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局势战略分析

海洋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她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价值,而人类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使海洋的人文社会属性不断增强,海洋不断地成为文化、历史和法律等学科的重要客体。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国的兴衰,而海权的强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有着重要意义。正是由于海洋对于人类生存和国家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进行了日益频繁的开发。在这种竞相争夺海洋资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国家之间的海洋争端。

近年来,菲律宾、越南以及马来西亚等国纷纷通过国内立法、占领岛礁、开发油气资源等方式侵犯中国的海洋权益。同时,域外大国也积极参与其中,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即为了实现其遏制中国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美国积极利用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矛盾,鼓励它们与中国对抗,并积极宣扬“中国威胁论”,而菲律宾等国家在美国的支持下更加坚定了与中国对抗的立场。日本也积极参与南海事务,企图增强自身在南海的存在感,以此来扩大本国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进而遏制中国。

从目前南海局势来看,域外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积极干涉南海争端,而当事各方仍未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更多的是采取单边行为来处理南海争端,这是导致南海争端的重要原因。基于此,中国率先提出“双轨思路”来积极处理南海问题。“双轨思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中国坚持领土、海洋争端由直接当事各方谈判协商来解决,而不赞成其他国家特别是域外国家介入领土及海洋争端,或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裁判;另一方面,中国与其他争端当事方同为南海周边国家,对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有着共同的国际义务与责任。“双轨思路”虽然是一个新概念,却有着丰富的国际法依据。这一思路将国际合作原则与和平解决争端原则有效结合起来,并同步推进,以此来处理南海问题,这是中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最新实践和制度创新,也是中国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表现。

和平解决南海争端,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就要在发展经济实力的同时发挥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扩大在海洋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增强在国际社会的海洋议题设置能力和对国际组织或国际机制的控制能力,有效地推动海洋法律制度的重构。其次,海洋软实力的增强依赖于海洋文化、海洋教育和海洋法研究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公民的海洋意识,在民众参与和社会支持上促进海洋维权能力的提升。最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制定适应国际争端解决司法化的长期战略,培育能够处理国际争端法律问题、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国际法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其根本宗旨与当前所坚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并行不悖。在人类与海洋的关系问题上,“天人合一”思想强调的既不是人对海洋的征服,也不是海洋对人的主宰,而是提倡人和海洋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种海洋法观念的内涵,不仅反映了历时性的代际正义理念,也凸显了共时性的分配正义价值。海洋是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人类共同体是海洋的共同所有人,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要以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目的,坚持可持续发展。本期“南海局势战略分析”策划,专家学人从历史、人文、法律、外交等各个层面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南海的归属和当前局势,并从“天人合一”的高度倡导一种全新的海权观念,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推荐访问:南海 局势 战略 分析