许他们执行有别于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或者制定面向中小企业的特殊会计准则。这样做也是符合国际化趋势的。

(五)进一步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

新会计准则的宣传、贯彻与实施必须依靠会计管理部门和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会计知识大赛正是推进新会计准则宣传和学习的重大举措。今后,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会计从业准入制度和会计人才社会评价机制,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适应会计准则的要求。此外,应努力培育出一批高级会计人才,以带动整个财会行业工作人员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会计业的发展与变革。这对形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全方位人才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曲晓辉,陈瑜.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利益关系分析[J].会计研究,2003(1).

2、宗舜,张思群.探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DB/OL].天下论文网,2007.

3、顾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引发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6(9).

(作者单位:李圆谊,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基层财务系军队会计教研室;张黎,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务部财务军需办公室;杨阳,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基层财务系军队会计教研室)

推荐访问:会计准则 趋同 引发 思考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